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的人会博览群书,而不会只读某一门类的书。在读书方面,他们不喜欢给自己设置禁区,也不喜欢读得太泛滥,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读书应该没有禁区,也不能被权力或资本影响,当然也不可能通过读书获得权或钱。倘若一个人在读书方面受到胁迫,受到影响,或者自身约束比较严格,只是读某一门类的书,要么是个专家,要么就变得非常狭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也仍然不限制自己的阅读。爱因斯坦不仅要读物理方面的书,还爱好读文学作品,喜欢拉小提琴,弄得人生体验比较好。一些作家读书的时候会博览群书,只要涉及到写作的书籍,他们都会阅读。即便他们虚构了一处环境,虚构了一些人物形象,涉及到某些专业知识,也仍然要找这一方面的专业书籍来阅读,甚至能写出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倘若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创作,就很容易弄成门外汉,对某一些专业领域不理解,专业知识也不懂,就无异于痴人说梦。外国的一些电视剧编剧在写作剧本的时候,要具备很多专业知识。倘若要写一部以医生为主角的电视剧,他们就要查阅大量的医疗资料,改编大量的医疗案例,还要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就能创造出专业性极强的剧本。甚至医生们看到这样的电视连续剧,也仍然觉得编剧专业素养比较高,甚至觉得编剧一定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倘若要写一部以政客为主角的电视剧,他们就要查阅大量的赠课政客资料,在政客经历的事件记录中寻找一些戏剧性,还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变成以政客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播出之后,会让观众觉得很真实,甚至觉得编剧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其他写作犯罪题材的,科幻题材的等等编剧,都会读大量的专业书籍,而不会只是凭借文学想象来写作,以免露怯。

即便是写网络小说的作家,涉及到某些领域的知识,也仍然要读这些领域的专业书籍,不然就写不出有一定专业内容的作品。作为普通的读者,更应该博览群书,读到很多人的作品。读者可以凭借兴趣阅读,也可以凭借别人的指导阅读,当然也有很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阅读,无可厚非。不管以什么样的目的去阅读,都要打破所谓读书的禁区,去读一读多个领域的作品。当时可能有的知识读不懂,过一段时间,随着阅历的丰富,就可能读懂了。当然读者不要在根本读不懂的领域里去耕耘,以免陷得太深,不能自拔。有人学了数学,非得攻破世界数学难题,而自身能力有限,即便读了再多的专业书籍,也不能达到目的,只会浪费人生的时间和精力。有人学了文学专业,却对数学情有独钟,也只能去读一些数学类的作品,却并不能成为数学家。但人的阅读应该没有什么禁区,不受太多的限制。即便有一些被定义为不好的书,只要市面上还在发行,或者读者能够找得到,就拿来阅读,看看到底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又有哪些好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片面评价一本书是坏的,本身就带有很强烈的善恶是非标准,带有意识形态的评判标准,并不一定客观、准确,需要读者自己作出取舍。有人主张读书要读好书,不能读坏书,但好书坏书同时存在。而所谓的好与坏也是个人评价以及意识形态评价的说法,对于读者来说却并不一定认可。读者需要自己阅读,自由阅读,去评价自己读到的书,而不是被权力系统胁迫,也不是被资本怂恿。历史上的一些禁毁书,到现在都放开了。现在的一些禁止发行的书,可能在以后会放开。好书和坏书并存,就好像好人和坏人并存,好现象和坏现象并存一样。读者不看就不存在了吗?多看一些书籍也无妨,即便看了一些所谓的坏书,也能增长阅历,知道坏在哪里,也知道评价坏书的人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又带了怎样的有色眼镜。而读者读所谓的好书也能读出一些门道,就是看到评价好书的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受到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影响。而所谓好书本身展示的内容,也可以让人看到事态的发展,甚至可以看到统治阶级的伪善,看到资本的变黑为白,看到人心的善变。

倡导读书有兴趣的人,只是要限制读者阅读范围,要把读者框定在某一些范围以内,实现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而读者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试想一个人拿了一本书,自己闭门阅读,没人来打扰,也没人知道他读了什么样的书,那么这样的读者还能够被限制吗?但读者是有意识、有思想的,很容易被所谓的历史影响,被世态人情影响,被权力系统倡导的意识形态影响,被资本宣扬的消费主义影响等等,选择一定的图书来阅读,阅读面非常狭窄,认知也就出现偏颇。甚至很多人已经不再阅读,就更别提读书无禁区了。社会难道真的进步到什么不用阅读的地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而是人们阅读的书籍被网络推送的信息代替了,当然也就被网络背后的资本牢牢操控了。人们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也就没什么出息了。但对于真正阅读的人来说,读书有自己的自由,并不能被限制。或许限制读书的只有自己,冲破这种限制,就可以博览群书,变得博学多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