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珠海突发一起恶性事件,一名62岁男子驾车冲撞人群,画面惨烈。警方罕见未通报具体被撞人数,死伤情况也未透露。

这是近来又一起公共空间内发生的悲剧,犯罪背后深层次原因值得探讨。其中一点,需要方方面面提起注意——作案者的年龄。

珠海这次驾车撞人嫌犯62岁,苏州校车持刀捅人嫌犯52岁,吉林市公园持刀伤人嫌犯55岁,北京一小学门口作案者50岁,刚刚发生的珠海冲撞行人案,嫌疑人62岁。

再早些,2023年7月上海闵行区持刀伤人案,嫌犯58岁;2023年9月广州白云区持刀伤人案,嫌犯54岁;2023年10月成都青羊区持刀伤人案,嫌犯56岁;2023年11月武汉洪山区小学门口持刀行凶案,嫌犯52岁……

透过这些案例会发现,作案者都在五六十岁,标准的中老年人。这里边有巧合,但一定不会都这么巧,因此年龄这个显性特征值得关注。

一个事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个体面临着来自家庭、经济、健康等多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遭遇重大变故的人群而言,后续任何一点不顺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鸿沟日益凸显,有些中老年人特别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人,难以紧随时代步伐,无法熟练使用网络工具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与对外表达,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立感与挫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老年人在面临多重压力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机制。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家庭关系的紧张以及个人心理健康的忽视,都是导致这一群体出现极端行为的重要因素。

当身体和心理都已疲惫不堪,他们再遇到困难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心理支撑,极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直至走向极端。

通俗些讲,五六十岁的年龄一旦遭遇变故,留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时间已经不多。想想曾走过的人生上半场,转眼已经空荡荡,努力很难很无望,会加速心理畸形,草草结束自己的下半场。

人们常说,我不想关心杀人犯的故事,我只想看见他被判死刑。其实这并不正确。于整个社会而言,程和果同样重要。只见果不见因,果会持续结;只有找到因,才能果。

就像我之前文章几次提醒和呼吁的,应该认真反思恶性事件的起始动因,查缺补漏,从源头筚出恶因,疏浚极端情绪。

无差别对无辜者施暴在什么代找到什么借口都是反人类的暴行,必帜鲜明携手反;但事件背后的成因同样亟需仔剖析,症下药。无论是大范围展开心理疏导,还是增加极易操作的维权渠道,全方位保障司法的公平公正,抑或是增设公开的救助平台,都应该抓紧去做。经济形势和以往不一样了,兜底的社会公平已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我是晚参君,我们现在的成绩来之不易,是一代一代人这么多年接续拼搏拼出来的,要格外珍惜,谁也没有资格去破坏它。所以,要阳光起,社会要公平起五六十的人群心有依托,即使遭遇变故也仍能看见希望。如此,害无辜的性事件一定能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