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新区围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工作主线,全面促进数字技术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落地生根,提升“数字住建”建设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展智能安居的数字住房

“我们进小区都是靠‘刷脸’成功才能进入,陌生人要想进去很难!”在瑞玲名郡小区门口,住户张某一边向记者演示着小区智能门禁操作流程一边介绍。小区住户凑近智能门禁识别端口,听到“识别成功”的提示,小区大门自动弹开,而陌生人就区别对待了,系统内“没面子”进不了,系统提醒不识别。

新区全面推进智慧物业小区建设,搭建智慧物业服务平台,连接物业基本信息、诚信管理、投诉管理、红色物业、美好家园、智慧安防等信息,做到业主水、电、气等基础配套服务线上化,大大优化了业主服务体验,推动了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单位沟通的便利程度,目前已建成智慧小区77个,实现居住小区智能化全覆盖。

此外,新区加快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全面落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大力推行自动审批,精简业务资料和流程,本地购房、偿还省内异地公积金贷款、偿还本地商贷公积金提取业务“零资料受理”,公积金异地转移、离职和离退休提取公积金等业务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办结,省内实现异地冲还贷签约、扣划和提前还款,省外开展“兰西一体化”异地公贷业务,根据需求持续推广至全国使用。

打造智能协同的数字工程

新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加强非审批事项管理,清理压减59个环节“隐性时间”。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应用,实现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证等33个事项电子批复。推进智能化帮办代办,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采取“点单服务”“云端指导”等多种形式,构建园区、新区两级全过程帮办代办团队。制定房屋建筑统一编码规则,确定32位建筑单体编码,实现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物业管理全生命周期“一码全链”的管理新模式。

同时,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通过“图纸平台”对审查建筑单体赋码,目前已完成“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保障性住房项目(一期)”等8个项目的“赋码+落图”工作。探索施工许可证事项智能AI审批,AI预审核验点位75个,智能核验率47.2%。推动电子档案实时归集,实现工改系统与档案平台11类资料共享,大幅节省工程资料归档成本,累计向城建档案系统推送项目973个,相关文件信息32425条。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部署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发票和支付凭证线上功能。强化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的数据归集和应用,对新区在建的162个项目进行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全覆盖监管。

建设智慧韧性的数字城市

日前,市民谢飞宇在中川体育公园散步的过程中,发现公园建筑上贴有广告传单,随即将这一现象拍照上传到了“兰州新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在收到照片后,按照区域划分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彩虹城中心社区执法队,执法队将这一情况发送至辖区执法人员手机上,执法人员按照地址前往清理,不一会时间,就完成了清理工作,并将清理结果上传至平台,由平台再反馈给市民。

新区开通“兰州新区智慧城管”微信公众号,为群众提供“随手拍”问题反映渠道、意见建议征集和便民服务查询,同时联通“兰州新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行问题受理处置,拓展了政府与广大市民群众沟通的渠道,有效提高了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目前已上报城市管理案件8208件,结案率98.3%。同时,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监测平台,实现集中监控、实时服务、综合处理等多项功能,为综合管廊运营维护提供强大支撑。推进供水智慧化平台建设,实现用水数据准确无误、管网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加快水务事项办理效率。实施智慧供热平台建设,实现源、网、站、户一体化管控,供热生产精细智能调度。

构建智管宜居的数字村镇

新区建立农村房屋数据库,扎实开展自建房排查整治行动,筛查自建房25262栋,区分经营性自建房1832栋、非经营性自建房23430栋,通过采取拆除、维修加固、封控管理等措施分类分级整治,整治率和管控措施率达到100%。建立指标完善、数据准确、覆盖全面的农村公路数据库,涵盖公路点位、路线里程、技术等级等基础信息,为农村公路管护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农村公交实现运营全覆盖,目前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6条,配车101台,全部开通移动支付,有效促进了城乡居民快速流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