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7日,彭德怀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在这里设宴为他饯行,毛岸英作陪。
席间,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彭老总收了毛岸英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兵。实际上,早在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主席就已经有了让儿子岸英去朝鲜战场的想法。
一方面,毛岸英懂俄语和英文,将来与苏联方面联系的话既方便又可靠。另一方面,他希望岸英能够在战场上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够给全党、全国人民带个好头。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在彭老总身边工作的除了参谋高瑞欣外,另一个就是毛岸英。凡是送给彭老总的电报都由毛岸英签收、保管。
11月25日,美国空军对志愿军司令部发起空袭,毛岸英在这次空袭中壮烈牺牲。电报发回北京后,周总理出于各方面考虑,将这个消息压了下来。直到第二年1月2日,才将电文报送毛主席。
毛主席读罢,双眼通红,僵硬着说不出一句话来,但强忍着悲痛的情绪,没有哭出来。为了缓解情绪,他反复地在口袋里摸火柴想要点烟,而火柴其实就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安安静静地放着。
屋子里安静了很长时间,但工作人员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毛主席身上散发出来的悲痛之情。过了好一会儿,毛主席才说道:
“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关系,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
2月21日,彭老总回国汇报朝鲜战场的战况,他再次向毛主席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并作了自我检讨。
毛主席听后,语气缓慢却坚定地说道:“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是一件大事。”
稍作停顿后,毛主席又关心地叮嘱道:“志司的安全你们千万不能疏忽,一定要保证安全。”
不久后,关于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的建议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最终,毛岸英同志和其他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永远地长眠于朝鲜的土地上。
毛岸英8岁时就曾跟着母亲杨开慧关押在牢里,后在上海时期,他又和两个弟弟受尽生活的苦楚,卖报纸、捡破烂等。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毛主席为儿子的牺牲感到深深的痛苦。但作为国家领袖,他只能将这种情绪压在心底。
1990年,工作人员在整理毛主席的遗物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箱子,人们在箱子底部发现了保存完好、叠放整整齐齐的几件旧衣服:一顶军帽、一条毛巾、两件衬衫、一双袜子。这些是毛岸英生前的遗物,而毛主席将它们珍藏了整整26年。
当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噩耗传出后,全国上下既震惊又悲痛,远在台北的蒋介石听说这一消息后,惊讶地说道:“他竟然真的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战场上了?”
蒋介石听说消息后,一脸惊讶,宋美龄问道:“怎么,听到这个消息,你不应该感到高兴吗?”
蒋介石竟然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恐怕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跟毛主席不一样。毛主席是真正为国家奉献一切包括生命的人,为此,他亲自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战场。
想到这里,蒋介石心中多了一丝怅惘和敬意。当天晚上,蒋介石在饭后特意支开了宋美龄,悄悄将儿子蒋经国找来,问他说:“你知道毛岸英吗?”
蒋经国点了点头,作为毛主席的儿子,谁能没有听过他的大名呢。但实际上,毛岸英除了是毛主席儿子的这个身份外,他自身的经历也十分精彩。
毛岸英在苏联留学时,不仅在军校深造过,还曾参加苏联红军上了战场。回国前,斯大林还亲自接见他,并赠送给他配枪。
但令人惊讶的是,毛岸英在回国后却一直“默默无闻”,不但没有身居高位,出现在政坛上,反而投身于农村土地改革之中,就算上了战场,也不是什么指挥官,就是一名普通的翻译。以他的身份,这在国民党内是不可能的。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出后,蒋经国一开始是不相信。但直到报纸上登了照片和报道后,他才真正相信,毛岸英是真的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生命。蒋经国深感自己是比不过毛岸英的,心中不免复杂起来。
这时,蒋介石深深地叹了口气,对蒋经国说道:“经国,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曾问鼎权力巅峰,也曾低入泥里,卑微如尘埃,此时的蒋介石只想亲人能够平平安安陪伴在自己身边。
来源:学习时报、河北新闻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