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作为军队特有的标志,它将军人的荣誉、待遇以及职务高低有效地融为一体。既有助于增强军人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官兵素质;更能够加强各级部队相互之间的指挥、管理、保障和协同能力。正因为如此,实施军衔制被认为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1955年实行的军衔制是我军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重要标志
1955年秋,按照军委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官兵开始换装“五五式”军服,并按要求佩戴军衔肩章、领章和军兵种勤务符号,新中国首次军衔制开始正式实施。然而,首次军衔制自实施伊始就饱受争议,一度被认为是教条主义的产物,不符合我军“官兵一致”的传统。随着在实际运用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建议取消军衔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最终,在首次军衔制实施10年之后的1965年,中央军委决定予以取消。
现如今很多人将1965年取消军衔制的原因主要归咎于首次军衔制不符合我军的传统作风,等级表面化,助长了干部的等级观念和名位思想,不利于我军的革命化建设,不利于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团结等主观因素。而实际上,除了上述主观原因,首次军衔制在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才是导致官兵抵触军衔制的主要原因。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其中的一些故事。
1964年,贺龙首次向毛泽东提议取消军衔
取消军衔制的程序,从贺龙的提议开始
1964年8月,时任军委第二副主席的贺龙与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一起来到北戴河,向毛泽东汇报军队高级干部减薪的问题。在讨论中,一向直来直去的贺龙建议:“是不是连军衔一齐取消算了?”听到贺龙的提议,本就对军衔制不太感冒的毛泽东当即回答:“取消,搞掉那块牌牌!我早就想搞掉它。”
有了毛泽东的指示,回京后的罗瑞卿便立即向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请示取消军衔制事宜。数天之后,林彪通过秘书告知罗瑞卿:同意开展取消军衔制的研究工作。
同年9月,在中央军委关于改革现行军衔与薪金制度的讨论会上,很多参会同志纷纷要求取消军衔制度。随后中央军委成立了“军衔薪金改革小组”,具体负责相关改革事宜。
10月中旬,军衔薪金改革小组经过充分调研后认为:现行的军衔制度不符合我军的优良传统,实行以来,利少弊多,副作用很大。于是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11月底,军委办公厅向全军转发了这份《意见》,得到了广大官兵的积极响应。
取消军衔制后,“六五式”军服成为解放军的经典服装
1965年1月12日,中央军委向毛泽东正式提交《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请示》:“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问题,军委办公会议第七次扩大会议和军委第223次办公会议作了研究,并征求了各军区、军兵种、院校党委的意见,一致同意取消军衔制度。”对此,毛泽东表示:“我赞成走回头路,恢复到老红军的样子,只要一颗红星、一面红旗,其他的统统都不要了……过去搞什么将、校、尉那一套,我是不感兴趣的。”
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建议,决定: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
当年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按要求换装“六五”式军服,实行了10年的军衔制被彻底取消。
制度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首次军衔制遭到官兵抵触
一.首次军衔评定留隐患,影响官兵对军衔制度的积极性
由于是首次实施军衔制,缺乏经验,主要是参考苏联的相关制度。根据苏联顾问的建议,在1955年进行军衔评定时,军衔等级普遍被压低,直接导致很多人的实际军衔比职务军衔低。比如按照职务军衔,军长应该授中将,师长应该授少将,但实际情况却是当时绝大多数军长的军衔都是少将,有的甚至还是大校。正因为如此,首次实施军衔制时,部队官兵的实际军衔就开始与职务军衔严重脱节,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反而影响了官兵对军衔制度的积极性。
首次军衔制主要模仿苏军,就连军服也与苏军类似
二.过分强调主官军衔,弱化军衔功能,不利于部队指挥管理
受苏军“一长制”的影响,我军在制定职务军衔时,过分强调主官军衔,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副职职务军衔同于或低于下一级正职。比如副军长与师长职务军衔相同;军副参谋长的职务军衔低于师长;师副参谋长的职务军衔低于团长等等。不仅如此,机关干部的职务军衔也低于同级部队干部。例如同是正师级的总部机关处长或军分区司令员的职务军衔都比作战部队的师长要低。诸如此类的规定显然既不符合实际,也不利于部队的指挥管理,基层军官对此是意见颇深。
三.军衔制度执行不到位,军衔晋升工作基本停滞
作为对广大官兵最具激励作用的军衔晋升机制,在首次军衔制实施后,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1956年11月,也就是军衔制实行一年以后,国防部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提拔干部的通知》。随即干部军衔的晋升基本停止,使实际军衔与编制军衔严重脱节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在军衔制实行的前四年,全军少将以上军衔除了零星补授几个以外,没有一名晋升者。由于军衔晋升制度执行得不好,大多数军官的军衔不能正常晋升,实际军衔低于职务军衔的情况愈发不可收拾。
1955年毛泽东给开国元帅颁发军衔任命书,但随后数年军衔晋升制度几乎停滞
尽管在六十年代初期,中央军委为扭转军衔严重脱节的现象,专门发出《关于调整干部军衔级别的指示》,让一部分校官、尉官的军衔得到晋升。在军衔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下,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军衔晋升显然有一种“迟到”的感觉。
也正是由于新中国首次军衔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以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励循环,导致广大官兵对军衔制的抵触情绪逐年增加。再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左倾”思想的主观影响下,首次军衔制被取消也就成为必然。
结语
虽然只实行了十年就被取消,但这并不能否认首次军衔制在我军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军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一步,首次军衔制有效地理顺了人民军队军官的编配关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了官兵的比例结构。不仅如此,首次军衔制在筹备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1988年第二次实施军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也为后续再次实施军衔制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资料:《共和国第一次授衔遗憾:军衔压低晋升遇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