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写过诸多街巷,其中有百年老路——明德路,和城市一同成长见证岁月变迁;有的是美食扎堆的巷子——和田街,吸引着老食客、新游客争相前往;还有的是从前名不见经传,如今发展日新月异,逛起来颇有收获的,比如克西街……

曾听人说,城市的街巷,就像是它的毛细血管。当它开始更新时,城市也就迎来了生气。

不同的街巷各具个性,有的路隐匿在城市之中,日复一日,像日渐葱郁的大树,装下了日常的丰茂。

这不,我这就发现了一条既“班味儿”十足又能让人“祛班味”,感受生活温柔的巷子——金银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头连着人民路,另一头牵着团结路和二道桥,跃进街、后泉街、体育馆路交错其间,纵横之间还有高架桥彼此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曾被叫做“金银大道”的金银路,便是我这次 City Walk 的目的地。

为什么选金银路?还是偶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周前我在全城寻“鸽”,意外走入了金银路辅路。不长的巷子,两旁遍布便利店、进口食品超市,行人不多,和挂满黄叶的树相互映衬,颇有生活气。

当时便记下了这条路的名字,想再来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走到这条巷子时,和第一次来的感觉一样,生活气十足

餐厅门口仍被热气环绕,烤包子师傅买买提在这里从早忙到晚,10 年前从喀什到乌鲁木齐的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把一份工作坚持做了 10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拍买买提的时候,他向我指了指一旁的女孩,说可以拍一下她。

我转头望见女孩抱着一只小猫,很是亲昵。聊过才得知,女孩名叫苏麦耶,今年 9 岁,是这家餐厅店主的孩子。

她怀里的猫猫,则是这条路上的“百家猫”,无名、潇洒,时而和人亲昵,时而傲气十足不“搭理”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走一走,发现渐暗的夜色里,好像才刚刚迎来这条路的“上班”时间

巷口卖水果的大叔架起灯,一间水果店的门口是正现榨石榴汁的老板,名为“松树便利店”的门口排起了买牛奶的队伍……

而巷尾的烤肉店门前,师傅正准备架起炭火,等待着食客的到来,一如街边等待被客人端起的阿布都瓦壶(意为:洗手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我拍罢准备收起相机,一个声音突然出现:“你不拍一下我吗?”转头看见已经摆好 Pose 的烤肉店小伙。

他还推荐一旁不愿出镜的大叔也拍个照,奈何大叔腼腆,只顾炉中炭火笑着冲我摆了摆手。

我随口问:“金银路上有什么好逛的地方?”小伙忙推荐我走到主路上逛逛东环市场,一直走下去,还能直接到大巴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天再来,从辅路的巷口再次开始探索。

一旁就是新闻大厦。再走又见法院、检察院、文旅厅。还路过了好几个小区,路上偶有小吃推车经过,放学的孩子……

在这一切的一旁,其上有高架桥,其下也是车道

车来车往,人群一波又一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感觉这条路有种“反差”感

一种感觉是忙碌的“班味儿”十足,来此不是路过,便是上班;另一种感觉是悠闲的日常生活,是马上到家的松弛,是细节之处皆是妥帖的温柔

恰巧,我遇见在这条路的他们,印证了我对金银路的两种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 32 岁的阿布德热扎克(以下简称:阿布德),是刚刚来金银路上班半年的“新人”

经营着一家包子铺,水煎包、烤包子都由他一人制作售卖,不大的店面被分隔成了餐区和工作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在西山,但房租太贵,今年找到了这边的铺面,便宜了一半还多,就搬来了。”阿布德告诉我。

换了新址,他也加了新品——煮好的鹰嘴豆。包子的销量不多也不少,一天三四百个,足够生活,也足够支撑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金银路,阿布德还没有太多的感受,他只希望:客人能多些

来自湖南常德的舒师傅,已经是来金银路“打卡”上班的“老人”了。

“2017 年我们这家店开业,我就在这里了。”舒师傅告诉我,店里的师傅都和他一样是湖南人。他在其中,算是较早一批来到新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 年,还在做学徒的舒师傅随师父来到乌鲁木齐,一路学,一路在堂前灶旁忙活。工作地点从格兰德酒店到了如今的“回家吃饭”湘菜馆,他也从学徒成长成了后厨的顶梁柱,还在新疆安了家。

