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突出的办学优势。作为教育部发布的11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之一的“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其《建设指南》指出:项目内容立足校企协同育人,引入企业真实课题和项目,校企共同开发实施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
为此,笔者所在的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积极转化“实体化”产教融合带来的产业资源优势,依托全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和全国智能电器行业产教共同体等国家级建设项目,拓展产教融合深度,打造“三维度一体化”产科教融合平台,支撑项目化人才培养;构建以数字化生产实践项目库为核心的“多元项目串接”教学资源体系,实施“学训创产融合”项目化教学创新实践;推行“以课程为载体”职业素养养成,逐渐成为展现产科教一体化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窗口。
聚焦全过程项目化育人,打造“三维度一体化”产科教融合平台
在学校与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办学基础上,该专业群整合学校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综合体、省农机重点实验室和汪卫华院士工作站等多方资源,搭建全过程项目化育人的产科教融合平台,校企共同拆解岗位核心能力,打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型,实现以校企全程参与为主线的“培养主体一体化”。专业群选聘产业导师,与校内教师混编成项目导师团队,实施以竞赛项目、技改项目、科研项目等为载体的双导师制,推行“导师+项目+团队”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以多元项目为纽带,课内与课外贯通实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培养,实现培养过程的“产学研一体化”。实施由跟岗基础项目—轮岗实战项目—顶岗综合项目构成的“三段递进、三岗融合”岗位实习弹性组织,确保“岗位实习与项目教学一体化”。
聚焦工程能力递进培养,构建“多元项目串接”教学资源体系
专业群着力将企业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技术的方式深度融合,并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企业真实生产流程和技术层级,拆解企业航空零部件数字化生产等典型生产实践项目配套生产手册,配套建设虚拟仿真、在线课程、数字教材等面向真实项目的数字化资源,形成一个贴近生产、层次分明、动态增减的数字化生产实践项目库。基于数字化生产实践项目库,专业群拓展赛教融合、新技术生产应用、科研攻关和应用研究等多元项目,开发课程群项目、综合性实训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能持续迭代的产学贯通教学项目,实施以多元项目串接驱动下的能力递进培养。
聚焦产学贯通项目实施,深化“学训创产融合”项目化教学改革
基于产教园生产基地和学校教学基地,对接企业先进制造案例,实施“产学结合”课程群教学组织模式。生产实践项目教学场所在“教学基地、生产基地”之间按需轮换,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成果衔接,推动“封闭课堂”走向“职场化、生产性”教学,缩短学生“专业技能”与产业“岗位技术”之间的距离。将生产实践项目实施过程细化为理论综合、技能训练、虚拟仿真和岗位实操等阶段,通过企业产品的生产任务串联项目实施过程,设计任务下达、方案准备、设计实施、拓展应用等教学环节,生成需求清单、方案清单、图纸/工卡清单和经验清单等前后衔接的阶段性成果。在教学组织上,采用集中训练和分散式研习交错进行的方式,课堂教学“导—学—训—赛—评”五环相扣,教学过程“学、训、创、产”结合,将对标技能竞赛的“训标准”和对标产品需求的“产标准”融入课程考核标准,学生成果从方案到产品逐级进阶。
聚焦职业素养项目化评价,推行“以课程为载体”职业素养养成
将智能制造领域“精益求精”职业素养要求细分为“认知—养成—深化”三个阶段,以工匠人才“画像”为基础,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维度,编制“匠心、匠魂、匠行、匠术”工匠人才培育图谱;开发贯穿6个学期的“劳作素养”课程,编写《工匠精神培育操作手册》;将现代企业岗位的素养要求与课程学习、岗位实践及日常活动相结合,开发贯穿学生学涯的“劳作素养”课程,设置精益管理知识、课程实践素养、寝室内务素养、操行文明素养、文体活动素养、志愿者服务等职业素养项目,分模块量化项目考核细则与标准;开发考核APP,按学期实施信息化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业成绩;建立职业素养量化考核长效机制,有力支撑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系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2日 第06版
作者:黄鹏程 戴欣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