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太小,装不下周总理的伟大。

他的一生,没有子女,没有遗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送别。

1975年1月13日,周总理直接从医院来到了大会堂,在2864名代表的瞩目下,做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工作报告》:“我们再用20多年时间,一定能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看到这一幕,大家都会默默地说一句:“这盛世,如您所愿!”

在人民心中,他是一生为国,一心为民,永垂千古,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现代版“周公”。

周总理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那么,周总理在党内的威信究竟有多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威信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干起来的!

1930年12月,共产国际的代表米夫,火急火燎的赶到上海,要求尽快召开第六届四中全会,叫嚣着要让周总理退出领导岗位。

事情的起因,在于李立三。

李立三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地夸大有利形势和革命的主观力量,走上了冒险主义道路,一心要在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发起大规模暴动。

中央指派周总理,远赴莫斯科商讨此事,并缓和我们与远东局之间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的到来,受到了斯大林的热情款待,联共的十六大。

在此期间,李立三的“冒险主义”行为到了顶点。

他迫不及待的要在“一省或者几省”掀起暴动,并多次致电远东局和莫斯科,请求批准。

但是,国际方面认为中国发起大暴动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周总理也是这么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立三则表示,他们不了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是不同意暴动,就等于自动放弃对中国革命的领导。

李立三因为周总理的不同意见横加指责,几次致电共产国际叫周总理迅速回国,准备把周总理调离中央岗位。

1930年8月19日,周总理回到武汉,做了大量的劝导工作。

李立三最后承认了错误,并表示:“如今还不能在武汉暴动,现在只是暴动的前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9月24日到28日召开的第六届三中全会上,周总理批评了李立三的“盲目”,并纠正了“立三路线”。

周总理向来对事不对人,对于观点不一致的同志能够实事求是,与人为善,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李立三既然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事情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

可国际方面却指责周总理对李立三犯了“调和主义”错误,认为对李立三的处罚太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一些受过李立三批评的人,也纷纷召开“紧急会议”,针对李立三、周总理、三中全会。

周总理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也作出了自我反省,他说:“站在中央工作岗位上,觉得自己有失察之咎。”

“国际来信的批评是深刻的,指出过去对于路线的动摇...”在进行了长篇的自我检讨后,周总理如此说道:“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不是从自吹自擂中提高起来的,而是从埋头苦干中培养起来的。”

事情到这里,真的结束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人排挤周总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国际代表米夫到来后,公开表示:“三中全会虽然一般地接受了共产国际的路线,但是这是在调和主义的立场上去接受的。”

他表面上是指责李立三,其实把矛头对准了周总理。

米夫还发了一份这样的通告:“三中全会本是为的接受国际路线而召集的,但因为站在调和

主义的立场上来接受,结果使三中全会的路线仍然成为立三路线的继续,并对立三路线加了一层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周总理的处境极为尴尬。

面对种种误解,周总理没有作什么辩解,而是以大局为重,极力忍让,维系团结。

1931年1月7日,米夫发起了突然袭击,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秘密召开了第六届四中全会。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列席会议的有江南省委、北方局、团中央、全总党团等单位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代表中,超过半数是米夫自己圈定的。

米夫召开这次会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把周总理排挤出政治局,让他退出领导岗位。

这次会议十分激烈,有些人一上来就对周总理各种泼脏水。

周总理尽管很伤心,出于“顾全大局”,他还是选择了委曲求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结果,却令米夫大失所望。

24位代表中,只有8人同意周总理退出,却有18人反对。

一位代表是这样说的:“(周总理)在我们党内的贡献,大多数人是知道的……在军事上在党的组织上,除了他,是否还有第二人呢?”

米夫一看,周总理的威望无法撼动,也只好尴尬的作出让步:“(周总理)他有错误,我们是该批评,但也不能让他退出。应该在工作中纠正他,看他是否在工作中改正他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方人看来,周总理之所以伟大,在于“无我 ”、“一心为公 ”、“胸襟坦荡 ”,为了团结,即使个人作出让步,受尽了委屈,也在所不惜。

能体现周总理威望的,除了第六届四中全会,还有1945年召开的七大。

在采取不记名投票的七大上,选出了44名中央委员,毛主席的得票率100%,周总理的得票率为95.67%,相差并不大。

而且,周总理还当选为五大书记之一,奠定了他的领导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远在莫斯科的李立三也成了中央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4月,毛主席对李立三的问题,作出了结论:立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的时间也很短(不到四个月时间)。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毛主席让李富春替李立三填写了“代表登记表”。

大会选举中,由于毛主席的举荐,李立三当选为中央委员,得票数排在第15位。

“那种被解放的感觉,我敢说,不亚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的人,获得释放,重新得到了自由生活的权利,那样令人感到幸运和喜悦。因为这实在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使我绝处逢生了。”李立三还说:“党如此信任我,我自当好好地为党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谁人,不蒙总理之恩?

周总理之所以威望甚隆,无外乎四个字:大公无私。

开国元勋、民主人士甚至是李宗仁、傅作义这样的“战犯”,都得到过周总理的帮助。

1927年7月27日,周总理跟贺龙第二次见面,就把南昌起义的指挥权完全交给了他。

贺龙不禁愣了一下,他完全没想到,自己连党员都不是,竟然能全权指挥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昌起义后贺龙部队被打散,是周总理亲自安排他去了上海。

接着,周总理又不顾千难万险,接来了贺龙的家眷。

后来,贺龙遇到麻烦,也是周总理亲自出手帮忙。

1975年6月9日,贺龙骨灰安放仪式,重病缠身的周总理,二话不说就拖着病躯跑到了八宝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哭着对贺家人说:“我对不起贺龙同志,对不起你们!”

另一位元帅陈毅在刚刚投身外交工作时,有些信心不足。

周总理给了他充分的支持与指导,让陈毅在外交工作中不断成长。

此外,周总理也时刻牵挂着彭德怀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成都军区、国务院办公室、北京卫戍区等相关方面多次打电话,要求保证彭德怀的安全,让其乘火车回京,并派战士护送。

可以说,周总理一直努力争取彭德怀能得到妥善安置,为保护彭德怀付出了巨大努力。

思乡情切的李宗仁,能顺利回到祖国,也是因为周总理的一句“李宗仁向新中国靠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周总理亲自给程思远下达了“接李宗仁回国的任务”。

1965年7月18日,李宗仁辗转多国,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而周总理早已等候多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笑着说道:“李先生万里回来,我们很担心你的安全。台湾方面到处打听你的消息,但所得的消息都是不正确的,证明它们的情报落后了。”

周总理给了李宗仁“四大自由”,向他郑重承诺,虽然李宗仁回来了就不再出去,但中央仍然要声明,李宗仁来去自由。

另一位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在视察三门峡时突发心脏病。

周总理指派专机,带着傅作义的夫人,赶赴河南,为其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傅作义患上胃癌,时日无多,周总理亲自前去看望,并嘱咐医生:“一定要尽力抢救、治疗,至少保他再活一年!”

此外,周总理夫妇,虽然没有儿女,却收养了很多烈士遗孤,对他们视如己出。

这样的周总理,威信怎么能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1月11日,百万首都民众冒着刺骨的寒风,“臂上缠着黑纱,胸前佩着白花”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通往八宝山的道路两旁,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公路两边乌泱泱的都是人呐,车一开过来,都哭着喊:总理啊!

警卫人员边打敬礼,边泪流满面,他们似乎不是为了维持秩序而来,而是送别总理的礼宾。

周总理虽然走了,可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周恩来倡导“对事不对人” 深圳民政局
周恩来严格自我批评 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毛泽东与七大民主选举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