一边和舒师傅聊着,一边吃起店里的招牌菜——石门肥肠。入口韧、细嚼香,处理得很干净,而且辣味十足,配米饭刚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的是,店里的“菜单”都是真菜,看中哪个选哪个,所见即所得。舒师傅还给我介绍起了臭鳜鱼、排骨,还有“钵子菜”……如数家珍。

“我平常在店里最多,几乎没时间出去逛。闲下来的时候,就想早点下班回家噻。”舒师傅操着一口湖南普通话,笑着跟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话了两位“打工人”后,我还想找找住在金银路的居民。误打误撞,被我遇见了工作在这条路,生活也在这条路的古娃尔汗和亚森

热气氤氲里,是满满一盆麻辣烫,还有一旁视觉效果蛮横的面肺子和羊心。不光吸睛,味道香气也迷人,这些美食就出自古娃尔汗和亚森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 年,古娃尔汗和爱人在金银路安了家,想着找点营生做,恰好家楼下的店铺招租,他们顺利拿下。

80 平方米的开间里,他们卖羊杂、馄饨饺子,还有手工臊子面。

店里就夫妇二人,也曾雇过店员,但人力成本高,经营成本难免变大。考虑再三,他俩还是决定自己干。每天 10 点开始营业,直到晚上 12 点,这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羊杂麻辣烫和面肺子基本都会出售一空,让忙碌的两人得以慰藉。

瞥见墙上挂着的照片,我问古娃尔汗这是谁。古娃尔汗腼腆一笑说,照片里的是长发的她。就在两天前,她刚刚剪了短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惊讶,换了发型的古娃尔汗好像换了个人。她说,生意不比从前,孩子今年读高中学业压力也变大……“每天待在店里,其实挺难熬的,不如换个发型换种心情。”

她一边跟我聊着,一边端出今天包好的馄饨给我看,像是在展示宝贝一般。接着又专门给我做了一碗臊子面,热汤热面上桌,古娃尔汗招呼我趁热吃,还说“请我吃”。

一口劲道爽滑的面入口,热气把眼镜层层挡住,好像冬夜里的一些倦怠和低情绪被接纳、被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今年加了 5 元黄面这个新品,多了不少年轻的顾客来吃,尤其是夏天时游客就不少。”古娃尔汗告诉我。

步行就能到大巴扎的距离,确实有不少游客来往。而在这条路上另一个重要的坐标,就是游客会专程前来的东环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环大市场

东环大市场

还未进市场大门,就遇见要让我尝尝葡萄的爷爷。

今年76 岁的买买提阿吉几乎每天都在大市场西门的固定位置出摊,石榴、葡萄、库尔勒香梨……一车足够“新疆”的水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门一侧的干果店名字简单直接“喀什巴郎买买提江干果店”,店如其名,在我照片里的这位便是 2002 年从喀什来到乌鲁木齐的买买提江。

22 年如一日,他也几乎见证了这条路上的变化。曾经店铺不多、人也不多,后来二道桥一带修建地铁,不少店铺迁移至东环大市场,金银路也跟着热闹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肉孜买买提(左)、阿布(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肉孜买买提(左)、阿布(右)

卖地毯的肉孜买买提和阿布,便是 2008 年从二道桥一带搬迁店铺至此。

隔壁铺子的吾拉木也在 2015 年,从二道桥搬来了东环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以为东环大市场只有干果,没想到还是地毯的世界

随处可见买地毯的本地人,店家就在门口将地毯裁剪至合适的大小,一卷一包,便能陪伴一个家庭数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地毯这般能长久的物件,也让不少做地毯的生意人一做就是二十几年,还带着家里的孩子、兄弟一起发展成了“家族企业”。

二楼的图满特腊地毯就是如此,“我大哥从和田来乌鲁木齐,卖了 20 年地毯,这个品牌就是我们家的。”今年刚满 20 岁的孜库如木自豪地给我介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布杜萨拉木(左)、孜库如木(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布杜萨拉木(左)、孜库如木(右)

