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闸蟹消费进入旺季,当不少消费者准备好享受这一年一度的大闸蟹季时,却发现这其中的套路真不少。社交平台和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蟹卡兑换的乱象引发公众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货不对板差价难补

预付费蟹卡能够自由选择提货时间和提货地址,对于消费者来说十分方便。但许多消费者发现本应“随约随提”的蟹卡在实际兑换过程中却困难重重。

记者发现,部分品牌蟹卡遭到消费者投诉,被认为存在故意“低货高卖”行为。在黑猫投诉上,还有多名投诉者称收到的螃蟹存在死蟹赔付售后难、螃蟹缺斤短两的问题。

四川的徐女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收到蟹卡兑换的螃蟹后,发现产品与宣传的描述严重不符,有6只螃蟹的重量在带绳称重的情况下,“缩水”超过50g。“平台一开始说可以退款,但后来又以赔偿申请不通过为由拒绝赔偿,我反复投诉了好几次,最后才收到退款。”

2024年8月,消费者刘女士通过某大闸蟹有限公司公众号兑换2024年8月31日到期的1288型号“蟹卡”一张,兑换时公众号提示不在预约期间,可联系客服备案延期。消费者联系该公司客服,回复可免费办理延期一次,具体兑换标准需9月底确定。9月15日消费者又收到商家客服回复,以“蟹卡”已过期及市场行情变动为由,仅给兑换1088型号蟹一盒,从实际价值来说低于1288型号“蟹卡”,消费者表示不同意,客服回复仅提供此兑换方案,无协商空间。

10月24日,消费者杨华(化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指出,自己今年兑换了一张大品牌的9288型蟹卡,卡面标注公蟹应为4.5两4只,母蟹应为3.5两4只。然而到手后,包含绳重在内,实际大闸蟹的重量,仅为公蟹3.4两4只,母蟹2.1两4只,重量严重不符。

以此计算,这张蟹卡总共8只蟹,实际发货重量和卡面标注的分量差出了整整一斤。杨华以此比对了品牌同规格蟹卡价格,发现与自己所购蟹卡有着300余元的差价。他表示,自己曾联系售后期望补寄对应重量的螃蟹,现货可原路退回,但客服却以食品不能退换为由,仅赔偿70元差价,造成低货高卖的事实。

业内人士提醒,蟹卡兑换高峰期,致使大闸蟹缺斤短两的原因多样,消费者提蟹最好当面验收,如遇问题及时拍照留证,与商户及平台协商退赔事宜。协商未果,也可向相关监管部门或消保委寻求协助,或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11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蟹卡”等提货卡经营模式屡遭消费者诟病。众多问题中,首先被提及的就是“提货商品与提货卡标注不符,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商品价值或重量显著低于提货卡标注价值或重量。”

商家“消失”

蟹卡成“空头支票”

“朋友们,平时你们出去买一对都要花一百三、一百四,今天我们不要这么多钱,298元让大家带走五公五母10只装。”十一月份,是品尝大闸蟹的黄金时节,记者看到,各平台直播间的螃蟹售卖十分火热。除了少数“活蟹现发”,更常见的是蟹卡蟹券的销售,主播卖力呐喊,“想囤的要去多囤,自用送礼都特别有面儿!”

螃蟹卡券号称随吃随提,又便于储存、转赠,且会标注“数年有效”的期限,当年吃不完也没关系,看上去确实方便贴心。不过以预售形式卖出的螃蟹,最终能否吃到嘴里?却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隐忧。

“蟹卡买了一直扫描后显示时间不能发货,店家联系不上,就没有电话。”“购买螃蟹线上提货卡,迟迟不发货,提蟹显示预定满,询问客服无人接。”……在投诉平台上,近期围绕螃蟹提货难的投诉比比皆是。

“9月份兑换,系统提示未到兑换时间。10月份兑换,显示只能选择25天内的日期,但全都显示已经兑换满了,这不是欺诈行为吗?”消费者苏先生气愤地称,自己去年获得两张蟹卡,现在虽仍处有效期内,想要兑换却困难重重。

记者进入该蟹卡兑换系统,各型号蟹卡均显示“2024年兑换已经结束,今年未兑换的请明年再进行兑换。”拨打蟹卡发售公司的电话,传来“电话已停机”的提示。“天眼查”显示,该小微企业成立于2021年,2022年曾因未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无独有偶,江苏张女士有一张标明“长期有效”的蟹卡提不到螃蟹,商家也音信全无。2018年,张女士在网店“湖秋韵生鲜”专营店进行促销时,购买了一张规格为4只4.6两公蟹、4只3.5两母蟹1698型蟹卡,兑换平台为“好礼天下”公众号及网站。因卡面注明“长期有效”,张女士没有急于兑换。

