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贸促会(省博览局)积极组织贵州企业出海参展办展,洽谈合作。在出海活动中,贵阳会展企业作为资源嫁接者和活动执行者,圆满完成一系列出海任务,为贵州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起到支撑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展产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会展业进入了优化布局、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会展业发展呈现出技术化、绿色化、国际化的新趋势。

面对新趋势,拥有全省90%会展企业的贵阳,一方面紧紧围绕国家、省关于现代会展业的布局,不断改革创新,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把会展业打造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努力连接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会展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借船出海,助推黔货出海,唱响“多彩贵州”品牌。

一年来,通过与国内外同行强化交流与合作,贵阳会展企业在不断细化的市场分工中,加快共建共享行业生态,在出海活动中不断扩大“朋友圈”,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办展水平。

做强战略先导性行业 架起“山”“海”双向奔赴的桥梁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国内各行业纷纷进军海外市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紧密互动,谋求新发展机遇。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会展行业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一线发达城市,贵州的会展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随着数博会、酒博会、茶博会等会展品牌的唱响,贵州迅速吸引了一批会展企业集聚,并实现本地会展关联业态的快速整合。这些企业和业态大部分集聚贵阳,成为我省会展业发展的基石。

向内深挖、向外拓展,是会展企业做大做强的两大支撑。过去一年来,省贸促会(省博览局)瞄准“一带一路”方向及RCEP重点国家和地区,积极谋划经贸团组出访工作。在这些出访工作中,贵阳市会展企业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特别是大胆尝试以自办展的方式,推动企业走出去。其中,在马来西亚亮出贵州自办展首秀,为全省会展业带来新活力,开启了贵阳会展企业出海的新征途。

去年底,“海外贵州·贸通天下”特色产品展览会(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会展中心举办,贵阳会展企业就是重要主角。展会组织30多家中草药、酱酒、辣椒等领域的实体企业参加,打响了贵州农特产品组团出海的第一枪。

今年4月,在“中国-澳大利亚商务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澳大利亚路演”活动上,开展了“山海同新,跨越千里,共谋发展——海南自贸港贵州(新西兰)经贸推介会”,贵阳会展企业全程做好保障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省贸促会(省博览局)在阿联酋迪拜举办“中国·贵州(迪拜)投资和贸易推介会”,展示贵州经济发展成就和投资环境,促进中阿两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交流与合作。贵阳会展企业全程做好会议保障服务,并为贵州茶企和磷化工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今年10月,中国·贵州(马来西亚)投资和贸易推介会在吉隆坡举行,旨在推介贵州投资贸易环境,搭建平台助力企业出海进行贸易对接。马来西亚40余家商协会和企业,以及贵州女企业家商会的20余家企业参加,5家贵州企业进行贸易推介。贵阳会展企业全力做好会议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10月底,2024年沙特国际食品展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省商务厅组织19家企业参展,贵州的蓝莓、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吸引当地商协会和企业的关注,多家企业达成签约。此次出海的企业中,大部分由贵阳会展企业具体动员和组织。

出海活动带来的不仅有现场达成的交易,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台链接更多资源,达成更长远的合作。2023年12月,省贸促会(省博览局)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自创品牌展会——“海外贵州·贸通天下特色产品展览会(马来西亚)”,促进现场成交和意向总金额达1.5亿元、累计结识客商1214人。

在另一个层面上,这场活动还被赋予城市营销的意义。会展企业的角色更像产业“孵化平台”,通过整合资源、信息、人脉,对城市进行整合营销,因此会展业也被归为战略先导性行业。

先导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这类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着引导作用。作为现代服务业,会展业被誉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具有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对其他产业引导作用巨大。

在今年的出海活动中,贵阳会展企业有一个理念,就是通过系列活动,帮助贵州做城市营销,为供需两端搭建平台,促进本地企业与海外企业沟通交流,推动资源“走出去”“引进来”,助推黔货出海和招商引资。