和他一起守在店里的,还有比他大 4 岁的哥哥阿布杜萨拉木,两人算是地毯界的“新手”。

一边学、一边做,希望自己能像大哥一样独当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地毯,还有家具、电器,放眼望去风格大多复古华丽,但又不失实用。

遇上才9 个月大的巴哈迪尔,父母正在为他选新摇床~从喀什来乌鲁木齐不久,父亲在餐厅做厨师,母亲暂时专心照顾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末了在门口又遇见巴哈迪尔一家,他们成功选到了心仪摇床,也算是顺利“安家”乌鲁木齐了。

国华牛肉面

国华牛肉面

如巴哈迪尔一样,从外地迁居于乌鲁木齐,安家立业的还有来自甘肃的王杰。

今年 29 岁的王杰,从前任店主手中接手了“国华牛肉面”,招牌没变、装修没变,坚持把味道做得更“兰州”,也更地道。

坐标金银路 1 号,国华牛肉面仿佛自带叙事感,招牌的灯箱也颇有复古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碗上桌,汤清味美。先喝一口汤底,清而不淡,配上香菜格外鲜香。再来一口面,细而筋道。

店里共四人,其中 2 人是王杰的同乡,还有 1 位是王杰的爱人哈英。哈英负责前台,王杰和 2 位同乡主要负责后厨,各司其职,把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早上熬汤,同步做肉夹馍、拌凉菜……一天能卖 200 碗左右,来吃的基本是老顾客,周边居民、上班族都有。

“接手了店铺,为什么不换个名字?”我问王杰。王杰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当然想过换名字。

“不过,我想再等一等,未来装修一下店面,让它更新,更好看,也好迎接更多的客人。”

爱曼尼雅食品批发中心

爱曼尼雅食品批发中心

如果说金银路 1 号的国华牛肉面是周边居民的厨房,那换个坐标的金银路 711 号,就更像是居民们的零食柜

被店门前大大的“711”吸引,我暗自想“难道是抄袭 711 便利店?”细看才发觉是我冒昧,的确是金银路 711 号,招牌一目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店几排货架,都满满当当。晚 10 点还有顾客边逛边选,一旁的外卖骑手也在等待配货。

逛了一圈,俄罗斯巧克力、土耳其优客,还有新疆本地很好吃的凯都河辣酱、塞努拜尔手抓饼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还有我没见过、也想不到的新鲜口味……红豆辣椒八宝粥!有尝过的朋友吗,好奇味道。

Banana蛋糕店

Banana蛋糕店

正准备离开金银路时,被仍亮着招牌的蛋糕店吸引,继续寻些金银路的“甜”

饼干、面包还有不少,蛋糕的柜子早已售空。主理人古丽说等我明天再来时,就可以尝尝蛋糕了,她又换了一批新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爱烘焙,家里也支持古丽做烘焙,在父亲的帮助下,古丽把店开在了家附近,上下班方便,也是自己熟悉的区域

除了售卖,古丽还会带学员,翻糖蛋糕就是她最喜欢做的。“但是翻糖比较甜,吃几口就容易腻。”古丽心直口快。

她还告诉我,从前她很喜欢做烘焙。“现在嘛……不喜欢了,边做边尝,太容易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我看来,古丽是典型的“口嫌体正直”,转眼又给我介绍起了她做的饼干。毕竟热爱这件事,怎么会轻易放弃

今早配一杯拿铁,吃着我从 Banana 买回来的黑麦面包。香气很足,坚果用料也很足。

细嚼满是麦香气,足够饱腹,也足够让我回味金银路的“滋味”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写了 23 条乌鲁木齐的街巷,繁华热闹的大路在城市的显处,个性安静的小街在城市的褶皱里,它们多元有趣又彼此相融共生,足够我们一直探索下去。

街道在更新,小店在生长,四季在更迭,爱走街串巷的我,心境也在起起伏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树上还剩一点叶子零散挂在枝桠上,下次去,应该都落了吧?那时候雪也铺满了街道,走一走,吱嘎吱嘎。

趁叶子还在,去趟金银路吧。这里没有金银,但有比金银更可贵的闪光日常。

作者:韩雨琪

图片:韩雨琪

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