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曾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历时一千三百年之久,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
每年,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座城市,希望在现代生活中寻访古意。
在园林山水之中倾听鼓乐秦腔,戴上VR头显飞越大唐长安城,在博物馆中体验“换装游戏”……曲江正不断探索新玩法,将历史带到今天。
芙蓉园中的鼓乐传承
历史在浩瀚史料中,也在遗韵歌声里。
非遗传承人齐兴峰每天的固定日程,是在大唐芙蓉园内的五场东仓鼓乐演出——两场《鼓》剧,三场传统曲目。舞台上,身着明艳汉服的乐师们吹笙、敲鼓、拨动古筝琵琶,奏响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音乐。
东仓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一。
始于汉,兴于隋,东仓鼓乐脱胎于唐代宫廷燕乐,在长安繁盛时沿丝路传播至世界,也随着战火流离散落民间。
2004年,西安市成立西安鼓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对西安鼓乐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立档,对曲谱和年事已高的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
得到抢救性保护的古曲谱资料有千余首,同一个曲目,不同乐社和流派加入各家独特的哼哈唱腔,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因此非遗传承需要师傅带徒弟,一句一句、口传心授。20年中,齐兴峰这一代青年传承人学习了200多首东仓鼓乐,将它们呈现在舞台上。
走进乐社,除了欣赏最传统的东仓鼓乐,游客也可以接触鼓乐与舞台剧及现代声光电手段融合的艺术作品《鼓》剧,其中讲述了唐代长安城中一位少年历经考验,成长为一代传奇鼓师的故事。
“每场都有观众跑到后台找我们,问古代音乐的历史、中国人自己的乐谱是什么样子,小孩子们也觉得新奇好玩,想敲敲我们的鼓。很多家长会问孩子能不能学,有的想作为爱好,还有的想参与传承。”齐兴峰说。
他告诉记者,对青年传承人而言,目标是把能学的古曲谱全部学下来,这是非遗传承的根。在此基础上,乐社也会进行创新,用人们易于接受的形式,不断扩大鼓乐的受众。该乐社还借助短视频拍摄、直播的方式,吸引各地“网友”前来观看,同时走进学校给孩子们教学,希望孩子们知晓中国传统音乐,口耳相传。
虚拟现实中的热门国潮
在大唐芙蓉园内听完古乐遗音,来到大唐不夜城,游客可以进入“虚拟世界”,体验科技含量更高的长安城。
去年,曲江新区驻区企业联动热门IP《唐朝诡事录》开发了全感沉浸项目。
进入现场的观众,可欣赏真人NPC的小剧场演出,在全新科技营造的氛围中代入故事,之后戴上VR头显,逐渐进入虚拟现实场景,与两名主角一同破案,飞越长安城,感受大雁塔、大明宫、舞蹈演出等大唐夜景。
今年春节,西安大唐不夜城《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开业,美霖文化策划部部长孟庆璟在店内见到,不少孩子体验完项目后对父母说,原来唐代的长安城是这个样子。
“国内的文旅很缺产品,以往大家看看人、看看景,然后就结束了。VR技术构建起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不管展示的是不是现代人的想象,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更加直观的,让他们和历史有了交互。”孟庆璟说,这是科技给文旅产业带来的赋能。对游客来说,白天即便探访很多古迹,仍生活在现代都市的背景中,难以想象古代的全景,VR可以带来身临其境的新体验。
传承与创新,古都文旅的新机遇
历史文化如何抢救性保护?又如何通过种种方式,让历史“破壁”,拉近与现代人的心理距离?这是千年古都在发展文旅产业时需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对非遗项目来说,来自官方的支持起到了有力的托底。齐兴峰介绍,鼓乐散落民间后,由街坊邻里口耳相传,如此留存下来。高楼林立的都市生活改变了乡土式的传统社群,人们分散之后,民间艺术失去了空间土壤,加之缺乏演出营收能力,东仓鼓乐曾一度面临无人传承的窘境。
15岁那年,齐兴峰开始学习东仓鼓乐。当时,乐社与人才培养靠社长范炳南个人资助维持,没有外界收入,前途未卜。2006年,曲江管委会开始抢救性保护鼓乐,东仓鼓乐社进入大唐芙蓉园,走进游客视野。“当地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舞台,保证了后期的发展。如果我们当初没有被接收,东仓鼓乐可能就慢慢消失了。”
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非遗文化在曲江新区得以保存发扬。来到大唐不夜城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游客可以欣赏200多件陕西东路皮影;在永宁门上21号敌楼,游客可一览“锦灰堆”这一非遗文化,也可参与研学旅游。
用科技手段打造全景式的历史风光,是当地文旅求变的另一种探索。
近年来,曲江新区相继出台《曲江新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曲江新区发展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的工作方案》等政策,为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的智慧蝶变提供政策支持。
今年6月,西安城墙景区策划了首次城墙数字文物展览,通过AR一体机眼镜、裸眼3D平板增强视觉体验,并运用国内首个基于空间计算+实时云渲染技术的算法,三维重建数字地图,完成了西安城墙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连接。
西安市曲江红色记忆博物馆、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研发的数字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内的智慧互动装置,设计成的“换装游戏”让游客迅速了解秦腔装扮“生旦净丑”……智慧化设施与数字技术的运用,创新了博物馆陈列策展的“玩法”,打造出了生动鲜活的游览体验。
在这座城市,千年历史与科技创意正在不断探索“联姻”,丰富着古都的文旅供给。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