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获得与日俱增的各式古物藏品,在斋室灯光下独自把玩,从中领略鉴赏的愉悦?
是坐拥奇珍,秘不示人,享受独有的自我陶醉?
亦或是期待成为声名远播的大鉴赏家,获取藏家众星捧月般尊敬的荣耀?
也许是,也许都不是......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收藏之路其实是充满苦涩的,只要你一不留神踏上了收藏这条不归之路。
你便注定从此心灵备受欢乐与痛苦,兴奋与焦虑,得意与懊恼的无尽煎熬。
收藏具有极大的魅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她是一座永不枯竭而又充满诱惑的宝藏,又是一道布满棘刺和陷阱的深渊——睿智者负重前行,又不断减负,不断增重,再减重......身入其中.....
无论你如何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会感受知识的贫乏和浅薄;
无论你自信眼力如何过人,在浩如烟海、五花八门的历史遗存面前,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的无助;
即便你富甲天下,身拥千万,当你投入收藏时,也常常会感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在收藏圈,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这里,只有“眼力”是最受尊重的,没有身份、地位高低贵贱之分。
那些平日傲慢的达官显贵、腰缠万贯的大款、经纶满腹的文人墨客,只要一脚迈进这嘈杂纷乱的“鬼市”地摊、古玩店铺,昔日的孤傲、清高、自矜、权势、骄横,都被这满世界的古董旧货新品赝物所洗涤、融合,
变成了地道的“淘宝者”、普通人,像常人一样亢奋、激动、懊恼、悔恨不已,亦为几个铜板计较、面红耳赤。
有位记者这样描述在北京潘家园“淘宝”的众生之相:
“一网撒下去,一定能够网住一二个部省级官员,三四个教授,七八个大款,还有一个小偷或盗墓者。”
在古玩早市地摊,我曾目睹一位省级要员,非常虔诚的请一位藏友为他刚淘得的一件古瓷掌眼。
此人在地摊上被行内人称为古瓷“一眼准”,而他的职业,只是某小巷口的一名补鞋匠。
我还见过一位著作等身、声名显赭的某名牌大学教授,为一尊北魏小铜佛像的真赝与一位工人打扮的年轻人争辩得面红耳赤,最后不得不俯首称臣,接受那位只有初中文化的铜佛收藏家的观点。
我曾应邀去过一位居室不过40平米的藏友家,他家墙壁用旧报纸糊着,一张破旧的写字台上放着全家唯一的一件奢侈品——16寸的旧彩电,可当他拉开一排简陋的木柜厨门,看到柜中整齐地摆放着他以20多年省吃俭用之心血收藏的近千面从战国至清代纹饰精美的铜镜时,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和无数初入藏界的朋友一样,我开始只是带着一种对古物朦胧的企盼以及骨子里对传统古代文化的追崇开始了收藏之路。
每每在博物馆的玻璃柜前,欣赏商周古铜器的凝重雄浑、汉唐古玉的鬼斧神工、宋明古瓷的拙朴典雅,心中便会由倾情艳羡进而产生一种不安分的躁动——我也要收藏和拥有古物。
最初进入收藏时,总是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浮躁、“捡漏”“淘宝”的欲望之中。
因一件心仪的古物而牵挂不已,为失去一件宝物的机会懊悔万分......
有误入“套局”,“捡漏”心切而购得赝品,也有过恃眼力捡漏的愉悦、凭机缘得“宝”之惊喜。
正是在这种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的收藏过程中,感受着收藏者的真正乐趣,从而不断领悟收藏的本质和内在之美。
交易讲诚信买卖识品德
从买卖中识人 从交易中品德
买了找退痞买主;
卖了追回癞卖家。
东西不怕别人看,
真假优劣评中辨。
自己东西莫说好,
众家称赞才为高。
朋友不能杀狠价,
熟人最好说底值。
漏子是眼力捡的
眼力是知识练的
知识是勤奋积的
尺有所短,学无止境;
寸有所长,三人成师。
不懂装懂,害的是自己;
自高自傲,没误着别人。
漏都是给眼力好的留着的
药都是给识力差的预备的
坑都是给脑袋残的埋下的
收的是文化,藏的是感情,
交的是朋友,玩的是心态。
光看不买想练眼,那是空想;
光买不学想长功,那是瞎掰。
嘴上自吹自擂的,手中必无好东西;
口中谦虚谨慎的,家里定藏真宝贝。
货是货,钱是钱,货真价实心坦然。
人是人,财是财,切莫昧心眼睁开。
不交学费不打眼,这人收藏是空喊;
光交学费光打眼,这人收藏是二杆。
先辨新老,再定年代,此是入门真诀窍;
器有典型,更具未识,莫以教条障眼睛。
知识不到,心态不正,越想捡漏越打眼;
眼力练就,手头宽松,常捡便宜不吃药。
交对友 拜对师 入对群 摆对心 才能走正收藏路;
肯学习 肯钻研 肯实践 肯花钱 就会遇到好宝贝。
玩出知识 玩出品位玩出快乐 玩出健康 玩出财富 才叫真玩家;
玩的庸俗 玩的垃圾玩的烦恼 玩的神经 玩的穷酸 那是下三流。
tip:文章来自资深藏友分享,如果您对收藏有所间接,可在后台私信我们,我们讲筛选优秀文章进行发表,让藏友们互相交流学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