今年10月,超市新鲜上市的大闸蟹让张女士想起未兑换的蟹卡,随即找出扫码,却弹出“已停止访问该网页”的提醒,网店关店,其他兑换方式也全部失效。张女士找到电商平台反馈,客服在回应“去核实”“辛苦耐心等待”后,再无下文。

曾为“湖秋韵生鲜”提供过兑换服务的一位合作方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该蟹卡商家去年操作失误,一款蟹卡在优惠券叠加下以极低价格在电商平台售出,“一小时就亏了上万单”,最终入不敷出并倒闭。

出于与蟹卡商家多年合作的交情,以及对张女士兑换难处的理解,该合作方愿意帮张女士改兑一些自己业务领域的干果杂粮等,但若涉及蟹卡退款,还需要张女士与电商平台沟通。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消费者手中的蟹卡因商家倒闭等因素,成了“空头支票”,维权遇到难题。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号称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低价蟹卡在二手平台上泛滥,且多个商家所展示的蟹卡包装相同。有商家向记者保证产品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一蟹一码”,并称保证可以提货,提不了包退。但对于包装上未写明公司名称、联系方式、详细地址的问题,卖家称“都是不注明的”。

同时在二手平台上,不少商家做着“回收蟹券蟹卡”的生意。记者以蟹状元“2088型公母四对装”为例进行咨询,了解到回收价仅二三百元,而目前直播间该蟹卡的发售价要800余元。在一些回收商家的主页,还同时以稍低的价格出售多品牌蟹券蟹卡,这样的两头生意,不需要真正的螃蟹即可赚取差价。

二手蟹卡出现无法提货、卖家跑路的问题并不新鲜。在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反映,其在二手平台上购买的蟹卡,兑换后并未发货,去找卖家后发现卖家的账号已被封禁。

中消协律师团成员李斌介绍,在电商平台购买螃蟹卡券但商家“失联”,如果平台对消费者做出了先行赔付承诺,则应当履行承诺。如果未有该承诺,平台也应向消费者提供商家的真实名称、地址、有效联系方式等信息,否则消费者有权要求平台先行赔付。平台若知道或应当知道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但没有采取必要技术措施,应承担连带责任。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蟹卡时应警惕“低价蟹卡”陷阱,购买过程中也要注意商家的文字游戏,保留好相关证据。对于标注“长期有效”的蟹卡也要及时兑换,防范变故。专家也建议,对于商家“跑路”等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电商平台也要采取更多制约和管理的手段。

警惕低价蟹卡诱惑

“套路”需提防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当前市面上蟹卡价格比较混乱,许多小商家发行了很多低价蟹卡诱客,消费者收到蟹卡后无法兑换,背后与商家控制兑换比例有关。

“一部分是消费者在转赠、等待的过程中出现蟹卡过期的情况,这部分损失由消费者承担,商家白赚一笔。但有的商家为了控制兑换比例,会以各种理由搪塞消费者无法兑换螃蟹,甚至出现蟹卡预约成功物流却一直没有发出的情况。”

此前,新京报调查发现,蟹卡蟹券的流行滋生了专门从事兑换服务的外包公司,外包客服的存在加剧了兑换难问题。就品牌运营方而言,部分公司在无备案资质的前提下发售蟹卡,最终卷款跑路,导致消费者兑换无门;在水产批发环节,部分商家定价虚高,冒充名优产区,进而产生消费者投诉。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有的蟹券消费者可能不是购买者,所以认为维权没有证据,怕麻烦,便放弃维权。而商家正是抓住了蟹券消费的特点,认为蟹券主要是用来送礼的,蟹券使用者一般不会维权较真,再加上吃蟹具有季节性,商家只要找理由推托过这几个月,等到第二年吃蟹时,很多消费者可能忘记或者弄丢了蟹券,商家就不用再兑换。所以,部分商家会故意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大量购买。

陈音江还指出,蟹券消费本质还是预付费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前对于预付费模式的监管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对于发行蟹券的公司,监管部门应要求公司进行相应的备案和资金监管,确保消费者的资金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

陈音江提示,消费者在购买蟹券时,要理性看待“螃蟹券”打折优惠,不要被所谓的“爆款”“特价”等噱头冲昏头脑。购买前要仔细查看商家公示的证照信息和信用记录,如果没有公示证照信息或有不良记录的商家,尽量不要购买。如果商家没有标注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或者标注联系地址与证照地址不符的,也要慎重购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开捕前上市的阳澄湖大闸蟹几乎都是假货,这也是消费者鉴定真伪的最简单的标准。朱丹蓬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螃蟹时,应找有品牌、有信誉、有口碑的企业,这是消费者避坑的一个重要手段。

围绕投诉多发的“纸螃蟹”提货难退款难问题,中消协也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线下实体商家,或信誉较高的电商,警惕明显低于合理价格的超低价卡券

综合自 | 新京报、潇湘晨报、北京日报、新华社、红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