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新时期要发挥好旅游业作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对于文旅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顺应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发展好旅游业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加速文旅产业的现代性
新质生产力推动了现代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数字时代,科技已经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设备等前沿科技的普及,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模式。以人工智能为例,现代旅游业运用智能导览系统、数字人技术,为游客提供精确的地图导览、语音解说服务,智能导览系统可以判断游客的实时位置并为其指引,在游客经过每个景点时为其介绍。技术创新还体现在对旅游资源的挖掘上,文旅行业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的行为模式,把握游客需求和喜爱,发现隐藏的旅游热点与潜在的市场需求,提前进行资源调配和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具有高效、智能和环保的特点,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生态环境效益,强调对地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力求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文旅行业,传统的旅游业往往有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新质生产力的引入,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手段,为旅游业的绿色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多元融合。新质生产力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了旅游业与不同产业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推动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如农业、体育、教育、影视、金融等。文旅产业通过跨界合作引入新业态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文旅产业的文化发展。依靠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新质生产力不仅丰富了文化旅游的体验形式,还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使文化的传播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作为如今文旅行业重要趋势的“沉浸式体验”,致力于“文”和“旅”的深度融合,游客可以通过VR设备,不用出门就能穿越历史,参与历史事件的重现。同时,新质生产力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的记录,避免其因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造成的消失,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加强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直面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的系列挑战
一是旅游同质化问题。在日益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面前,游客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览,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深度满足。在供给方面,很多旅游景点在项目开发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很难满足旅游者深层次的需要,很多景点的设计没有个性,造成了旅游者的体验雷同,难以形成长久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比如,在我国众多的旅游城市中,对“古镇”资源的开发利用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这些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特色,而是采取高度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的商铺与商品,被冰冷的商业气息笼罩着的古镇旅游变得越来越缺乏特色,这种商业化过度、同质化严重的古镇旅游,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魅力与吸引力,让游客在体验上感到单调乏味,难以形成深刻的旅游体验。
二是旅游结构不平衡。当前,我国文旅产业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面临着旅游结构失衡的挑战。一方面是旅游产业结构的失衡,以我国博物馆为例,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博物馆都相对冷清,而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一线城市的博物馆却是一票难求,这其中缘故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还体现在科技应用之间的差异,一些一线城市把AR、3D扫描等先进技术运用到藏品展览中,提供更为丰富与真实的文化体验,而很多博物馆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撑,不能全面地展示出其文物魅力,造成了博物馆冷热不均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失衡,随着门票、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成本不断增加,游客在景点内的其他消费上变得更加节制,以海南旅游消费为例,海南旅游昂贵的交通费与住宿费造成其占比消费过高,而购物、娱乐等其他消费则显得相对不足,尽管海南是最大的免税岛,但在购物方面的消费并未达到预期水平,由于消费结构的不均,导致整体旅游收入增长受限,影响其整体竞争力。
三是市场需求变化迅速。文旅行业作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变数的行业,其热点和趋势的变化迅速,这种快速迭代的特征,对文旅产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去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同时,还需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尤其是如今的游客成长于信息化时代,对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对于游客而言,旅行的目的更多的是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体验,例如淄博、哈尔滨和天水这三大现象级的网红城市恰好能证明这一点,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与游客产生情感共鸣,满足游客的个性化体验,使其城市快速“出圈”。
四是高质量文旅人才短缺。人才是第一资源,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对高质量文旅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需求的增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于对人才质量与专业素养的高标准要求。旅游业从智慧旅游平台的构建到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都彰显着新技术在提升游客体验、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相关专业教育的滞后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具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力的文旅专业人才严重稀缺。这既制约了文旅产业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尝试,也制约了文旅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发展。
创新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的实施路径
发挥好新质生产力对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促进作用是一项错综复杂且涵盖广泛的系统工程。这一进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单纯依赖某一孤立策略或路径,而是需要多维度的策略与方法综合推动。
一是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打造城市特色IP。旅游景点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进行规划时必须要对城市的历史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调研与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城市的文化底蕴,才能明确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而避免同质化问题的出现。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能够体现城市独特性的文化元素。比如,与自然资源相关联的哈尔滨,借助丰富的冰雪资源而走红,并着力打造四季冰雪项目,形成冰雪产业新业态,打造冰雪旅游IP。与历史资源相关联的西安,借助VR技术“空中看古城”、沉浸式体验“长安十二时辰”,打造“盛唐文化”的文旅IP。在打造城市特色IP时需避免盲目跟风,确保每个城市的特色IP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挖掘文化的同时,要注重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发展。智慧旅游正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目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循序渐进地完成数字化改革,实现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链之间的衔接与合作。文旅行业所涉及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行业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需要各行业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例如旅游部门可以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为游客提供更加优化的旅游线路,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有更多的精力在其他占比较少的行业上。同时,可以建立综合性服务平台,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各行业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是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引领消费升级。在当前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潮流中,为了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游客的不同需要,必须要构建一个健全的市场调研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游客反馈的方式,掌握不同人群、不同区域游客的需要,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新产品和新模式,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进行文旅产业的生产与服务的创新,将其与时尚产业相结合,利用时尚杂志、社交媒体等平台,对文化旅游活动中的时尚元素进行推广、宣传,以吸引时尚人士参与其中,推动文化旅游在时尚领域的应用等。
四是要加大培养高质量文旅人才力度,推动人才兴旅。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旅游又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开设有关文化旅游的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如开展实习实训、产教融合等,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其次要加强与企业的协作,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根据文化旅游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从文化旅游行业的现实需要出发,进一步健全旅游业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完善福利制度、实施奖励制度等鼓励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到文旅行业中去,为文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韩元军系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第二作者、第三作者马琳晨、张宁单位均系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