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交通是非常不方便的,既没有飞机火车,也没有汽车这些运输工具,在陆地上运输货物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有马匹这些牲畜,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过古人是非常聪明的,很早就找到了非常方便的运输方式,比如水运。
利用河流的力量,靠着船只等不仅可以运输各种货物,还能节省成本。古人很早就注重对于河流的运用,不断发展船只等工具,让运输变得更加方便。可很多地方靠着自然的河流是无法达到的,就需要用人力开挖运河。
早在春秋时期,夫差等人就已经开始动手去挖一些运河,这也对国家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不过在中国最有名的运河肯定是京杭大运河,它最初是由隋炀帝开始大规模修建,到了元朝又经过进一步的挖掘,这才让运河渐渐成型,成为沟通南北的中枢命脉。
京杭运河自北京至杭州,整个贯穿了南北,沿途经过众多的省份,这么大的工程确实不好修建,隋朝为了这条运河,也闹得国内动荡不安,最终天下还给丢了。运河不仅靠着人力挖掘出水道,还要面临沿途的诸多水系,从南方开始就有密布的水网,要想进一步挖掘确实比较困难。
可京杭运河不仅顺利沟通了南北,还能直接就贯穿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长江和黄河有着不同的地势,水域情况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黄河在东流的过程中,就会夹带大量的泥沙,还不断使得河床抬高,多次出现决堤的情况,河流频繁改道,就出现了夺淮河水道入海的情况。长江的水域也非常复杂,在长三角地区就存在着大量的河流湖泊,运河要想顺利通过也是比较困难的。
古人的能力确实非常强,他们也想到了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长江问题,长江与运河的交汇主要集中在扬州地区,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漕运的重要城市,昔日隋炀帝还重点经营扬州,它处在运河南北沟通的中枢地带。
在设计这段河道的时候,考虑到长江是东西流向,运河则是南北流向,于是就设计了夹角。运河和长江交汇的过程中,是呈现一个十字形的夹角,在长江入海水道处设计出一个弯道,这样的话,长江汇入的水就和江北运河流入的水汇入到一个河道。同时在东向入海的河道中分为两处,水域往南奔涌的时候,就顺势有很多水进入到南半段运河,其余汇入大海。考虑到水位的不同,在汇入运河的过程中,还要设置不少的船闸,分别根据水位的情况来调整闸口,这样才能顺利保证运河的畅通。
黄河的情况就相对特殊一些,因为它有两种交汇的方式,其一是从山东等地向东入海,还有一种是从淮河水道入海,不同时期黄河的水道是不一样的。与淮河交汇,就会流向江苏,从淮安等地东入大海,由于还夹杂着淮河,实际上是三河交汇。
黄河不仅水流湍急,河道高度也更高一些,为了避免黄河冲垮运河,就会设置很多的弯道,不断减缓黄河的势头。实际上,当时人们没有彻底解决三河交汇的办法,毕竟黄河的情况确实特殊,经常会出现泛滥的情况。可为了尽可能保证黄河淮河不出问题,于是就在交汇处利用弯道,堤坝,下游河道来疏通引导。
像高邮这些地方就设置了很多的归海堤坝,负责拦截引导淮河入海,其他地方也设置了很多归江,归海堤坝。在运河黄河的连接处,需要用堤坝调节河道的水位,南部分运河向北走的时候,就调高水位到黄河的河道中,北边南下的时候,就调低水位进入到南边的河道中,利用弯道减缓水势,下游还有诸多的河道分流。
重点是船只进入堤坝地区的时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去负责拉船,通过人力畜力的作用,让船只能顺利通过堤坝区域。此外,为了防止河道出现问题,考虑到黄河夹杂的泥沙问题,还会专门设置一些拦砂堤坝,同时在河道淤泥,砂石累积的时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去清理这些河道才行。
运河黄河交汇时常出现问题,但重点是维护,只要能维护得当,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北边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黄河走山东地区的情况是少见的,由于元明清三朝都把首都放在北京,因此运河的重要性就大大提升了。
既然是特殊情况,就没有太好的应对方式,在山东段的运河一开始没有什么防备,当黄河改道走这里之后,就容易截断运河。面对这种困难,也只有动员人力物力去疏通河道,如今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重点在东平湖等地开挖更多的河道,还利用地下的隧道,争取分缓黄河的流势,才能解决好运河被截断的问题。
当然,随着元朝发展,运河的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为海运渐渐兴起。海运发展起来,直接就影响了漕运的发展,但大运河依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像北京,开封这些都市,都是非常依赖运河的,需要用运河的特点,不断调运各地的物资,这样才能维持好首都的发展。古代海运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可大运河的维护成本也是相当高的,像黄河一个交汇口就能发生那么多的问题,无论是堤坝的维护,还是河道的疏通,还要考虑到战争等因素。
要想维持漕运畅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元明时期黄河等河流就经常出现问题,这些地方投了无数的钱财,也没办法彻底治好。说到底,即便人类再怎么聪明,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自然的力量还是无敌的,人类只能利用自然的一部分力量,但真想控制自然的力量还是不太可能的,即便科技发达的现在也是一样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