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我国举行了首次授衔仪式。在这28位开国将帅中,有几位将军的评级是有争议的,有一部分人资历很深,评定的军衔却比较低,比如粟裕和萧克。以粟裕的资历和贡献授元帅完全可以,而萧克因为某些原因没授元帅仅授上将。
除他二人之外,还有一位资历极深的将军。他和聂荣臻元帅同岁,比林彪元帅、陈毅元帅年龄都大,早期资历也超过了多位元帅,却在授衔中仅授少将,他就是袁也烈。
参加革命
1899年袁也烈出生于湖南洞口县袁家垅村的一个耕读之家,本名袁炎烈,父亲是乡村秀才,从小便教导他好好学习,以后能有所作为。
袁也烈幼时也勤奋好学,他不负众望,在1921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这也是毛泽东的母校。当时的毛泽东已经离开学校,但偶尔还是会回学校开讲座。袁也烈听了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演讲,台上的毛泽东慷慨激昂,呼吁有志青年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读书。深受触动的他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由此萌生出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活动,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从学校毕业后,袁也烈并没有当一名老师,而是远赴千里来到了当时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广东,报考了桂军军官学校。在学校里他表现出了优秀的领导能力,参加了由共产党组织创立的“火星社”,之后陆续认识了不少黄埔军校的蒋先云、李之龙等共产党人后。但当时的学校思维禁锢,反对革命思想。
1925年,云南军阀叛乱,袁也烈组织了两百多名学生起义,后带领学生投奔黄埔军校,成为第二期学员。由于平日里努力刻苦,很快,袁也烈从这批学生中脱颖而出,毕业后留校任教,继续在学校里发光发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学校工作期间,他担任政治部教员,这时他的直接领导是周恩来和聂荣臻。在聂荣臻等人的介绍下袁也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言传身教
1926年,从学校出来的袁也烈加入了叶挺独立团担任第六连连长,参加北伐战争,多次完成了艰巨的战斗任务。在袁也烈教的第四期学生中,有一个叫林彪的学生,在叶挺独立团担任见习排长时,上面领导正是袁也烈。在战斗期间,袁也烈始终把林彪带在身边,教授了他很多实战知识,两人关系也亲近了许多。对于这份师生情,林彪始终记在心里,即使在多年后成为开国元帅,也会在见到袁也烈时尊称一声“老师”。
北伐结束后袁也烈晋升为第四军炮兵营营长,和黄埔一期的师兄陈赓一样,而此时未来的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还只是警卫班长,贺龙同志还未入党。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袁也烈营的任务是夺取南长城东门。
他化装成一名教书先生混进城中,将东门地形、敌人兵力配置等暗自记下。因为计划周密,加上打了敌军个措手不及,袁也烈用一个营的兵力,打垮敌人一个团,部队很快便占领了东门。
在战士们设置路障以防敌军逃走时,一个身穿国民党军服的军官骑马冲来。袁也烈不识来人,将人拦下并下了他的枪。事后袁也烈才知道自己抓错了人,把立了大功的朱德团长误抓了。
当时的朱德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可以说当时已经是我党的最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赶紧去向朱德请罪,朱德却没有计较,反而夸赞他警惕性高。这也让袁也烈意识到了朱老总“大如海”的度量,更坚定了其追随社会主义的步伐。
这事在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一次宴会上被朱德总司令重新提起。已经是将军的袁也烈听到旧事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朱总司令笑道:“我记得这位好营长。”
可惜的是南昌起义还是失败了,当时的敌我差距大,在拿下南昌城后,国民党立刻派军围剿,起义部队被迫撤离。
离开南昌后袁也烈被组织委派到广西龙州,后跟随邓小平同志参加龙州起义,取得胜利后任红军第八军一纵队参谋长,当时的这一官职并不低。
按理来说袁也烈功绩斐然,还培养了林彪这样的将才,不应该只授予个少将的?
