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读到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他的文采深感钦佩。长大后,我发现自己也成为了诗中描绘的游子。
我们这一代80后,与祖辈的生活轨迹截然不同。我们的祖辈受限于当时的经济、信息和交通条件,往往一生都扎根于一个村庄或小城。许多人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仍在他们耕作了一生的土地上劳作,或是在田埂上抽着烟。
然而,我们这一代人彻底颠覆了祖辈的生活模式。从高中毕业后,我们便陆续离开故乡,前往外地工作读大学或创业。我们的生活仿佛从农耕时代跃进到了工业时代,继而又步入了信息时代。
许多同龄人曾以为,等到年老时,他们会回到故乡安享晚年,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也有人在故乡建起了新房,心里想着“如果在外地无法立足,就回家种地”;还有人选择在县城购置房产,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提前做好规划。
转眼间,我们已经40多岁,人到中年。我们逐渐意识到,故乡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退路。
01随着80后一代逐渐步入中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返回故乡
我们与家乡之间维系着深厚的情感纽带。记得小时候,我们跟随长辈们一起插秧、收割稻谷、挖掘红薯等农活。我们也会走进山林砍柴,到田间捉鱼。与伙伴们嬉戏玩耍,在村口的空地上攻城、爬树、跳格子,这些童年的记忆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骨髓。
成年后,我们与家乡的情感经历了双重变化。首先,“望族留原籍,家贫走他乡”。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我们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外出谋生成为了必然选择。即便是工厂打工,每月几百元的收入也远胜于在家务农。毕竟,养一头猪的收入不过几十元。
的确,外出闯荡让我们逐渐摆脱贫困。到了三四十岁,我们能够在城市购置房产,定居下来,让我们的后代进城接受更好的教育。其次,“衣锦还乡”。那些在外打拼成功的人士,开着小车荣归故里,显得格外风光。在节日聚会时,与儿时玩伴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随手递上一包价值几十元的香烟,也足以赢得尊重。
然而,现在我们注意到,许多同龄人在节假日不再返乡。一些致富的人士也不再回来。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斗,他们的家庭和事业都有了显著的成就。因此,他们选择在事业发展的地方扎根。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人尝试回乡创业,但多数以失败告终。毕竟,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且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大。对于长期在外打工的人来说,回到乡村重新开始并非易事。
展望未来,我们的子女和孙辈也大多在外地寻求职业发展。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照应,我们回乡养老的想法似乎不太切合实际。
02故乡的农村,似乎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回忆
即便相隔千里,父母所在之地,总是我们心之所向,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回去探望。
父母在世时,老屋总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无尽的思念。
然而,当父母离我们而去,老屋便成了偶尔提及的往事,或许归于某个兄弟。
当你重返故乡,你发现自己已成客人。
多年未曾归来,老屋已锈迹斑斑,门口杂草丛生;故乡的土地开始荒废,或许已转给村中的种植大户。
一个村庄若失去了大批居民,便显得格外冷清。只剩下几位留守的老人,守着老屋,彼此照应。
许多老人身体状况日益下降,不再耕作。他们居住在农村,却不得不去街上购买粮食。或者,子女会定期开车送来。
如果你在故乡逗留几日,会发现网络信号不佳,缺乏生活的活力,耕作异常艰辛。这些不适应让你感到不适,自然会选择离开。
如果你带着孙辈回到村里,会发现学校已不复存在;想要购买零食,必须前往几里外的镇上。村里虽有小卖部,但商品质量堪忧,你担心过期或劣质的问题。
如果你生病了,卫生院不会就在你家隔壁。遇到大病,卫生院无能为力,你必须驱车几十里,至少前往县城求医。
常言道:“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的农村,与我们童年记忆中的农村大相径庭。
我们渴望回归的,是那个童年的农村,而非眼前的现实。这种巨大的变迁,让人感慨万千,心中涌起一股逃离的冲动。
03并非所有人的未来都寄托于县城生活
许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回到农村老家,那么在县城安家落户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这是一大批人的普遍想法。
有些人早已在县城购置了房产并完成了装修。还有人为了让父母照顾孩子,安排他们到县城居住,以便孩子能在县城接受教育。
我们可能以为在县城定居后,便可以安心了。即便在外地事业不顺,至少在县城工作也能勉强维持生计。
然而,只有真正从外地回到县城,生活几个月后,人们才会意识到在县城找到工作是多么困难。
以我的家乡潮汕某地为例,县城的工资水平大致如下:超市和餐厅服务员月薪约两千,小区保安一千多,药店员工两千多。月薪三千多的工作已经相当诱人,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五险一金是不存在的,每月休息日通常只有两到四天。部分工厂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但工资水平也仅在两三千之间。稍微好一点的工作,往往需要通过关系和熟人介绍。
那些原本在乡下的亲戚、朋友和同学等社会关系,都被带到了县城。在县城,你遇到任何事情,似乎总得求助于体制内的熟人。至于他们是否愿意帮忙,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再谈谈教育问题。过去,县城的学校人满为患,而现在,学生人数逐渐减少,入学门槛不再那么拥挤。你还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往大城市读书,尤其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家庭。
在县城,可能多年都难出一个清华或北大的学生。学校已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教育洼地”。
关于住房问题,前几年城镇化进程迅速,房屋买卖频繁。但现在,房屋市场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情况,曾经在县城买房的自豪感已不复存在。毕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县城的房子,这已不再是稀罕事。
实际上,对于你的子女和孙辈来说,如果他们选择回到县城,那意味着他们可能要进入体制内工作;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去外面的大城市。毕竟,大城市的机遇更多,工作待遇也相对优厚。
80后,这一代人跨越了诸多时代。尽管已步入中年,他们仍旧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时甚至感到力不从心。多少次,他们梦回故乡,以为那里是心灵的避风港,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所在。然而,经济的压力、养老的考量以及对子孙未来的展望,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规划生活。太多的情感,只能留在记忆中,相见反而不如怀念。
家乡已经变成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中年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责任加重,家乡的温暖和宁静虽然令人向往,但现实的牵绊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无法轻易地回到那个曾经无忧无虑的地方。
我们必须在新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同时也要学会在忙碌和压力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家乡,这个曾经的避风港,如今更多地成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一份牵挂和回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