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坐在《新闻联播》主播台上的央视主持人只是念稿机器?
想法太幼稚了!
即使是央视主持人,他们也不是“神人”。
其实是因为央视有个众人皆知的“法宝”,而它就是《新闻联播》的“秘密武器”!
万里挑一的“国脸”
想成为央视新闻主播,特别是《新闻联播》的主播,竞争非常激烈,这可不是什么流量明星速成班,没有真本事,连门槛都摸不到,能力不足,别接难事。
学历是入门刚需,新闻学、播音主持、中文等相关专业是基本配置,高学历更是加分项,这可不是什么“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地方,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想在新闻的海洋里游刃有余?洗洗睡吧。
而且还得经过层层选拔,从初试到复试,再到实习,每一关都是对能力的全面考验,除了基本的形象气质和普通话水平,新闻播报、即兴评述、模拟主持等环节更是缺一不可。
别以为长得好看、声音好听就能过关,没有真材实料,分分钟被淘汰,就算进了央视,能不能上《新闻联播》还不一定呢。
能在这个舞台上亮相的,都是经过多年历练、能力得到充分认可的佼佼者,撒贝宁、康辉、李梓萌……这些名字饱含着无数的心血。
央视对新闻主播的形象要求非常高,干净整洁是基本要求,短发造型更是成了标配,想换个发型?对不起,得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主播是国家的形象代言人,必须谨慎认真。
但央视也并非不近人情,每位主持人每年都能拿到一万元的形象经费,买衣服占六千,化妆品四千。
这可不是什么“福利”,而是为了保证主播们在镜头前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毕竟形象也是专业素养的一部分。
至于春晚主持人的服装,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套裙子30多万的价格,足以看出央视对这场国家级盛会的重视程度,毕竟这是全国人民的文化盛宴,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精益求精。
“黑科技”的支撑
别以为新闻主播都是“行走的百科全书”,能够把所有新闻稿都背下来,事实上他们也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在镜头前做到“出口成章”。
新闻主播经常用提词器来帮助他们播报新闻,这个装置通常被巧妙地隐藏在摄像机镜头之外,观众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
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助手,默默地为主播提供文字提示,提词器上的字很大,滚动速度也慢,方便播音员念,它还能自动匹配主播的语速,让播报听起来更自然。
有了提词器,主播们播报更顺畅了,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容表达上,投影设备也是新闻主播的得力助手,播新闻时,主播得边播边翻稿子。
这份稿子也不是完整的新闻稿,而是一份提纲,列出了关键词和标题,方便主持人掌控新闻和节目的节奏。
投影设备则将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实时传输到主持人面前的水平显示屏上,方便主持人根据播报进度进行翻页操作。
这个显示屏通常与桌面呈平面,观众很难察觉它的存在,主播用投影仪看稿子,播报起来更顺畅准确,同时也避免了低头念稿带来的不专业感,保证了节目的整体效果。
这三种技术的“双剑合璧”,让新闻主播们在镜头前游刃有余,既保证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又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
新闻主播的临场反应
预先彩排好的流程、准备好的稿件,这些都只是新闻主播工作的基础,真正的考验,在直播现场,突发事件、紧急插播的稿件,这些才是检验主播真正实力的“试金石”。
康辉的“教科书式”急稿处理更像是老司机带路,康辉就是央视新闻主播中的“定海神针”,他的急稿处理能力堪称业界标杆,甚至被誉为“教科书式”操作。
但“教科书式”略显呆板,更像是老司机带路,稳、准、狠,直播《新闻联播》时,康辉临时接到了一篇紧急新闻稿。
紧急情况出现,他沉稳应对,马上开始播报,在整个过程中,他频繁低头查看稿件,但播报却异常流畅,没有丝毫停顿,甚至连语气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要不是他频频低头,大家根本看不出来这是篇赶出来的稿子,康辉多年积累的经验,让他面对重大事件也能保持镇定自若。
康辉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网友们纷纷表示,康辉的急稿处理能力堪称“教科书级别”,是年轻主播学习的榜样。
有人说,康辉的“频繁低头”并非缺点,而是对观众的尊重,他既要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又要兼顾节目的视觉效果,这种“一心二用”的能力,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在观众眼中,康辉不仅仅是一位新闻主播,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信息传递者”,他的专业素养、临场反应能力以及对观众的尊重,都让人肃然起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光鲜,离不开他们幕后的辛勤努力,他们并非只是简单的“念稿机器”,而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幕后准备工作。
这些主播不仅口才好、沟通能力强,反应也快,而且对节目流程和内容都非常熟悉,直播时能轻松应对各种意外。
他们会在节目播出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研究节目内容,模拟现场情况,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全国直播,压力山大,一点小错,也能闹出大动静。
撒贝宁曾透露,自己在央视工作初期,因为紧张说错一个字就要扣200元,甚至曾在一个月内将工资全部扣光。
这足以说明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工作,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他们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流畅的表达。
他们需要提前熟悉稿件内容,理解新闻背后的含义,才能在播报时做到准确、流畅、富有感染力。
他们还需要对稿件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加工,添加一些必要的背景信息或解释,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在全国观众面前直播,对心理素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错,新闻联播主播需要很强的抗压能力,才能在紧张的直播环境里保持镇定自若
新闻联播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主持人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协作,新闻制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新闻联播的权威和影响力,都离不开团队的齐心协力。
新闻联播时间怎么卡得这么准?幕后导演的功劳可不小,新闻联播结束,画面切换到播音员整理材料的场景,同时屏幕下方滚动字幕。
这可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幕后导演精心设计的“时长控制”策略,每天七点,新闻联播准时开播。
但新闻事件的时长却难以预料,为了不耽误下一个节目,导演得掐着点儿控制节目时间,整理稿件的画面,就成了导演手中的“松紧带”。
播报时间充裕,就多给点时间看稿;时间紧,就少放点,这样就能保证节目顺利播出,安全可靠,在直播事故频发的今天,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体现了节目组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
也很多人好奇,新闻联播结束后,主播们在整理稿件的同时,都在说些什么?是轻松的闲聊,还是严肃的工作总结?
很多主播下播后其实还很紧张,他们会复盘刚才的播报,讨论是否有口误或其他问题,直到确认所有工作都圆满完成,才会放松下来。
新闻联播是国家级的权威新闻发布平台,这种权威性,源于其对真实性和专业性的不懈追求,从新闻素材收集到节目播出,每个步骤都经过层层审核。
节目内容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任何形式的歪曲和夸大,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播报专业、严谨,让节目更权威。
新闻联播对很多人来说,不只是新闻,更是每天的陪伴和习惯,它默默地陪伴着中国,见证了这几十年的发展巨变和无数历史瞬间。
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也反映着社会民生,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想法,也影响着国家的形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