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多人都误解了,以为中国以前很弱哪怕是清朝,我们也只不过是比西方那些列强稍微差一点,在武器各个方面不存在代差,只不过是全国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你想想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总共才多少人?

再说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开始我们日子确实不好过,说一穷二白都毫不为过,和西方那更是完全没办法比,但是你要说实力弱,恐怕也未必正确,要知道当年我们抗美援朝和抗法援越这两场战争其实是同时进行的,而且还在那段时间和英国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这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谁有这个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没有完,从1964年到1969年的短短五年间,又和苏联在边境发生了4189次冲突,局部战争至少发生了四次。然后顺带一不小心还冲了一把新德里,把印度吓得魂飞魄散,吓的尼赫鲁心灰意冷地离开了人世,这相当于在短短时间内,中国和冷战时期的三大势力——苏联、美国以及不结盟运动的领袖——都有过军事接触。

这还只是对外,其实对内我们干的更多,步步为营,剿灭土匪、成功研发核武器、进行政治结构改革、发射自己的第一颗卫星、清理毒品和色情市场、打击抢劫犯罪、扶贫帮困、解救旧社会的妇女、开展扫黑除恶和卫生运动、这些事情在中国建国后短短三十年内完成,

老一辈领导人确实很忙,也很强,到处参加战斗,而且都赢了。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历史事件充满了艰难和屈辱,但换一个第三方的视角来看,这简直就是“战神”级别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讨论,确实,直到1990年代,中国的经济水平与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相比,确实存在差距,但是别忘记了,在1960和1970年代,中国就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研发和设计核武器、飞机、主战坦克以及各种轻重武器的国家了。在航天方面,中国的能力在当时就已经是很多国家难以企及的了。

中国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与苏联类似,主要是重工业比例过高,导致国家虽然强大但并不富裕。不过,不富裕并不意味着没有技术含量。19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很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转型。比如,造雷达的工厂开始生产电视机,造核武器的工厂改产雪糕,造坦克的工厂转行制造拖拉机,造压缩机的工厂则开始生产空调和冰箱。虽然这段历史听起来有些辛酸,但毫无疑问,这种军转民的过程实质上是技术的下放。

因此,在1980、1990年代,你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中国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报道。当时的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技术落后的证据,但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引进”绝不是简单的一句“愿意给就行”就能搞定的。国外企业即使愿意转让技术,你也得有相应的基础才能接得住。

举个例子,日本企业想要转让电视机生产技术。当时生产电视机需要显像管、屏幕等各种零配件,而某些优质企业可能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生产机载火控雷达的经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生产这些零配件几乎是驾轻就熟,转行生产电视机并不算太大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围绕这些产业培养了一支虽然规模不大但体系相对完善的技术人才团队。而泰国想生产电视机?泰国既没有之前生产火控雷达的产业链基础,也没有培养出一个完善的电视机生产人才体系。即使日本真的愿意转让技术,泰国也没有条件接住。

没有群众动员,没有工业基础,没有资本积累,靠外资投资搞来料加工,赚了点辛苦钱,就成发达国家了?

也就是人家专注练基本功的时候,他能趁人之危占点便宜。就相当于你中专毕业了开始上班赚钱,人家还在读研究生。

等人家基础打好,你中专生怎么和研究生比?还怎么打?

而以中国革命之彻底,工业门类之完整,制度之先进,用了70年,已经超越了西方500年的成就。

有一种人,只要他进入一个领域,必定奔着第一去。

有一种文明,也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来讲,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尽管面临各种问题,但至少做到了三件大事:确保了粮食供应、握紧了国防武器、建设了一个中等水平但相对完善的重工业体系。而这三点,正是今天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仍然无法做到的。

一句话,没有前三十年打下的底子,后面改开想要达到如今的程度,难如登天,撑死了也就巴西印度的水平,想要攀升高端制造业,痴人说梦!

前三十年后四十年,不能割裂,互为一体,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前三十年不仅有全工业门类和重工业基础,更重要的是还有人均寿命、教育基础、社会状态,有建国以来经过重塑的中华民族精神风貌,这是最重要的。

一般来讲,想要否定前三十年成就的人大部分是坏,想要否定后四十年发展的人大部分是蠢,想要割裂二者之间关系的人,则是又蠢又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