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历经三千年而不衰,即使是在已经步入现代化的中国,风水仍然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那么相信风水的是什么样的人,相信的是什么样的风水,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对风水概念的外延作粗线条的划分。
一是风水禁忌,主要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心理中。二是风水观念,主要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三是风水理论,主要存在于选址营建等活动中。四是风水文化,主要存在于社会民俗中。风水禁忌属于风水观念的一部分,侧重于避凶。风水观念既包括避凶的部分,还包括趋吉的部分,风水观念是风水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侧重于运用的显性表达。而风水文化是以上三者的集合,是各种风水活动、风水心理体现在社会民俗领域中的文化现象。这四种类型边界模糊,很难划清,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各自的侧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合以上划分,相信风水的“风水”主要是指风水禁忌和风水观念,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部分禁忌型,也可以称之为本能型。这部分人群了解风水上的一些禁忌,但只认可其中一部分,并在日常行为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对趋吉方面并不感兴趣,不太相信风水能够改变运势或者其它,很少有主动改变风水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避凶趋吉型,也可以称之为理性型。这部分人群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一部分禁忌作为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并在居家、办公、经营等方面采用部分风水操作手段以改善风水环境,在保持自身积极进取的前提下有选择地相信好的风水会带来好的运势。
盲从教条型,也可以称之为非理性型。这部分人群过多地相信各类风水禁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无异于作茧自缚。在趋吉方面非常讲究风水环境,过多地进行风水活动,过度地相信风水逆天改命,而自身努力却往往做得不够。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墓地禁忌。除了小龙女、张起灵等极少数人群,绝大多数人对墓地是忌讳的,然而其中一部分人并不忌讳其它并且对风水不感兴趣,因此并不能因为墓地禁忌这一点而认为绝大多数人相信风水。
以上三种类型的人群,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群体均有分布,侧重的人群有比较明显的特点。部分禁忌型存在于广大的普通群众中,这部分人群对金钱、权力、地位、名望等没有过多的追求,安分守己,踏踏实实,追求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小幸福。对一些有可能破坏自己稳定生活的风水禁忌比较讲究,不希望被侵扰,不希望被伤害,本能地遵守一些他认可的风水禁忌。正是因为没有过多地渴求,并不重视通过改变风水环境来获得他本不怎么期待的东西。
避凶趋吉型广泛存在于工商界的经营者群体中,俗称生意人,并和生意规模的大小呈正相关的关系,生意做得越大,相信风水的比例越高。成功人士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自律和进取是其中很基本的两条。遵守一部分风水禁忌可视为自律的表现,这部分人群既把遵守风水禁忌当作避凶的手段,也以此作为约束自己行为规范的一种自律手段。营造良好的风水环境客观上起到了正向心理暗示和激励的作用,这也是积极进取的一种表现。这部分人群比较在意楼盘、写字楼、企业所在地块的风水环境,对个人住宅、办公场所、企业内部的装饰装修比较讲究,主动打造良好的室内风水环境。这部分人群总体是理性的,知道风水是什么,能避免什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既注重风水又不为风水所累,更多地是把风水当作通向成功的一种锦上添花的工具和手段。
盲从教条型人数很少,在各类人群中都有。这部分人群的风水禁忌很多,教条式地执行,以期给自己构建严密的安全防护网,呈现出一种严苛到畸形的个人自律。而在趋吉方面,过于讲究风水细节,过于强调自我,颇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盲从地相信好的风水必定能带来好的东西,不够进取,甚至躺平,与遵守风水禁忌方面的个人自律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回到上篇文章末尾的问题,开发商值不值得为这些人群做风水上的处理,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对部分禁忌型人群,侧重于作避凶的风水处理,趋吉方面可做可不做,主要对应刚需盘和刚改盘。对避凶趋吉型人群则要在做好避凶处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楼盘风水的趋吉性,以满足这部分优质客户的心理需求,主要对应改善盘和豪宅。对于盲从教条型人群,可以忽略。
相信风水的人群基数有多大,比例有多少,下篇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