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红砖房和土坯房一起伫立在中国现代和平的土地上。在闽南等地方还有著名的红砖古厝,有“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的美誉。除了融合了先民美好愿景的设计理念,红砖的艳丽色彩一改石砖瓦房的灰暗色调,是红砖古厝的灵魂之一。
三四十年前,更多的红砖房是国营厂职工的工作场所和员工宿舍,包括一些政府办公建筑。比如莆田区曾经的政府所在地就是一栋红砖建造的建筑大楼,后来成为所在区政府机关大院。
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有着鲜艳色彩的建筑逐渐走出热闹繁荣的时代记忆走向荒凉,除了建筑技术的进步,另一原因是考虑到烧制红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红砖房所不具有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
红砖在我国的最早记载时间是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三千多年,又名细泥红陶。民间开始大量使用红砖为建筑材料的时间是1956年,如今具有民国特色的乡政府就是那时开始用红砖建立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红砖房
而红砖的发明者是古巴比伦人,西方建筑多用红砖,著名的红砖建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汉堡仓库城,以及德国的“红房子”等等。
红砖,别名黏土砖,属于烧结型建筑砖块。因为烧制后多呈现艳红色,被称为红砖,但是也有暗黑色的红砖。暗黑色形成原因是因为砖内的铁元素被氧化后又被还原为氧化亚铁。
红砖房
红砖在生产时多用大火烧制,因此需要使用很多煤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在民间的普及,近代的红砖制作开始使用现代化机器,节省了人力物力,对于之前的人工烧制来说,成本有所降低,因此红砖建筑开始大量增加。
红砖的兴起与衰落都与其原料有关,前面提到红砖的制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黏土,而黏土虽然很容易获得,但其实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种植了许多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是我国人民温饱的基础,所以在我国农业问题上一直居于重要地位。
而红砖所使用的黏土就是从耕地中挖取的,也就是说红砖生产得越多,用红砖建造的房屋越多,我国的耕地就会越少,这绝不是国家想要看到的局面,因为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粮食产量。
不同种类的土质
数据显示,90年代的红砖烧制技术,使得每生产一块红砖要消耗大于其数倍的黏土,平均每生产7万块红砖,就要损失120立方米的土资源。不过因为红砖的优点实在太过吸引人,所以直到2004年,我国的红砖使用也依然没有多大的减少。
制作出来的红砖并不能重新分解变为黏土,所以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过程,大量的烧制和使用只会使得黏土越来越少。于是国家又下发了关于禁止红砖以及黏土砖使用的条例,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浪费了土地资源。
红砖难以再分解成黏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大
红砖的烧制过程也有许多危害,一般的砖窑为了节省成本会使用含硫煤炭来烧制红砖。后果就是,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也会出现很多煤灰,那些烧制红砖的工人一旦吸入大量煤灰,其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