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台湾义勇队与漳州
图一,李友邦出具的《服务证明书》(一)(图片来源:涂志伟提供)
图二,李友邦出具的《服务证明书》(二)(图片来源:涂志伟提供)
近日,漳州学界友人涂志伟先生发来有关台湾义勇队的“台湾批”(闽南语,台湾书信也)两页(图一、二),并告诉我,漳州市台胞联谊会方丽云会长有就“台湾批”和“台湾义勇队与漳州”开展工作的计划,涂志伟先生愿意提供学术上的协助。我虽老迈,亦当勉从其后也。
涂志伟先生发来的“台湾批”,是原台湾义勇队总队长李友邦,1951年间(未署月日)为台湾义勇队成员王正西出具的《服务证明书》。其文曰:“查王正西(松川)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台湾义勇总队通讯组长等职。据报因证件遗失请予证明,特证明如次:通讯组长,二十八年(汪按,民国纪年,下同)九月至三十三年九月;兼第一期干部训练班第一分队长,三十一年八月至三十一年九月;驻上饶通讯处中校主任,三十三年十月至三十四年八月;第四支队中校队长,三十四年八月至三十五年二月。前台湾义勇总队总队长、现任台湾电影公司董事长李友邦,中华民国四十年四月十九日”。该《服务证明书》用“台湾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信笺和印章。据我所知,王正西及其父王逸客、兄王正东、弟王正南、妹王正北均为台湾义勇队(包括台湾少年团)成员,王正南曾任台湾少年团小队长、团长;李友邦返台后,于1949年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由陈诚兼任),兼台湾《新生报》董事长、中国旅行社董事长和台湾电影公司董事长(据陈在正教授:《李友邦传记与台湾近代史》,2007年);王正西在台湾于1951年请李友邦出具《服务证明书》,于2002年将该《服务证明书》交给赴台探亲的其子蔡石津(随母姓)、孙女王阳红保存至今。李友邦1951年出具该《服务证明书》,或者说写这封“台湾批”前后,台湾义勇队已于1946年2月“奉命解散”,李友邦本人已经遭受过一场政治迫害(于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被捕入狱),接着遭遇更加残酷的政治迫害:再次被捕、并于1952年4月22日被枪杀。台湾义勇队成员王正西在漳州的后人保存的这封“台湾批”,是李友邦再次被捕前出具的,它涉及台湾义勇队少将总队长李友邦、中校支队长王正西的生平史实,具现李友邦一贯的“视乡亲为亲人、爱兵如子”的情怀,是一份珍贵的史料。
据《台湾义勇队档案》(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附录《义勇队史实纪要》,1942年1月,台湾义勇队在漳州设立驻闽通信处,派牛光祖为主任;1943年3月,台湾义勇队对敌巡回工作团部分成员,奉派驻漳州第九师参加工作;1944年3月,台湾义勇队赴闽南沿海一带,对抗日部队和地方群众作巡回宣传演出。李友邦队长亲自率领义勇队和少年团部分成员从龙岩出发,经漳平、华安到漳州,赴同安、晋江、泉州,又从长泰折回漳州(汪按,华安、长泰为漳州属县),沿途宣传演出;1945年9月9日,台湾义勇队总队部由龙岩迁址漳州下坛里1号,是为台湾义勇队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总队部驻地。另据我闻见所及,台湾义勇队(包括台湾少年团)成员及其后人在漳州定居的,有王正西后人蔡石津一家、台湾少年团成员曾雅华(娜华)一家等,他们都是勤恳工作、诚恳待人的好人家。
附带言之,关于台湾义勇队(包括台湾少年团),我写有20篇文章(包括本文):1.《台湾义勇队在龙硿洞的活动遗迹》;2《从福建馆藏档案看台湾义勇队同仁》;3.《序〈台湾义勇队档案 〉》;4.《台湾义勇队的几个史实》;5.《锦旗的故事》;6.《台湾义勇队的尾声》;7.;8.;9.;10.;11.;12.;13.;14.;15.;16.《台湾义勇队与台湾队》;17.《共产党领导的台湾同胞抗日的队伍》;18.;19.;20.《台湾义勇队与漳州》。或可供漳州台胞联谊会工作参考之用也。又,台湾义勇队的活动当年颇受大陆各地媒体关注,台湾义勇队也很注意借助媒体宣传以扩大影响。泉州地方文史专家、台胞陈冬挺,于旧报刊资讯收集、收藏颇丰,可商请他收集和提供旧报刊里台湾义勇队在漳州的报道。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点击查看
顾盼两岸微信合集
点击查看
话说两岸微信合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