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篡位的大都是蓄谋已久,费心经营。但后唐明宗李嗣源上位,简直就是被逼的。拥护他的人,大有不把他推上皇位不罢休的劲头。根据当时形势,他如果不答应,恐怕连命都保不住,说起来有些奇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25年,邺都(今河北临漳)发生叛乱。领头人叫皇甫晖,既骁勇又无赖。后唐庄宗李存勖派义子元行钦(庄宗的干儿子,曾被赐名李绍荣)前去平乱。元行钦浩浩荡荡地到邺都,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元行钦本是李存勖死对头刘守光的爱将,跟李嗣源交战时,屡败屡战。李嗣源欣赏他坚定的意志,也来了个“七擒七纵”,将他收服,认做义子。不料,李存勖看到元行钦后,也喜欢得不得了。元行钦见风使舵,转头认李存勖做了干爹。

说起来,元行钦这个人品德败坏,缺乏操守,打仗也并不高明,他先后被李嗣源、李存勖相中,大概是太会来事,善于表现自己,就是情商很高。

因为遭到李存勖猜忌,李嗣源一直闲居在洛阳,无所事事。看到元行钦无功而返,一帮谋臣就鼓动李存勖,说李嗣源闲了这长时间,一点没有谋反的意思。再说了,李嗣源在军中威望很高,不如派他去邺都,没准危险就解除了。李存勖实在找不到更好的人选,就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8岁的李嗣源临危受命,二话没说,挂帅前往邺都。从这点看来,李嗣源对后唐应该是忠心的,因为他能发迹,靠的正是李存勖父亲李克用的慧眼和提拔。李嗣源本名邈吉烈,沙陀族人,没有姓。李克用收邈吉烈为养子后,给他改名李嗣源,可见对他的器重。

叛军头子皇甫晖是个机会主义者,他眼见李存勖荒淫误国,天下离心,觉得机不可失,也想趁浑水摸鱼。不过,他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威望不够,也没有当皇上的打算。他只想找个找棵大树乘乘凉,跟他一起打江山,成功了也好封侯进爵。

皇甫晖首先鼓动顶头上司、邺都主将杨仁晟造反,遭到拒绝后,皇甫晖设计杀了杨仁晟。他重新挑了一位领导,又因为不从被杀。等李嗣源前来平乱的时候,皇甫晖突发奇想,觉得李嗣源论实力、论人望,都是当领头羊最好的人选。于是,皇甫晖打起了把敌人拉下水、同乘一条船的主意。

一番激战之后,李嗣源被劫持。皇甫晖和李嗣源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谈:周围伏尸遍地,战火熊熊,两军首脑却盘腿而坐,谈起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甫晖单刀直入:“我现在也后悔不该造反,但听说皇上震怒,要活埋我们。与其坐等送死,不如放手一搏,说不定也弄个皇帝干干。朱温、李存勖也不是天生的皇帝,还不是造反来的。你来得正好,我和部下有心拥立你做河北的皇帝,与李存勖抗衡,你觉得怎么样”?

李嗣源一听,这是大逆不道啊,连忙推脱。他随身的亲信提醒他:“你现在拒绝,激怒了叛军,我们难免有性命之忧。倒不如假装同意,回去后再做打算”。李嗣源觉得有理,就点头答应了。

返回军营之后,李嗣源发愁了。就这样回洛阳复命,见死不救的元行钦肯定要污蔑自己,为他的失职开脱,自己难免受罚。直接回老地盘幽州(今北京),又要落下抗旨不遵、图谋不轨的罪名,同样难逃一死。思来想去,李嗣源还是决定进京面圣,当面说明原委。

果然,元行钦自己平乱无功,李嗣源遇险时他袖手旁观(也许因为嫉妒想借刀杀人),因此非常担心李嗣源与他当面对质。于是,元行钦把李嗣源向李存勖请罪的奏章全部扣下,连李嗣源派去送信的儿子也扣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嗣源在邺都苦等,不见李存勖半点消息,心里惊恐不定。情急之下,他的女婿石敬瑭(这也是个狠人,后来杀了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厚,建立后晋)索性怂恿道:“这会再去京师,简直就是送死。既然有人怀疑您要反,又有人拥护您造反,干脆反了就是”。

李嗣源进退不得,别无选择,假意推辞了一番,率领部下先攻打大梁(今开封)。攻占大梁之后,李嗣源没有急着称帝,反而打起“广积粮,缓称王”的算盘。没想到“皇帝不急太监急”,李存勖身边的人不干了。926年,后唐皇宫里爆发动乱,李存勖被乱箭射死(这也证明李存勖太不得人心了)。

李嗣源听说李存勖死了,痛哭不已,声称李存勖是自己的好兄弟。他手下的将官一个个急不可耐,催着他快点当皇帝,自己也好早点捞个国公、太尉什么的。李嗣源还是不答应,说一定要找到李存勖的后人,把皇位给李家留着。

这下好了,李嗣源的亲信们卖力地四下搜寻。本来,李存勖有几个遗孀、子侄流落民间,苟且偷生。结果,发现一个杀掉一个,李嗣源的“仁义”,让李存勖的后代死了个干干净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了推脱的借口,60岁的李嗣源“勉为其难”,心不甘情不愿地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后唐明宗。他不同意更改国号,沿用后唐。李嗣源说,他13岁就跟着李国昌,15岁开始与李克用并肩作战,李家待他恩重如山,他要让后唐振兴,报答李家。

登基之后,李嗣源给李存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当着天下人的面,李嗣源为比自己小得多的李存勖披麻戴孝,痛苦涕零。同时,李嗣源发誓,只要找到李存勖的后人,就把皇位让给他。这话不知道是否真心,但棺材里的李存勖要是听见了,一定会跳出来跟他拼命。

李嗣源上位的经历虽然有点滑稽,倒不失为一位明君。他不好色、不听戏、不奢侈,能体谅百姓的苦处。到933年去世时,他在位7年,也确实为振兴后唐努力过,后唐百姓跟着他,享受了几年同时期极为难得的太平日子。

五代十国时期,各国君主一个比一个荒唐、残暴,李嗣源确实是少见的一股清流。他待人谦和,不居功自傲,总是把功劳和赏赐分给部下。他的节俭忠厚曾经让李克用都看不下去,命令他到金库随意挑选。李嗣源没办法进到金库,结果拿了几串铜钱就出来了。这让李克用对他大为赞赏,也极为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嗣源可说是大智若愚,他懂得名比利更重要。利容易获得,也容易失去。名来之不易,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克制,可是一旦获得了,就不会轻易失去。李嗣源被逼着当皇帝,靠的正是他为人厚道、讲究义气的好名声。

不能说李嗣源没有一点权欲之心。他直到死也没有确立太子,这也为后来后唐的灭亡埋下祸根。倒不是没机会立遗嘱,而是李嗣源舍不得屁股下的龙椅。只要有大臣劝谏立储,李嗣源就又哭又闹,质问人家是不是嫌他老了不中用。看来,他还是很贪恋权位的。

李嗣源晚年的表现,说明他并非清心寡欲之人,反而暴露他的老辣和手腕。当然,即使是这样,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开明、宽厚的皇帝。他在位时,关注民生疾苦,因而政治清明,国家稳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与同期其他国家相比,实属难得。

李嗣源的传奇经历,说明有个好名声很重要。为了一时之利,葬送自己名声,是得不偿失的。当然,博取名声不能靠沽名钓誉,刻意做作。良好的品性是获得名声的根基,纯粹靠表面功夫,就算一时赢得了名声,到底无法长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劳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