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南浔古镇“四象”巨富之家的庞青城,也许你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却无法忽视他强大到耀眼的“人脉圈”:他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的舅舅,康有为的儿女“亲家”,孙中山入殓奉安大典的主祭者,好友徐悲鸿曾为他作《骏马图》祝寿。
徐悲鸿骏马图
庞青城的传奇人生,自父辈的金银庇护开始,却不止于财富,“庞家的面子”绝非浪得虚名。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到处都有庞青城成年后建桥修路、兴建学堂医院的痕迹。庞青城的“百柜楼”藏书超过万卷,书籍和书柜后来成为了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组成部分。
不贪浮名:10万两白银铺就仕途,他却毅然改名拒绝慈禧太后恩赏
与南浔其他巨富家族相似,庞家也是以做“湖丝”生意起家的。当年庞云镨从丝行学徒做起,迅速为庞家赚得第一桶金。
在庞家“白手起家”的经历里,庞云镨却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曾经念过些书的他深知,自己没有家世、门第,单纯有钱是不够的。因此,他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庞莱臣、庞青臣,希望孩子能够谋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庞青城的哥哥庞元济(莱臣)
两个儿子成年后,庞云镨格外关注他们的学业。都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庞家兄弟终于不负众望、双双及第,庞青臣更是争气,15岁就考中了秀才,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读书人。
事实上,庞云镨作为父亲的打算不止于此。为了提升庞家的社会地位,他创办“庞滋德国药号”,为穷人提供药物分文不收;开设“清节堂”,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栖流所”收容了很多流离失所的贫苦人民。得知河南发了水灾,他捐出10万两白银帮助赈灾,并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从此庞家便多了个“乐善好施”的荣誉牌坊。
庞氏宜园旧貌
庞云镨深知,自己的种种义举将成为两个儿子走上仕途的敲门砖。果不其然,庞莱臣、庞青臣兄弟成年后,慈禧太后特赐他们“举人”的身份,并恩赏了四品的官职。谁知庞青臣见哥哥拜官后,却拒绝接受慈禧太后的“赏赐”。他甚至因“青臣”与“清臣”同音,嫌弃起父母为他取的名字。他毅然改名“青城”,暗含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抱负。
一身浩气:散尽家财救先驱义士于危难,献出上海一幢别墅
庞氏家族在庞青城这一辈,有一位几乎未被记载过名字的女性,她后来与同为南浔“四象”的张家公子张宝善结婚,他们的儿子便是“民国奇人”张静江。庞青城只比侄子张静江年长两岁,因此他们经常相伴出洋、一起冒险。
庞青城的侄子、民国奇人张静江
1906年,在侄子张静江的引荐下,时年31岁、已经身为上海中国银行董事的庞青城见到了孙中山山生,从此他们二人一见如故。深受家风影响的庞青城非常认同孙中山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理念。也是在这一年,为了支持教育家马相伯抗议帝国列强干涉我国的教育事业,庞青城创办了复旦公学,这便是复旦大学的前身。
庞青城青年从日本归国后
庞青城不仅身体力行,复旦公学捐助巨款,甚至高声疾呼,呼吁社会上的文人逸士参与捐助,当年复旦公学的“劝募公启”上就写着庞青城的名字。
为了掩饰孙中山敏感的身份,庞青城在上海英租界的别墅以庞家外国友人名字为掩护,甚至雇用了外国保镖。庞青城将不仅以巨款支持孙中山的事业,更精心筹划、贴心接待这位身处逆境的友人。后来,孙中山与宋庆龄只要到上海,就会住在庞青城的家里,这里后来甚至成为了同盟会的一个临时办事处,于佑任、蒋介石、宋教仁都曾来到过庞青城位于上海的别墅。
庞氏宜园
孙中山先生去世前夕,庞青城的万贯家财几乎耗费殆尽,他不得不将别墅抵押,用最后一点地皮和房产筹集经费。1925年春天,孙中山先生向庞青城做了最后的叮嘱后溘然长逝,庞青城又作为治丧事务委员,与侄子张静江一道召开了孙中山先生的追悼会,期间,庞青城还亲自陪同宋庆龄到南京察看正在建造中的中山陵园。
送别孙中山先生,庞青城过起了“隐居”生活,每日与金石藏品为伴。然而,多年的付出已经让庞家难以为继。晚年以后,庞青城甚至不得不靠变卖字画藏品为生。
庞氏宜园
@觉得,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富二代”,庞青城的人生之路早就由父辈用心血和银子铺好。他原本可以不问世事度过一生,做一位超然于世的公子。然而中年以后,庞青城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甚至祖辈留下的身家都奉献给他所追随的“共和”事业。
相信很多人了解庞青城的人生经历后,心里都会问一句“值得吗?”拒绝唾手可得的官职,搏一个前途未卜的未来值得吗?放弃优渥无忧的生活,过担惊受怕的日子值得吗?散尽万贯家财,求一个民族崛起的可能值得吗?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庞青城这样不问值得、不计代价、舍身付出的前辈,我们才有了这份权衡的从容与安宁。
“乐善好施”向来是南浔庞家引以为豪的家风,庞青城一生信奉“天下为公”,虽然他没能像自己的长辈那样给后辈留下巨额财富,却用自己的行动庇护着素未谋面的后人,让他们免于时代的暴风雨,在岁月中安然自若。这正应了庞家老宅上对联的那句话:
树德莫如滋,唯善以为宝。
南浔古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