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平村在耐盐碱水稻田里,成功实施“蟹稻共生”试验种植模式,将昔日1000亩低产的盐碱荒地转变为绿色高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眼下,示范区内肥美的稻田蟹进入收获季,水稻也迎来丰收,当地村民举办了喜庆热闹的开镰仪式,载歌载舞庆祝稻蟹双丰收。
11月12日,在位于太平村河西地区的耐盐碱水稻种植基地内,放眼望去,遍野铺金,沉甸甸的谷穗将稻秆压得低垂,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8:30,开镰仪式在欢快的秧歌和舞龙舞狮表演中拉开帷幕。镇村相关负责人在开镰致辞中表示,耐盐碱水稻取得丰收,切实让镇村两级担起了粮食安全的重担,也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太平力量。仪式上,太平村还与杭州朗域食品有限公司现场达成产销对接签约,签约金额达12万元。“今天签订的订购合同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合同,而是代表着我们优质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太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开镰”一声令下,收割机的轰鸣声一同响起。农机手们开足马力,熟练地驾驶收割机抢收稻谷,将一垄垄水稻缓缓收入“囊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另一边,人们也弯下腰,挥舞着镰刀,割下一束束饱满的稻穗,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秋收景象。
经过多年的尝试,今年太平村耐盐碱水稻种植已扩大到1000亩,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村大力发展“稻蟹共养”生态农业,打造了盐碱地稻蟹综合养殖基地,做到了“一田两用、一地双收”。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稻田螃蟹”也成为助推太平镇乡村振兴的一张产业名片。
“水稻可以为河蟹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这些河蟹以水中的动植物为食,能帮助清除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而河蟹来回走动正好可以为水稻松土,它们的排泄物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以说水稻与河蟹就是一对完美的‘黄金搭档’。”太平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河蟹相当于水稻的‘天然监测官’,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危害河蟹健康,这也就意味着稻蟹综合种养的模式全程不施化肥,不洒农药,这也保证了大米的绿色品质。”
这样的一亩水稻田中能产出50斤左右的河蟹,稻蟹双收可以让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可以说,稻蟹共生的和谐场面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更让昔日的盐碱地变成如今的“米粮仓”,成为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长期以来,太平镇把盐碱地作为重要耕地资源,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综合改良,辖区内土壤盐碱化程度总体呈现减轻趋势。“我们将持续挖掘太平镇辖区内盐碱地潜力,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更多适合盐碱地生长的优质水稻品种,引进更加高效的综合养殖技术,让盐碱地稻蟹综合养殖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太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探寻发展特色产业,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在盐碱地上种下新希望。”
来源:津滨海
编辑制作校对:吕佳芮
审核:王奎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