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关注地理图文
专业高考地理备考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集合汇总
以前地理知识中都学过岩石大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些都是按照岩石的成因来区分的类别,有没有什么依靠外观辨认的方式,分辨出户外随处可见的岩石的三种大分类: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
第一大类:岩浆岩(火成岩 ,Igneous Rock)——岩浆靠近地面或者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这又分成两种情况了。
1.岩浆(magma)由火山口 喷发出来,成了火山岩浆(lava), 在常温下迅速冷却成了火山岩 (extrusive)。
由于是岩浆迅速冷却,并没有给矿物时间去结晶,所以它看起来比较细腻。
流纹岩
2.另一种火成岩(intrustive)则在地面以下,由于温度还是高于常温,岩浆缓慢凝固,这给了结晶时间去生长,所以它们看起来比较粗糙。
花岗岩granite
上面两幅图的流纹岩和花岗岩,都是酸性岩浆冷却成。成分类似,晶体却大小差别很大。
同理玄武岩和辉长岩都是由基性岩浆变来的,冷却方式不同,粗糙程度不同。
玄武岩 basalt
辉长岩gabbro
大家说说哪个是火山岩哪个是深成岩?
再说
第二大类: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
就是本为固态的岩石,在地面下被加热加压了一下(没全化掉,全化了重新凝结那是火成岩)发生了物理化学变化回炉重造了。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都可以转化成变质岩。
如果你看到这种销魂的弯曲纹理,就知道这是变质岩了
这种现象叫做叶理 (foliation)
——岩石在高温高压状态下,晶体融化又缓慢重新结晶,结晶过程中,晶体会顺着受力垂直方向生 长。
根据变质时温度压强不同,变质程度不同,结晶的叶理现象 强度也不同。
从上到下的石头都是由页岩变性而来,成分差别不大。根据变性的加深,依次是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大家可能观察到了,对于变性岩来说,变态,不,变性程度越深,可见的结晶越大,叶理现象越严重。
大理岩 (marble)就是变质岩的一种。
第三个大分类:沉积岩
岩体经过风化后的沉积物聚起来,有的在水里溶化 有的又结晶,在压力作用下,“长”到了一起。
石头里有生物的骨骸那么它是沉积岩(火成岩和变性岩 加热过的会把骸骨化了)
明显的分层现象 那么它也是沉积岩(每一个时间段沉积到水底的沉积物,数量,构成不同,形成了分层)
题主所说的砂岩,砾岩,页岩都是这个分类。
那他们的区别是啥?
颗粒大小。
页岩是由黏土沉积而成。他的颗粒最小啦(还是有分层哦)。
砂岩 由砂砾沉积而成,颗粒比页岩 大不小。
最后是颗粒最大的砾岩,它的成因和混凝土很类似,所以长得也像。。。里面会有很多大颗粒石子
再附一个由古生物尸体沉积而成的沉积岩。
这种岩石叫做白垩 (chalk)
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
沿着英国海岸线有好多。那么壮观的景色是由这种小东西构成的。coccoli-thophorid 只有数微米。
我觉得弄清各种石头的成因是辨别石头最有趣的一个环节呢。虽然对直接辨别石头。。。额。
附各种石头互相转换图。
首先,我们看到岩石,先看看它整体上的颜色。土黄色、肉红色、棕色、褐色、白色、黑色、灰色……这些颜色使我们对它的第一直观印象。
第二步,就是看它的“出身背景 ”,看它只是单独的一块,还是成群的几块,还是漫山遍野的一大片。
第三步,看它的构造,这是分辨岩石大类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是漫山遍野的一大片,最好看构造了。看看它是不是有层理、有沉积痕迹。看看它是怎么样分布的。
比如下图,一层一层的,大部分是沉积岩(要注意和板岩 、千枚岩等变质岩的区分)。(图片就在百度图片 随便找了,不标明出处了)
下图这种,看不出层理的,可能是岩浆岩(也要注意和变质岩的区分)。
上面讲的都是可以见到大片的岩石,比较容易看。对于单独的一块,原理类似。
如下图这种,看起来像千层蛋糕的,大部分是沉积岩。
如下图这种看不出沉积构造 的,可能是岩浆岩 (注意:有的沉积岩沉积层理很厚,单独的一小块,肉眼也看不出沉积层理)
第四步,看它的结构、物质组成。看组成它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沉积岩,则一般都有磨损的痕迹,比如下图,一块大岩石是由若干磨的圆圆的小石头 组成。
岩浆岩,其矿物一般都是杂乱的,不会形成统一的形状,比如上面图中的花岗岩。
写到这里,给大家出个题目,判断下图是岩浆岩还是沉积岩?
