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陕西省子洲县傅家新庄来了个驼背佝偻的力夫汉子,带着个牙牙学语的男娃。

父子二人本是来投奔亲戚,可是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谁家生谁家死,只有天王老子知道,投奔亲戚不成,庄子里管事的可怜父子二人,就安排了个破草屋给住下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男娃才牛腿高就得替地主放牛糊口。人穷志不短,父亲又四处托人将男娃送进了私塾,学了三个月的《三字经》、《百家姓》,也算是识字了!

谁知道,刚学了几天大字,这男娃便丢下了牛鞭,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跑了!全庄上下愣是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年后天朗气清的某日,一个穿着军装威风凛凛的人物带着随从,在庄子里采买了大量吃穿用的玩意儿,雇了辆人力车,同拉车的老汉闲聊起来。

“我也有个娃,跑了!找了好久,听说是跟着红军走了!要是他在跟前怕是跟您一样大咯!”

那穿军装的人闻言立即跳下车,仔细端详起老汉的模样,脱口而出就是一声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个穿军装的人就是解放军总作战部部长王扶之,据说这名字还是在他崭露头角之后,毛主席给改的。

王扶之当初并非是有意不告诉家里,而是当时刘志丹带领的红军着急辗转下一个根据地,参军报名这件事儿时不我待。

王扶之虽然年岁不满,但他胜在个子高,12岁就有一米六,报名的时候,他顶着一张稚嫩的脸,张口说胡话。

“我有17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队文书看着像,倒也不疑有他直接录用了,于是,王扶之顺利的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而小红军不会马上进入主力部队,而是会被安排到少共营,也就是娃娃军团,他们不会专门配备枪炮等武器的,主要是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1935年10月,王扶之参军不久就随部队上了战场,这是他第一次真枪实弹的在战场厮杀!而王扶之接到的命令是随梯队发起正面进攻。

当这群娃娃兵冲到高地底下时,上头的东北军操着东北话直接开始挑衅,可敌军哪晓得,他们这样一喊直接振奋了娃娃兵们的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人小鬼大,一人扛着一柄梭镖就要向上冲,营长事先就布置了好了任务,他们往上冲,两边埋伏好的士兵早就对准了东北军露出的脑袋。

当敌军看见山下的娃娃兵一路冲锋,象征性地朝山下开火,完全没有把他们当回事,殊不知在他们掉以轻心的时候,已经被另外两侧的战士们给包围了。

王扶之提着梭镖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一路狂奔,在离敌军只有十多米远时就开始冲刺,下一秒,梭镖便已经架在了敌军的脖子上!

对方虽然心有不忿,但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只能放下枪,将双手举过头顶。王扶之一手持梭镖,一手将缴来的枪别在腰间,而这把手枪也成了他参军以来的第一支枪!

一年之后,王扶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积极的参与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全国范围遍地开花。

至1937年土地革命结束,王扶之因个人能力突出,辗转在多个军营,轮流担任起战士和测绘员的职责。

抗战时期,他参与了平型关战役,讨伐“顽固派”石友三,两淮战役等重大战役,先后参与开辟晋东北,冀鲁豫等革命根据地。

其脚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而王扶之个人在功绩上,也延续了其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劲头,连升连任更是不在话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锋陷阵

1949年,解放军向天津发起总攻。

历史只告诉了我们,天津在第二日下午就获得了解放。但实际的战况非常胶灼,我军英勇无畏,在坚持不懈之下才打开了层层阻碍。

最终,我军以损失了大量爆破手的代价才打破敌人的暗堡火力,为冲锋的战士们打开一条血路。

可是,当我军奋力突进的时候又遭受了敌人密集的火力袭击。时任解放军第十团团长的王扶之毅然冲出了指挥所,来到前线火力交锋的关隘查看起突破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观察,他发现突破口右侧城墙外的破窑洞是其中一个暗火力点,我军不少战士就是吃了这暗枪的亏。

“呸,跟老子玩阴的!”

王扶之当即夺过伤残士兵手上的战防炮,对准暗火力点就是一顿猛烈输出。这一精准打击,直接击杀了国军暗中布防的士兵,给后续部队找到了一条前进的路。

而这时候,王扶之也被流弹击中腿部,完全无法站立,但他仍然躺在冰面上继续指挥战斗,全团在王扶之的带领下死守入口,掩护其他队伍向鼓楼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之后,国内战事已然平息,但国外的环境却十分恶劣。

1950年,王扶之率军入朝作战,面对美军一水的先进武器和装备,我军的军备完全不占优势。

在异国他乡作战,一是人生地不熟,二是我军在朝鲜没有任何的群众基础,老百姓看见打仗都躲老远,没有后方补给。

我军在前期进攻中,由于上述两种原因,免不了显现劣势。伤兵收容所很快就挤满了士兵,王扶之接到收容所股长的电话,士兵都往收容所中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当即大怒,命令股长把躲进收容所的轻伤士兵都给拎出来,公示通告!然后又把侦察股长喊来。

“现在你为代理营长,去把阵地给我夺回来!头一战输人不输阵,武器任你使用,有啥上啥,哪怕是听个响,你也得给我支棱起来!”
“团长,美军炮火实在强,我们的炮根本拉不上去。”
“一个连的人上不去,你好歹给我整个炮上去。”

王扶之话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执行,愣是拿命才将炮给拉了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他也在望远镜中观察到,敌人正准备进行新一轮空袭,飞机正在低空盘旋投射。