为了借助海外活动做好“多彩贵州”城市营销,贵阳出海的会展企业有一个共同默契:与海外商协会和企业做推荐和交流时,每个人都努力当好移动的“宣传牌”,会展团队成员要充分了解贵州民族文化、产业文化、美食文化等,在出海活动中宣传贵州,促进“山”与“海”的双向奔赴。

在“舍”“得”之间找准定位 专注细分赛道做资源整合方

近十年来,贵阳集聚了一批会展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经过时间的淘洗,不少企业专注于细分赛道,形成独特优势。

智海王潮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南做博鳌论坛起家,是一家深耕大型会议活动的会展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智海王潮在全国有14家分公司、7家专业公司、1家海外分公司,已经从基础的服务型会展企业,发展成为一家资源整合型企业。

智海王潮与贵州结缘,源于2015年国际山地旅游大会。随着酒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等会展品牌的打响,2017年,智海王潮在贵阳成立分公司,专注于做汽车、白酒、快销、电商四大领域的会展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贵州培育了多个知名会展IP,各方在积极做大产业蛋糕,但僧多粥少,且企业同质化发展。凭借多年办会经验,智海王潮积累了丰富资源,这让公司开始转型,整合供应链,做行业生态型企业。

“过去,大家认为会展企业,就是单纯的做活动服务。但现在,我们可以从前端策划、组织到嘉宾邀请组合、宣传推广、落地执行、形成成果,与本地会展企业共同合作办会。”现在,智海王潮总经理王斌更愿意把公司定位为会展资源整合方。

作为办大会的企业,智海王潮拥有嘉宾这一核心资源。智海王潮在成都建立了自己的智库中心,有10多人的团队专门负责建设智库中心,不断邀约嘉宾,充实资源库。在出海活动中,智库中心成为智海王潮获取海外资源的重要途径,与当地部门见面,邀请当地嘉宾,都可以通过智库中心嘉宾资源进行链接。

如果说智海王潮的核心资源是智库中心嘉宾,那么,贵州米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的核心资源则是贵州食品类、乐器类的实体企业。

贵州米江公司2020年成立,该公司围绕农特产品在遵义、贵阳、外省组展办展,积累了丰富办展经验和企业资源。

为了借风使力,2020年,贵州米江公司落地贵阳后,公司创始人陈杰一边发力本地市场,一边关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市场,寻求出海机会。2023年,省贸促会、省商务厅在海外自办展会,公司抓住机遇,乘风南下,迈出出海第一步。

分工细化程度,体现的是产业发展水平。通过近几次的出海活动,陈杰发现双边展商浅层次的需求是活动执行、活动策划,但深层次的需求是强大的资源。办产品展会所需的农特产品企业资源,是公司最大的优势之一。

目前,贵州米江公司拥有我省大部分酒企、茶企、辣椒企业、吉他、旅游、各商会协会等资源。其中,茶企有130多家,涉及茶叶生产基地、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全产业链的资源;辣椒厂家及销售公司20多家;酒企60家;销售公司几十家。在农特产品赛道,该公司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组织几十家不同领域的农特产品企业出海。同时,该公司还和省外企业、商会协会联动,不断扩充组展办展的资源。

企业要活下来,要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这点毋庸置疑。但在深刻洞察行业需求、梳理发展资源后,部门和协会引导企业适时调整方向,深耕细分赛道,做精专业的事,并且多听企业的心声,为企业寻找更多的资源。

陈杰结合前期经验发现,一个会展活动涉及办证、设计、策划、对接、落地执行等方面工作,如果都是自己做,精疲力尽不说,还做不好、走不远。从长远来看,会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他说:“之前公司花很多钱购置的几百万元设备,由于使用率、出库率低,变成了一堆躺在库房里的废铜烂铁。”

知易行难,果断放弃不擅长的领域,抓大方向,轻装上阵,是贵阳市会展企业深耕细分赛道,细化市场分工,提升出海专业度和影响力的默契。多家活跃在市场上的龙头会展企业,逐渐从活动服务方转为资源整合方,共同建好产业供应链。

