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张闻天到广州治病,期间收到了广州军区保卫部给他的一封信,落款是周恩来,他马上给中央回信,希望可以回到北京工作。一直到3个月后,张闻天收到通知,中央已回复他和妻子刘英的工资待遇。
但问题是,此时的他十分难办,去工作说不过去,不去工作也无可奈何。
一直到邓小平复出后,很多老同志都被选为了中央委员,他终于看到了希望。
张闻天其实还有个名字大家很熟悉,也就是“洛甫”。
在中共早期,张闻天在党内的地位是巨大的,从遵义会议到抗战初期,他一直是中共中央总书记。
要说洛甫和毛主席的关系,就不得不说长征时期。
1927年,毛主席率领队伍登上井冈山。由于在党内的特殊地位,他度过了极为艰难的几年。在毛泽东革命生涯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张闻天给予了他强烈的支持。
从1930年起,毛泽东在党内的位置极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共产国际方面以及博古、李立三等人,一直揪着“毛泽东带人上井冈山”这件事不放,对其进行批判。
实际上,毛泽东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最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此时的张闻天洞察社会根源,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游击战”等军事战略,同时也支持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
长征开始时,毛泽东多次与张闻天同行,相互照应。毛泽东亲切地称呼张闻天为“洛甫”。
毛泽东曾说:“在我们韶山有个祠堂,族长一般是权力最大的,可我年轻时就曾带领大家反对过他。”张闻天笑着回应:“可惜了,这里不是毛家祠堂。”两人一语双关,惺惺相惜。他们在一起常常吟诗作赋,常常秉烛夜谈,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在中央苏区时,由于毛泽东被排斥,一直担任政府主席。张闻天在与毛泽东一起工作期间,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甚至在当时著名的期刊《红色中华》上,张闻天还发表了一篇《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文章,在苏区引起了轰动。
长征开始后,张闻天和王稼祥一直陪伴在毛泽东身边。第二次反“围剿”开始后,张闻天坚持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但由于博古等人掌握权力,并没有听取毛泽东的建议。
由于军事指挥上的战略问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尤其是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前,张闻天站出来发声:“我强烈建议让毛泽东担任军事指挥!”
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发言后,张闻天第一个站起来作报告。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博古等人拿红军的生命开玩笑。在发言最后,张闻天坚决地说:“让毛泽东同志来指挥红军!”
这场著名的遵义会议改变了红军的命运。
此后,毛泽东被选为常委,进入了领导层。在周恩来和张闻天的建议下,毛泽东成为了最高领袖。或许也正是因为张闻天的声望,他取代了博古,担任了党内的总书记。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张国焘南下建立根据地的事情。当时他的计划已经彻底失败。在红四方面军处境艰难的情况下,红一方面军已经抵达陕北,并先后取得了胜利。
最终正如毛主席所说,红四方面军也终于选择了北上。
于1936年10月9日,抵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接应部队胜利会师。张闻天每每回忆起那个秘密北上的夜晚,总是觉得心惊。
他深知,如果不是毛主席英明果断,历史恐怕会被改写。
从那时,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张闻天一直默默工作着。那时他奔赴东北担任省委书记,后来又在外交部门任职。从他的诸多功绩和贡献来看,张闻天的品质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深受全国人民的敬佩与推崇。
1973年,张闻天给毛主席写信,表达了希望回到原来单位的愿望,哪怕是在经济研究所当个普通研究员也好。本来毛主席的回信已有指示,可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被卡住了。
直到广州军区向中央汇报,这件事才再次被提及。后来,张闻天虽在研究所工作,但他格外珍惜。人至老年,他写字的手已颤颤巍巍,却依然笔耕不辍,极为认真。
1974年7月,74岁的张闻天给中央写信,期望能到北京养病和居住,然而一直未得到回复。最后他来到上海居住,春夏秋过去,等了半年仍无回应。直到一年后,他收到中央组织部回复,希望他去苏州或者无锡。
1975年8月底,张闻天带着家人正式出发前往无锡。列车路过杭嘉湖平原时,他不时起身,望着外面的江南景色,不禁落泪。
1976年,张闻天病情愈发严重。在弥留之际,他把自己所有工资交给刘英并嘱咐:“全部交给党,这是我最后一次党费。”刘英也表示:“我们二人的存款,死后全部交给党。”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在江苏无锡病逝,终年76岁。
三年后,在邓小平的安排下,中共中央为张闻天举行了追悼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