在敌人的视野里,低空是没有人的,因为在他们投射炸弹时,草地上没有任何反应。

然而正在敌机探查的时候,侦察股长带着一个营的士兵不知道从哪跳了出来,对着敌机就是一顿扫射。

成批的手榴弹在草垛上炸得巨响连天,打死打伤的敌军和敌机纷纷从半空中滚落。美国人被打得猝不及防,他们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中国人打不死也烧不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在我军惯用的战略中并不是什么秘密,我军早就在草地上挖出了防火沟,况且我军大多是农民子弟兵,对于挖沟造渠那都是打娘胎里就会的本事。

天上的炮炸得泥土乱溅,正是在泥土纷飞的掩护之下我军不断地挖沟,把烈火和狙击手藏身的工事隔离开来。

在这次突击的尾声,王扶之再一次上了战场查看战况,那些手拿铲子的士兵还在挖!反突袭取得胜利,王扶之看着自家士兵这虎里虎气的样子也给气笑了。

“力气多了没地儿使是不是?!回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也出现了一些轻伤逃兵,他们因为作战艰苦,再加上又是在给别的国家作战,不愿意拿命去搏。

其实放到现在看来,这也是情有可原,可是王扶之不这么认为,他带着队伍回到驻扎地,立刻就要处决那几名逃兵。

而他们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祈求王扶之可否看在他们多年革命的份上,算他们是战死在朝鲜的,毕竟,逃兵这名声,传回家乡去那得多难听啊!

“你们还想被冠以烈士之名?没门儿!早干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叫军法?军法就是“奖勇惩怯”,放了逃兵,那对豁出命去打仗的战士不公平。

九死一生

抗美援朝不是朝夕之功,转眼间,王扶之在朝鲜战场就来到了第二年。

1952年8月,王扶之所在的部队坚守在临津江以东阵地,因为作战勇猛,奖罚分明,此时的王扶之已经升任为代理师长。

这一日王扶之正在参谋们在山洞中研究战况,突然听到顶上毫无征兆的一声巨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丢的炸弹精准地落在他们头上,直接导致整个山洞坍塌,连带王扶之共计7人一并被掩埋了起来。

山洞之外,王扶之的政委沈铁兵组织并指挥大家紧急救援,肉眼预估生还的可能性不大,沈铁兵悲难自抑,立即向上级打报告。

彭德怀元帅急电回复。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务必挖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援部队的战士们与王扶之虽然是上下级,但也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他们一起闯过无数次鬼门关,大家卯足劲儿地挖,整个救援行动持续了三十多个小时。

而救援队发现,被炸毁的山洞里有一个5立方米左右的空间,这就意味着里头很有可能没有完全坍塌。

于是,大家小心翼翼地向更深处挖掘……

幸运的是,被掩埋的7人都被救了出来,但每个人都是命悬一线,只剩下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这一次死里逃生,不仅要感谢彭德怀元帅对属下的关爱,还要感谢争分夺秒替他争取生存时间的战友们!

王扶之的身体无法支撑他继续守在战场上作战,上级要求他回国调养身体,也恰恰是这次受伤,这才让他得到了一次公休。

回家

王扶之是个忙惯了的人,闲不住,这不,身上还没有大好,他就张罗着警卫同他一道回家看看。

家乡的景致和小时候似乎没有差别,一样的质朴、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一踏进傅家新庄,心情莫名地有些忐忑起来。

“哎,你说我怎么这么紧张?”
“嘿嘿,师长您是近乡情更怯吧!”
“我虽然没啥文化,但你这句我听懂了。老子枪林弹雨都不怕,还怕回家?”
“走,陪我买点儿东西,孝敬孝敬我爹,也不知道他老人家还好不?”

警员看到王扶之笑中带泪,连忙宽慰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家肯定生龙活虎的,虎父无犬子嘛!”

王扶之听着也乐,连忙按照记忆的指引寻到最繁华的街道上,仔细挑了一堆吃穿的东西,喜气洋洋地提了两大手。

当他出门时,恰好碰见一个老汉在拉车,因为他有伤在身,最后决定辛苦一下老人家。

“这位先生不上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横了警卫一眼,那意思就是,我是伤员且厚着脸皮坐坐,你个手脚完好的,好意思让老汉拉我们俩?

警卫秒懂,干咳了两声。

“老人家,我跟着走就行。”

王扶之因为不好意思让老汉拉着自己,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同老汉讲起家乡话来,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没想到在这种情境下见到了老父亲,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要拉车谋生,他心里更是过意不去。

“爹,儿不孝。”

老汉又哭又笑,握着王扶之的手,激动得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只一个劲儿地念叨。

“好!好!好啊!”

王扶之随着老汉回家,还是小时候的破草屋,只是略加修缮,屋子里东西比以前多了些。

“儿子对不起你,当初没说一声就跑了,让您担心了,儿子现在出息了,跟我去北京吧!”

老汉看着眼前失而复得的儿子,哪里还求别的,儿子怎么安排都好,他都乐意。

王扶之确实将父亲带走了,他本想让这位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享享清福,可是没有半年光景,父亲又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免让街坊邻居感到了好奇,开始纷纷来询问原因?

而老汉则是低调地炫耀着,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我儿子对我可好了!给我买了好多衣服,吃的也好啊!出门闲逛还有警卫跟着。”

可是,老汉说着说着不由得叹了口气。

“只是,在那边不像在咱们这里自由,他也忙,国家还要安排他去干大事咧!”

王扶之返京之后,继续开始向军事方面的深造,从师长升为了参谋长、军长、部长,一路高升。

在1974年,他还参与了毛主席生前亲自安排的最后一战——西沙海战。晚年的时候,王扶之一直在乌鲁木齐任军区司令员。

王扶之与父亲一辈子都是短暂的相遇和重逢,最后落叶归根,永远留在了傅家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