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有写古体诗的,自认为才华横绝当下,只是写出古体诗来没人看,不免尴尬。为什么当代人写的古体诗没几个人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虽然当时的白话文进化得并不完全,有着半文半白的性质,但到了现在,白话文体系已经完全成熟,尤其是语言系统,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让每一个人都懂得白话文的用法。当代人写作已经完全用了白话文,不再用文言文。倘若哪个作家用文言文写作,就一定不能发表,写个古体诗却有可能发表。因为诗歌本身讲究语言的凝练性,讲求典雅,讲求韵律,讲求意象和意境,是一种高度审美化的文体,不但古代人可以写,而且当代人也可以写。只是当代人失去了古典诗歌生存的土壤,也失去了那样的语言环境,即便写出了意境优美的古体诗,也仍然不能服众,甚至根本发表不了,只是自娱自乐还可以,或者在文人圈子里流传,互相吹捧,也就满足了虚荣心。现在没有听说哪个文人凭借写古体诗出名的,也没听说哪个文人凭借写古体诗致富的。当代文人似乎完全抛弃了古体时,即便是诗人,也只是写作现代诗,却不会沉迷古体诗,更不会以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人写诗没有经过古体诗的系统训练,并不知道古体诗的格律要求,甚至只是随口说几句,就算是古体诗了。很多人写的古体诗都像是大打油诗,根本不值得发表,也不值得看。倘若让很多人都写古体诗,就一定会出现古体诗泛滥的情况,或者像古体诗的东西泛滥,却大大损害了古体诗的内容和格式,也混淆视听,让人不辨真假。唐宋时期是诗歌灿烂的时期,宋人写诗明显不如唐人写诗,以至于宋人慨叹:“好风景都被唐人写尽。”古典诗歌的意象是有限的,春花秋月,夏虫冬雪都是审美性的东西,一旦被写出来,就没有什么新意了,后人再写,顶多拾人牙慧,翻空出奇的并不多。连同李白、杜甫写诗都会引用前人的诗句,说是化用,其实是抄袭。当代人写古体诗,很多也是化用前人的诗句,当然也是抄袭,但并不承认是抄袭,只是糊弄读者罢了。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当代人随便拿出一首模仿一下,就可以当成自己的古体诗发表了,让很多读者信以为真,其实只是抄袭,却并不是独创。连同人工智能都能写好古体诗,甚至写出来的古体诗可以以假乱真。那么古体诗就不具备独一无二的属性,也不具备特殊的审美风格,是可以伪造的。

在《唐诗三百首》中,就有后人伪造唐人的诗歌,假托唐代诗人的姓名,写过一首诗,当成唐人写的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以至于传到现在,以讹传讹,让当代人信以为真。明清时期的诗人可以伪造唐诗,当代人也可以伪造唐诗,人工智能也能伪造唐诗,让人们以为伪造的是真的。如此一来,古代诗歌就出现了模仿的危机,尤其是当代的人工智能写作古体诗,让很多专家大跌眼镜。倘若让人工智能写作唐诗,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成千上百的唐诗,甚至在几秒钟之内写出上一首唐诗,不过这些唐诗都是伪造的,却能以假乱真,成批量制造,也就失去了太多创作的意义。倘若当代人写作古体诗,不管是模仿唐诗还是模仿宋诗,抑或是模仿明清诗歌,都没有多大出息。高度审美化的古体诗似乎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尤其是当代,已经没有成长的可能了。倘若当代人还在写古体诗,就一定只是自娱自乐,并不打算以此谋生,也不打算以此获得轰动效应。

在文学市场,资本已经搭建了网络平台,号召全民写作网络小说,只要网络小说爆红,就可以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甚至可以改编成网络游戏,不但让作者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推广网络小说的平台也会大赚特赚。如此一来,不但古体诗失去了市场,而且当代诗也失去了市场,甚至散文也失去了很大的市场,只有小说成了资本推崇的商品,也成了赚钱的工具。当代人可能会读网络小说,但不会读高度审美化的古体诗,也不会读比较抽象的当代诗了。诗歌仍然是文学中的贵族,只适合于文人阅读,普通老百姓却不再阅读了。即便诗人写得再好,语言再优美,结构再精巧,韵律再和谐,也不一定能获得很多读者的青睐。读者被资本引诱,被权力系统胁迫,只能去读一些市场上推广的小说,读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散文,而对于诗歌,却总是敬而远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体诗已经成了逝去的一些时代的文体,在当代却失去了生存空间。即便有人写,也没人看了。古体诗遇到了这种危机,似乎是正常的,验证了时代的进步,但也同时验证了人们审美的堕落,验证了审美精神的缺乏,也验证了人性的世俗化,却并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