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十九中”)的校园里,可以看到告示栏里贴满了各个学科、各个主题的作业。旅行游记、植物标本、舌尖上的美食、馒头中的化学......既展现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又饱含满满的创意。这让京教君不禁心生感慨:我上学的时候要是碰上这样的作业,肯定不会拖到开学前一天狂补了,因为实在是太有趣了!
作为学校本学期教科研的重点,十九中在作业设计上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有实效、有启发、有进阶为目标,开展了十余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如引导学生结构化学习的单元整体类作业、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智类作业、挖掘学生创作潜能的想象类作业、充满趣味的游戏化作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打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十九中在作业设计上逐渐形成了大单元整体作业、跨学科融合作业、双实类拓展作业三大类型。同时,十九中还推动学科作业设计走向校本化,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保证各个学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更有针对性、适切性和有效性。
01
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思维进阶更上一层楼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围绕“自然”这一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四篇课文。这些课文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同时又将简单识字、有趣叠词等语文要素融入其中。十九中附属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们以此为契机,设计了“赏自然、读美景、制作字画册”的大单元实践作业。
一年级的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观察秋天的变化,用落叶与课文中表达秋天美景的句子相结合,创作秋色字画; 他们欣赏夜色美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以“星空”为主题的画作; 他们吟唱采莲歌,一边用铅笔书写,一边用彩笔绘画江南美景; 他们仿写关于四季的句子,并用色彩画点缀......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同学们也拥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完成一本字画册、第一次感受诗词的韵律、第一次对浩瀚宇宙产生遐想......这些都成了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大单元整体作业增强了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形成连贯的学习思路,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数学学科的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不仅设置了基础知识的回顾性题目,如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练习,还设计了综合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将所学知识进行跨课时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同样,在英语学科的大单元作业设计中,不仅涉及单词、句型和语法的巩固练习,还通过设计写作任务和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完成交际任务,最终形成系统的语言学习能力。
老师们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对自己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进行系统思考,也可以有效提升作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这种方式使得每个作业任务不仅是对知识点的检验,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02
跨学科融合深化
让作业更有用,也更有趣
2024年,北京中小学步入“课程改革年”,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课改的新看点。据了解,十九中一直都在各年级优化和完善跨学科学习实践,引导学生从书本知识中抬起头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思考社会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今年国庆假期,十九中初一年级的学生们收到了一份富有教育意义和创意的生物学科实践作业。作业要求他们结合近期学习的生物知识,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去发现和探索生命现象,并以叶、花为材料,创作主题为“我和我的祖国”的拼帖画,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庆祝祖国成立75周年。
这项作业涉及了植物细胞的结构、水分对植物细胞的影响、植物色素的存在位置等生物学科知识,学生需要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干花和叶画的制作原理。同时,在创作拼帖画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运用色彩学、构图学等艺术与设计知识,使作品更加美观和富有创意。此外,通过庆祝祖国成立75周年的主题,学生还可以融入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如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等,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
一幅幅创意十足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文化底蕴。
为了实现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内容的融合,发挥作业的跨学科综合育人功能,十九中在作业设计上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不同学科的老师群策群力,共同设计跨学科的作业项目。
初二物理组以“二十四节气”为例,探索如何将初中物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进行跨学科学习,从物理的角度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物态变化,以及节气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撰写研究报告。历史组精心挑选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词,详细阐述每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反映的革命历史事件或阶段,不仅提升了学生语文的诗词鉴赏能力,还能从历史的角度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革命故事和时代背景......
这样的跨学科作业设计,既有趣又有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拓展了思维,提升了核心素养。不论是日常考试还是学习生活,都能让学生获益匪浅。
03
“实践+实验”双拓展
全面育人,多元成长
暑假期间,十九中高一年级的老师和同学的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馒头”刷屏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馒头”竟然是一份化学作业。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中学到了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因为碳酸氢钠在蒸馒头时起到了化学膨松剂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点,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高一年级化学组的老师们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亲手制作馒头”的作业,也被同学们笑称是“发面作业”。
“酵母粉做的馒头较大,这应该是因为发酵时间较长,酵母菌充分分解糖类”“用生物蓬松剂(酵母)做出来的白白胖胖软萌可爱,用化学蓬松剂(小苏打+白醋)做出来的黑皮质感又高级”……同学们在朋友圈交流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一时间掀起一阵“做馒头、学化学”的热潮。
十九中“实践+实验”双实类拓展作业强调实践和实验的重要性,倡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和实验项目,学生们得以将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理论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从而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在实验中发现新知。
双实类拓展作业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多元作品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初中语文作业配合古北水镇研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录制古北水镇之美。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摄影师、剪辑师、配乐师、画面设计师齐上阵。在录制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捕捉古镇的美丽瞬间,还深入了解了古北水镇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仅提升了摄影技巧、视频剪辑等方面的个人技能,还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沟通、协调与相互支持。
04
学科作业体系走向校本化
确保作业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为了有效提升假期作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十九中着力构建了学科作业体系,以单元为单位研制作业目标,规划作业类型、作业栏目等,并依据实施逐步完善。
十九中学科作业体系构建流程
在十九中看来,学科作业体系必须坚持“以校为本”,充分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确保作业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校本化的设计理念使得每一项作业都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既具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
具体到作业设计,十九中的教师们还将认知类型融入其中。例如,记忆类作业主要帮助学生通过“识别”或“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类作业则注重概念性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清晰的知识框架。应用类作业则更强调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近年来,十九中的作业设计理念也不断创新和突破,努力将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结合,注重作业的立意、情境和设问三个核心要素。立意明确了作业的考察目的,情境则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背景,而设问的设计则关注思维的启发和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还特别注重渗透学科方法与思维,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校本化的作业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编辑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京城教育圈进行编辑整理和内容补充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