坚持双本土化模式办展 海外“朋友圈”不断扩大

“作为会展企业来说,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去嫁接资源、整合资源,确定出海方案,并做好落地支撑,服务好随‘船’出海的贵州企业,为他们在当地搭建交流平台、创造商业洽谈机会,实现出海效果最大化。”王斌认为,会展企业开展出海活动,要坚持双本土化模式,即海外服务用海外团队,国内服务用国内团队。这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为了避免“水土不服”。在吃、住、行等各方面,当地团队对周围环境、展馆、手续、习惯等较为熟悉,更方便办展,并且可以通过优势互补,降低活动成本,实现节约办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斌说,在今年的出海活动中,智海王潮和当地会展企业紧密合作,智海王潮输出想法和思路,做好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当地团队负责落地呈现。在迪拜的推介会上,智海王潮和海湾地区会展企业合作,现场的管理、翻译、同传、部分海外展商邀请等,均由这家企业负责。智海王潮也借此机会,加强了与海外合作伙伴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和海外会展企业合作办会办展,对配合度、默契、品控等要求极高,临时找的伙伴保证不了品质。”王斌认为,这恰恰是智海王潮出海的底气和长项。底气的来源,与加入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有关。2019年,在成为贵州省第一家ICCA会员后,智海王潮的国际化发展便迈开了大步子。

首先是对标。从产业格局、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等方面,全面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一流标准。在严格对标下,去年10月,经IAF(国际认可论坛)及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两家权威机构共同认定,智海王潮一次性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快步迈向现代化企业管理。

其次是信息共享。ICCA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会议类协会,成为ICCA会员后,智海王潮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可及时掌握国际相关大会和活动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了解行业趋势和前沿技术。在大型活动中,会员单位会根据需求和强项,去申请协会资源,参与协会活动,赢得更多机会。

在海外交流合作中,贵阳会展企业注重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展会组织和管理经验,将国际化元素融入会展活动中,吸引更多展商,提升会展国际影响力。

扩大“朋友圈”,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贵阳会展企业在出海东南亚时发现,部分国家对贵州农特产品需求量较大,是一块市场“洼地”。去年以来,贵阳会展企业积极协同省市相关单位参与洽谈和招商,争取将当地具有影响力的食品类协会引进来。

“在部分产品市场,当地商协会起到决定性作用。”陈杰说,协会影响力很大,如果能将海外具有影响力的商协会引到贵州来,将有效搭建起贵州与东南亚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助力贵州做好旅游资源推介、城市品牌宣传、农特产品出海等。

随着出海机会的增多,贵阳会展企业的海外“朋友圈”正不断扩大。

建起服务企业“护城河” 促进市场主体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做大做强,路径不止一条。但不可否认的是,好的服务和环境,对企业成长起着积极引领作用。

制度如“渠”,要素如“水”,渠通水畅,才能更好地浇灌企业、助其成长。在这点上,贵阳对会展产业的服务走在全省前列,由服务、载体等共同构建的产业“温床”,正不断吸附着企业着陆,让企业快速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我们小企业来说,没有平台和机会,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资源分配中不占优势。而贵阳对会展产业的重视,让小企业也能融入产业大生态。”这成了陈杰转战贵阳的重要理由。

2019年前,陈杰的主阵地在遵义。当时,他在遵义的公司——贵州合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不需要去考虑市场的问题,只需要把事情干好,资源会主动来找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陈杰发现,公司的业务来到了瓶颈期,资源来源过于狭窄,于是,他开始考虑业务拓展。

作为公司掌舵人,他决定带着团队到贵阳闯一闯。他敢放手来闯,就是看到了贵阳对会展企业打造的环境和提供的服务。随着“强省会”行动的提出,陈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来到贵阳后,陈杰成立了贵州米江公司,得到观山湖区相关部门、市会展行业协会的服务和指导,还融入了贵阳会展企业产业圈,与行业共同发展。目前,他的公司在贵阳建立了制作仓库中心,在上海、广州拥有标准化制作工厂合作基地,积累了丰富的品牌全案服务经验。这些积淀和布局,让这家企业出海的底气更足了。

