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封表扬信,为何有2个署名?65岁的姐姐和57岁的妹妹同病相怜,同一天进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治疗室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十院医生彭康胜的精湛技术和深厚人文关怀双重护持下,病灶顺利切除,姐妹俩紧张的内心也逐渐释然……

这并不是她们第一次接受EMR手术,医患间的缘分始自三年前的盛夏。三年间、三次入院、三次手术,姐妹俩彼此扶持,尽管以目前的医疗科技水平尚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疾病困扰,但彭康胜的细心、耐心、热心让她们安心,也给予了她们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徐氏姐妹第三次入院,内镜复查结果提示姐姐又出现了结肠息肉,而妹妹的情况更复杂——除了多发性结肠息肉,还有胃息肉与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第二天,彭康胜安排她们入院,当天就为两人成功实施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单台手术仅耗时40分钟,再一次解除了她们的健康隐忧。回想曾经的治疗经历,姐妹俩感慨颇多。

2021年7月,姐姐在社区组织的肠癌筛查中发现大便隐血阳性,便来到上海十院接受了进一步的肠镜检查,提示有结肠息肉。“当时综合考虑年龄、症状、病史等信息,彭医生告诉我,结肠息肉的发病往往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建议家中亲缘关系较近的亲属也做一下筛查。”徐姐姐告诉记者,同时表示果不其然,妹妹也查出了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虽不是恶性病灶,但若听之任之,日后有较大概率演变为肿瘤,及早微创切除可有效避免癌症风险。于是,徐氏姐妹同期接受了内镜下微创手术。但手术后的她们还是心事重重,因为听人说“息肉切了还会长,没完没了”。面对她们的困惑与担忧,彭康胜耐心地解释:“微创手术只是切除病灶,无法改变人体的易感基因,所以术后的确有可能再长出新的息肉。但从息肉演变成肿瘤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只要定期复诊随访,第一时间切除新发息肉,就能确保肠道长治久安。”

虽然彭康胜的话稍稍抚平了她们内心的恐惧,但一想到从此陷入“持久战”,姐妹俩还是陷入焦虑中,各种想法层出不穷,问题一个接一个。面对连珠炮式的提问,彭康胜总是抽出时间耐心倾听,不厌其烦地回答姐妹俩的疑问,帮助消除她们心中的疑虑,给予她们更多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好、深入的医患沟通使姐妹俩不再恐惧、焦虑,而是尝试着与疾病共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随访检查、及时遵医嘱治疗。2022年9月,结肠息肉再度出现,她们第二次接受内镜下微创治疗;今年,随访不仅发现结肠息肉复发,妹妹甚至还出现了新问题——胃息肉与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有之前两次内镜微创治疗经历,姐妹俩不再害怕,配合医疗团队高质量完成了术前消化道准备,日前,分别耗时40分钟成功完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让姐妹俩感叹的“这么快”背后,是医生彭康胜充分的术前准备与精湛的手术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多年建设,十院内镜中心形成了鲜明的临床特色与技术优势。硬件上,中心配备多款先进的高清电子纤维内镜设备,可清晰呈现肠道病灶的细微之处,为精准诊断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及结肠早癌筑牢坚实基础;设施上,中心拥有舒适宜人的检查室环境,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得以最大程度地放松身心;技术上,中心汇聚了一支专业素养高、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医生们潜心钻研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紧密围绕国际、国内热点,全力以赴开展并提升内镜诊疗新技术,以更好地服务大众,尤其是在消化内镜对胃肠道早期肿瘤的筛查与治疗方面表现出色,护理团队亦贴心周到,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针对胃肠道息肉、良性肿瘤、消化道早期癌症等,内镜中心运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先进技术手段,既能有效切除肿瘤,又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消化道正常功能,同时还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以医疗新质生产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记者:罗欣悦

编辑:徐悦琳

资料: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