我们仔细观察这块岩石,就会发现,虽然它整体上看不出什么沉积层理,但是仔细观察它的矿物组成,是由一粒一粒圆圆的颗粒组成的,和岩浆岩完全不一样。
第五步,放大招。用指甲、刀子等划一下。一般情况下,能划得动的,大部分都是沉积岩(板岩、大理岩等除外),划不动的,则需要综合判断。
接下来,单独说一说变质岩。变质岩很特殊,沉积岩可以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可以变成变质岩,连变质岩也可以变成变质岩。
变质岩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重结晶 ”——造成的大部分后果就是使组成岩石的矿物变的有规律。
比如下图,明显使黑色和白色的分开了,黑色组成长条形,而且方向还一致(注意和沉积层理 的区别),这就是变质岩无疑。
最后,题主要求细分出大理岩,花岗岩,砂岩,砾岩,页岩等。
大理岩 ,一般都是灰白色,也有红色、黑色等,一大特点是用刀子划的动。细看组成它的矿物颗粒,都是近于四方形的(主要为方解石 )如下图
花岗岩,上面已经上图了。就是又有黑色,又有白色的颗粒,杂乱无章却又均匀的排列。
砂岩的涵盖范围很广。陆源碎屑岩 (通俗的讲就是陆地上的物质风化后经水、风等机械搬运沉积成岩的),碎屑颗粒大小在0.0039mm到0.0625mm的,叫粉砂岩 ,0.00625mm到2mm的,叫砂岩;大于2mm的,叫砾岩 。小于0.0039mm的,叫泥岩 或页岩。页岩的特点是层理非常薄,像书本一样一页一页的。
岩石学博大精深啊!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只是见到了地球上各种各样岩石的冰山一角。像岩石学家致敬!
以上。
做(汉化)了一张流程图 :
2023年高考地理的命题可能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原理会设难题考查。在综合问答题方面设置与物质循环原理相关的综合思维能力试题,以区分考生的学科素养层次,体现高考的选拔性考试功能。理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是基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连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和相互作用下,自然环境会发生时空的演潜。这种演潜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而小尺度区域的环境变化又具备地方性特征,具有特殊性地理因子的影响。因此,高考命题会依托普遍的地理规律,创设小尺度区域的地情景,让学生既要调动普遍原理又要从地方性特殊影响因素去推导地理现象的产生和演进过程,并推测自然地理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下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原理及其意义作简要整理。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一、大气循环
大气循环以是大气环流的的形式进行的。它包括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三种不同尺度的模式。
1.大气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高低纬度因获得的太阳辐射不等而产生的热力性质差异驱使大气不断运动,地转偏向力仅改变大气运动方向,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大气运动输送着物质与能量。
①大气运动直接促使高低纬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也促使海洋水分输送到大陆内部。
②大气运动间接地通过驱动大规模的洋流运动而实现不同海区的水分和热量交换。
③大气环流积极搬运地表松散的固体物质。这一过程也是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因此,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也是地貌形成的外力条件之-。
2.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局地热力环流调整地方性水热分布,促进局部地区水热交换,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进而影响局部地域的水文、地貌、生物。
①海风与陆风
注意海陆风若与主导盛行风如季风、西风等风向相同,则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叠加,风速加大。向岸风多雨增湿,离岸风少雨。
②山风和谷风
图中坡面,夜间或早晨的山风使谷底暖湿气流上升,若水汽足则易形成夜雨。或易产生逆温,易形成雾或半山云海。
③城市风(城市是一个热岛,无昼夜风向变化)
城市热岛强度看城市与郊外的理温差大小,一般温差大则热岛强度大。
④焚风
焚,干热的意思。因为水汽已经在迎风坡耗散,一旦风继续越过山顶吹向背风坡,就产生了焚风。所以焚风吹来时,气温迅速增高,湿度显著减小,山体背风侧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这就是典型的焚风效应。因为背风坡异常干热,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虫灾和等现象
二、水分循环
1、水循环类型和过程
①陆地内循环:
植物蒸腾+水面蒸发—>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②海上内循环:
海面蒸发—>海面降水;
③海陆间循环:
海面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②促进了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③促进不同地区的水热交换,影响了全球的气候与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广西桂林喀斯特地貌
三、地质循环
地质循环过程示
岩浆侵⼊岩⽯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物理、化学及⽣物作⽤下,破裂崩解成为风化壳,风化壳在生物参与下形成土壤。地表的砾⽯、沙⼦和土壤等碎屑物被风、流⽔等侵蚀、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成的岩⽯,在⼀定的温度和压⼒下发⽣变质作⽤,形成变质岩。岩⽯在岩⽯圈深处或岩⽯圈以下发⽣重熔再⽣作⽤,⼜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定的条件下再次侵⼊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这使岩⽯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各种地貌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
四、生物循环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生物循环有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生物作为土壤一植物一大气之间的一个联系环节,从而使它成为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基本通道;二是实现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的互相转化,这是生物循环最本质的体现。生物循环对于能量的贮存和消耗,对于化学元素的迁移和积累,对于碳循环、氮循环、氧循环和其它有关成份的循环等,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具体有如下几点: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②生物循环引起化学元素的迁移。
③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并保持大气圈中气体的相对平衡。
④改造水圈中的化学成分。例如,有机残体的矿化过程把CO2、腐殖质、和其它盐类或元素运送到水中,并从水中获取游离氧。目前海水富含盐类物质,这与海洋生物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⑤生物循环还把太阳能引进成土过程,使分散在岩石风化壳、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在地表积聚,有机体本身则是土壤有机养分的来源,从而使土壤产生肥力,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展。
⑥生物循环参与了某些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例如,目前广泛分布的石灰岩和富含煤和石油的有机岩层,都是由有机残体及有机体活动产物组成的。再如动物的成矿作用,智利秘鲁的海岛沉积的磷矿床就是由海鸟长期排泄的粪便形成的。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