务实的服务,犹如建起一条“护城河”,为小微企业强健出海的“体魄”赢得时间。为了建好这条“护城河”,省、市、区作出了不少尝试——

政策强支撑。省贸促会(省博览局)利用贵州省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加强对贵阳会展业的支持;观山湖区在贵州金融城打造了会展孵化产业园,还专门针对会展业设立主管部门,服务会展企业,解决企业难题。

改革促发展。2023年8月,贵阳贵安推行“会展一次办”业务,在全国率先将会展报批审批材料由原来的39份精简为11份,根据会展活动的不同类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到3个月缩减为3个工作日。同时,市会展行业协会、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及时帮助企业掌握办理流程。

载体夯基础。目前,贵阳拥有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贵阳(国际)酒博城会展中心、贵阳奥体中心等场馆载体,可支持企业开展各类活动。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打造的会展业孵化园,成为会展企业培育、成长的关键载体。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承载着促进商贸交流、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日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平台。为提升会展业的国际化与专业化水平,贵阳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会展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为赋能会展企业发展,2023年8月,观山湖区“会展+”产业联动平台成立。作为贵州省首个“会展+”产业发展联动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借助各大展会活动,进一步促进会展、旅游、餐饮、住宿、商贸、物流等相关企业集聚,推动会展业发展成果不断向外扩散,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倍增效应。

产业联动平台不仅加强了本地会展企业的交流,促进抱团发展,还通过频繁的海外交流活动,促进了会展龙头企业办展水平的提升,反过来为本地会展企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前几天,观山湖区“会展+”产业联动平台就在观山湖区现代制造工业园区举办了以“会展+产业联动平台进园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供需对接路演活动,促进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相互赋能。

“马太效应”凸显 解决大环境下的新困局

在近年的发展中,贵阳会展企业的经营者发现,小微企业也想走出去,或是参与大项目,但大项目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需要资源以及成熟案例,这恰恰是小企业欠缺的。长久下去,“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除了会展企业,跟随会展企业出海的其他产业企业,也存在成本高的问题。今年出海较多的会展企业根据最近几次出海活动算了一下:一家企业每次出海一个地方的成本,最少需要3万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省市区也有政策倾向民营企业。但这始终不是行业长远发展之计,未来怎么出海?

“需要细化分工,行业抱团发展。”贵阳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徐成里认为,企业要精准定位,发挥资源优势去争取项目,做强最擅长的板块,细化分工、深化协作,共同推动会展产业发展壮大。

出海的前提是强大自身,发挥好会展活动对本地经济的拉动效应。徐成里说,要不断促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酒博会等现有展会提质增效,打造好会展品牌。同时,持续挖掘新的会展IP,但是,单靠市场打拼有难度,企业活力或许会不够,政府对新展会要积极培育,加强各个板块的配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提质增效和挖掘新IP,稳住基本盘。在此基础上,通过出海行动,提升贵州会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种影响力,来助推黔货出海,赋能城市营销,促进招商引资等。”徐成里说。

品牌建设是会展出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但目前,贵阳走出去的国际化品牌展会相对较少。在王斌看来,贵阳近几年涌现了一批优秀会展企业,但真正活跃起来的大企业还不够多。

要充分释放企业的活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会展企业本身都有不少路要走。

传统会展活动存在名气弱、规模小、管理不规范、重复性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贵阳会展企业家认为,要从根源上帮助会展活动实现提质增效;积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区域经贸、多双边合作,选取合适的优秀项目举办展会,帮助会展企业出海,并展示贵州优秀产品。

可以看到的是,贵阳正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优秀技术的优秀会展企业,推出省市会展业发展的领头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贵阳会展业海内外竞争力。目前,智海王潮等企业已成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贵州世信展览等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IP,服务能力和办展水平正不断提升。

记者 黄菊 江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