2008年,一座墓塔混搭的奇特古墓,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被发现,一时间,在当地掀起破解“明朝第一悬案”热潮。

而这明朝第一悬案,正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后,建文帝朱允炆就不知所踪。

此后,朱棣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建文帝很多年,一直都没有结果。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史学界与民间一直以来也都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建文帝在南京附近隐居当了和尚,也有人说朱允炆早已逃到海外了;还有人说朱允炆早已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篡位,建文帝失踪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至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朱允炆在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帝登基之初,便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展削藩,燕王朱棣当时手握重兵,同时胸怀伟业,不愿意束手就擒,于是发动了叛变。

经过几年的努力,朱棣终于打到南京城下。没想到破城之日,皇宫竟然突然起火,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人说烧死了,有人说逃亡了。

事后,在一堆烧焦的尸体中,朱棣无法辨认哪一具是朱允炆的,最后随便认了一具,依照天子之礼进行安葬。但关于具体安葬在了什么地方,也是无人知晓。

甚至连历朝历代的大明皇帝也都搞不清楚建文帝到底埋葬在何处。200多年后,崇祯皇帝想要祭祀朱允炆,结果都找不到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死后,假和尚冒充建文帝

由于政治原因,建文皇帝失去权力后,几乎和亡国差不多,由此根本不可能有皇陵。

后来,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是浩浩荡荡,有的史学家评论朱棣是为了彰显大明实力,也有的专家认为其实朱棣是让郑和明察暗访,以打听朱允炆的下落。

无论怎么说,朱棣的篡位多少还是饱受诟病的。即便他是一位英明雄武的帝王,也为大明的崛起立下了丰功伟业,但对建文帝的迫害却是无法回避的。

文献记载,朱棣驾崩后过了十几年,民间突然跳出了一个和尚,声称自己是建文皇帝,要求朝廷好吃好喝好招待,一时间搞得朝堂满城风雨。

后经朝廷官员调查,当时那位老和尚已经九十多岁了,与建文帝的年龄很不相符。按理来说,如果建文帝还活着,顶多也就六十多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古墓,论证建文帝之谜

2008年出土于福建宁德的墓塔混搭墓葬,从时间上看,约建于元末明初,墓的格局是三层六阔,各种构件精致豪华,弧形条石砌成高大圆拱。

墓前石柱高约四五米,墓顶雕刻火珠莲花,墓壁旁墙头石雕云纹螭首,仿似皇家气派。一开始,专家就通过以下三处进行考证,认定属于建文帝陵寝:

1、古墓顶上有一处莲花座托着的火龙珠雕刻。专家认为,该标志是明代佛教中标志性的器物构造,象征着墓主朱允炆龙归沧海。

2、墓葬中各种构件精致奢华,其结构和格局无不体现着皇族气派,尤其是古墓舍利塔的莲花基座造型与安徽凤阳明皇陵及淮安明祖陵的莲花座造型完全一致,而这种造型在明朝只有朱家可以使用。

3、在宁德华严寺中所藏的袈裟,其实是朱允炆从南京逃亡宁德时所穿的云锦袈裟,经鉴定为明永乐之前制作,由五十片面料拼接而成。

袈裟周边设计的图腾状十八只五爪金龙,均是闭嘴龙,是典型的明初皇家龙的专属造型。

同时,袈裟下半部内嵌“福、寿”宫灯状图饰为朱元璋当年的独家标志,也成为古墓属于建文帝墓葬的有力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即便如此,史学界也有人认为,将宁德作为建文帝的最终归宿十分荒唐。

因为无论宁德提供多少关于建文帝的例证,都不足以解释建文帝的迷局。或者说,那样的论证手法本来就不科学,亦或者说,有太多人为的臆想成分在里面作怪。

读者们,关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