军事生涯转折点
在1931年来到了他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在广东乳源县的一场战斗中袁也烈受了重伤,在地方同志的努力下,终于把他秘密送往上海接受治疗。因此,袁也烈最终并未参与挺进井冈山完成会师。在经过几个月的休养后,他的伤势渐渐痊愈。但当时的上海遍布反动派的眼线,在他收拾行囊准备返回根据地时,却因小人告密,被一批英国巡捕抓走,并将其与桂仰之一起强行拘捕。
当时袁也烈和桂仰之正在学习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的文件,他告诉桂仰之:“你就说文件是袁映吾的。”袁映吾是他当时就医时的化名。
敌人审讯时袁也烈一口咬定自己是一位来上海做生意的商人,那些文件是一位友人放在他那里的,问友人在哪里只说不知道。敌人看出他是在故意隐瞒,却又没有证据。
在狱中,敌人用电刑、老虎凳等手段对袁也烈严刑逼供,袁也烈依旧坚持自己的说法,没有暴露自己和同伴的身份。
虽没有他任何证据,但他还是被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罪”关进提篮桥监狱五年。1934年10月,袁也烈因减刑而服刑期满。敌人要求他写悔过书,袁也烈拒绝,被敌人以“并无悔过诚意,应送反省院反省”为由,将袁也烈转送到苏州反省院。按规定“反省期限”是6个月,但敌人却关了袁也烈10个月。
在党组织的努力下,袁也烈被关押五年后释放出狱。出狱后虽然他很快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也恢复了党员的身份,把“袁炎烈”改名为“袁也烈”。可五年的监狱经历还是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无法接触中心事务,只任一些闲职,也不能像其他战士一样建功立业,只能缓步晋升。这五年正是我军迅猛发展时期,当时和他一起参加南昌起义的林彪和粟裕等人都已经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被释放的袁也烈回到组织里,曾经的下级大多成为了他的领导。
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
袁也烈出狱后到北方局工作。抗战爆发后被派到原西北军石友三部开展统战工作,任党在石友三部的工委书记,给石友三的部队上政治课。袁也烈也积极开展工作,他是科班出身,有知识,很快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抗日军政干部。
1942年3月,我党对袁也烈的审核结束,中央军委将原冀鲁边、清河两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袁也烈被任命为清河军区参谋长一职,后调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真正走上了抗日一线。
袁也烈在抗日战场上表现突出,上任没多久就率部打出了著名的禹城战役。此战击毙日军120名,击伤161名,俘虏5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袁也烈到海军工作,在华东军区海军当过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努力经营海军部队,为我国的海军事业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当时担任海军司令的是陶勇,他上任时陈老总特意交代他:“给你当副手的袁也烈,当年参加武昌起义的时候就是营长了,上任以后你可要尊重这位老同志,工作上多多向他学习,对你以后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1953年春节刚过,毛主席乘坐华东海军的“长江舰”视察长江中下游省市,接见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陶勇、政委袁也烈等人,在见到袁也烈后不停地说:“噢,你就是袁也烈,你就是袁也烈……”由此可见,在毛泽东的心里,袁也烈的分量始终未变。
淡泊名利
因为他中途的脱党经历,也影响了后来的评衔等级。
1955年,袁也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而袁也烈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时,他的两位下属副司令廖容标与宋时轮,一位被授中将,一位被授大将。从资历来看,这二人也不及袁也烈。
不少人为他打抱不平,可袁老却说:“我打算走这条路的时候,就是把自己的命交出去了,没想到这么多年我还能活着,还能获得组织给予的荣誉。再想想这一路走来身边牺牲的战友们,我可是幸运多了,在我看来,组织给予我的待遇不是少了,是多了。”
袁老对功勋名誉并不在意,他始终淡泊名利,一心为民。即便历经坎坷,受到非人的折磨和苦痛,袁也烈也从不后悔做出的选择,更不在乎名利与荣耀。
1976年8月8日,袁老因病逝世,享年77岁。
1979年,总政治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