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市北岭山森林公园广场西侧,有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每天可听鸟鸣,甚至兽叫,那里就是肇庆市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下简称“救护中心”)。在这个占地17多亩的地方,建有兽类、鸟类等笼舍,还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实验室、标本室、野生动物存储室等。
这只去年在高要因受伤落单的候鸟东方白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如今已经康复,等待时机放生。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救护中心成立于1999年,主要承担全市范围内执法部门依法没收和公众送交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鉴别、接收、救护、饲养、放归及处理,同时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保护科普教育等工作。
既是医疗站也是收容所
记者在救护中心见到,里面有封闭的屋舍,也有露天的钢构网状笼子。工作人员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安置收容的野生动物,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进食,生活惬意。
“这只普通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于前段时间送来,腿部受了伤,目前还在治疗。这只在晒太阳的是果子狸,送来时左前脚掌被夹断,经过治疗现在已康复。”救护中心负责人介绍,里面的动物都有单独的档案,从接收、救治、饲养到放生(处置)等,均有专人跟进,详细记录。经收容救治,对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动物,检疫合格并报市主管部门审批后,救护中心将在适宜其生存的野外放生。
在其中一间鸟类笼舍,6只体态健硕的夜鹭正在追逐嬉戏。“这6只夜鹭是高要区林业局移交过来的,当时它们和鸟窝一起被台风刮到地下,被群众捡到后报林业部门。刚送过来时还是毛茸茸的幼鸟,经过半年的饲养和驯化后,已基本达到放生的条件,将择日放飞。”能见证它们长大,救护中心工作人员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对于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或本地无自然分布的动物,则留在该中心度过余生、安享晚年,如孔雀、非洲灰鹦鹉、苏卡达陆龟等。
不管是执法部门没收的,还是热心市民移交的野生动物,只要被送到救护中心,工作人员都会全力以赴进行救护,从清理伤口、提供营养到康复训练,给予它们专业救治和精心照料,确保它们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工作人员的“热”和“冷”
在影视剧中,经过救护的野生动物在放生时,往往会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而现实中并非如此。
“一定要做到‘热’‘冷’分明。因为我们救护野生动物是为了让它们健康回归大自然。”工作人员介绍,“热”是指工作人员对受救护动物的责任心和爱心,“冷“则是保持距离,不能让这些动物对人类产生感情、形成依赖,那样会令它们失去野外生存能力。
记者见到,工作人员给笼里的斑头鸺鹠喂食后,会立即离开,并不时在远处观察它的进食情况。给夜鹭投食时,仿野外方式,将小鱼放在水池里,让它们自己觅食。
每次放生,工作人员既不舍又高兴。“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康复,多少会产生感情,但见到它们健康回归大自然,心里又释然了。”救护中心工作人员黄勤说。
据悉,自2023年下半年搬迁到北岭山森林公园西侧以来,救护中心共接收肇庆及周边地区林业等执法机关、其他组织和个人移送的各级保护野生动物52种4458只(条),组织放生活动16次,放生野生动物30种3168只(条)。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肇庆贡献了重要力量。
从源头加强保护意识
为让更多人加入保护野生动物行动和行列,救护中心结合“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走进社区、公园、校园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同时,救护中心还在肇庆市绿美生态建设基金中设立野生动物救护子项目,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救护行动。
“我们接触的救护案例中,很多和青少年分不开。”一名刚将动物移交到救护中心的民警告诉记者,有一次,在鼎湖区一间学校,一只飞鸟突然闯入学生宿舍,撞到门板后晕了过去。学生们一边小心保护,一边打电话报警。“森林公安民警随即赶到现场,把受伤的鸟儿送到了救护中心救治。学生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爱护意识,让我们感到很欣慰。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近年来,随着肇庆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濒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穿山甲、东方白鹳、海南鳽等,在我市频频亮相,越来越多珍稀野生动物选择在肇庆“安家”。
据统计,目前,肇庆市记录分布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572种,包括哺乳类76种、鸟类357种、爬行类93种和两栖类46种,物种数占全省的54.4%。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7种,穿山甲、小灵猫、黄胸鹀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5种,白鹇、画眉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2种。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永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