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经过千难万险,钱学森终于踏上了熟悉的土地。当他去中科院报到之后,他却接到了一个奇怪的任务,那就是前往东北考察。
钱学森很不解,但郭沫若告诉他,这是周总理专门安排的。
周总理为什么安排钱学森去东北考察?钱学森考察出了什么?
艰难回国路
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十分艰难,他本人更是因此受尽折磨。然而这些折磨,并没有就此将他打倒,反而使他的心更加坚定了。
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重视钱学森,只有他的老师愿意和他做实验。因为没有美国国籍,他的研究之路可谓是举步维艰。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他学的是铁道工程专业。后来想改学航天的时候,遭到了家里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他的父亲。
父亲认为,当时中国的航天工业根本发展不起来,不如继续学习铁路工程,学成之后好报效国家。
但钱学森下定决心要学航天,并考取了美国的公费留学生。来到美国之后,钱学森辗转遇到了自己的导师——冯·卡门。
如果说他和冯·卡门一开始是师生,那么他们后来就是并肩同行的人。钱学森的天赋,让冯·卡门也忍不住赞叹。
然而钱学森的中国人身份,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不便。尤其是钱学森组建了火箭研究小组之后,美国对这个小组非常感兴趣。
二战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资助他们这个小组,给他们提供需要的物资。然而钱学森不是美国国籍,所以美国政府拒绝他加入。
他自己创建的小组,最后却将自己踢了出去。那一刻,钱学森感到了深深的羞辱。然而没有了钱学森,研究小组的进展变得很慢。
这时候碰上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为了加快速度研发大杀伤力的武器,也不再执着于他的国籍。
在冯·卡门的担保下,钱学森得以自由进出五角大楼。这段时间,钱学森了解了美国很多国防机密,也能参加一些秘密实验。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想回国,美国却不愿意放他走的原因。
不过钱学森即便被关押,被软禁,他都没有放弃过自救。经过长达五年的斗争,在外交人员的不断努力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
回到祖国的那一刻,钱学森的心情无比激动。他还记得自己要学航天时父亲反对的话,他要让父亲看看,中国是可以发展航天工业的。
视察重工业基地
11月22日,回国休整了一个多月之后,钱学森终于要展开自己的工作了。可郭沫若却告诉他,周总理让他去东北考察。
钱学森其实不明白,周总理为什么要让他去东北考察。因为当时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都聚集在北京中科院。
钱学森认为,他应该马上投入到工作中。然而到了东北之后,钱学森算是明白了周总理的苦心。
作为我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东北是“一五”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周总理让钱学森视察东北,也是让钱学森评估一下我国的工业能力。
钱学森见多识广,自然能看出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业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当时我国的重工业就像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亲自看了每一个工厂,了解了工厂的产量。尤其是钢铁厂和炼油厂,他了解得十分细致。
在视察完工厂和车间之后,他想到东北还有一个学校,也是值得看一看的。按理说,钱学森是不应该知道哈军工的,因为哈军工是保密单位。
钱学森之所以知道这所学校,是因为他有学生和同学在里面任教。可即便如此,他也没办法直接过去。
在报告了中央之后,钱学森得到了进入学校的批准。但让钱学森没想到的是,前来迎接他的居然是陈赓。
当时陈赓虽然是校长,但他工作的重心还是在总参那边。可为了迎接钱学森,他专门从北京跑到了东北。
在陈赓的陪同下,钱学森看了学校开展的学科。一边看,他一边对比我国和国外学校的差距,思考追赶国外学校的办法。
对于这所军校的发展,钱学森也提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同样,他也见到了自己的同学和学生,和他们讨论了学校的未来。
就在离开学校之后,陈赓问这座学校有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以及哪里还需要改进,让他给学校提提意见。
钱学森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陈赓不解地问:“钱先生这是什么意思?学校有让您不满的地方吗?”
钱学森的不满
钱学森点头,从进入学校之后,钱学森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校园里,出现了太多不应该出现的人。
于是他问陈赓:“学校里的这些外国人,都是苏联派来的吗?”陈赓点点头,军校成立之后,苏联确实派了很多人过来。
其实一开始哈军工成立,就是斯大林建议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斯大林专门致电毛主席,建议我国办一所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军事学院。
这样一来,也方便我国快速建立现代化的军事体系。毛主席采纳了这个建议,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陈赓。
正在朝鲜的陈赓被紧急召回国,然后开始忙碌起办学的事情。当时战争依旧在进行,战场也十分需要陈赓,但毛主席还是把他叫回来了。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这所学校的重视。而陈赓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他很快就将学校办了起来。
在办学过程中,陈赓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老师。当时我国人才凋敝,仅有的人才都被前面的学校搜罗了。
陈赓想办新的学校,就势必要从已经成熟的军校中调老师。而苏联专家给予帮助,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好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所学校一定要建在东北的原因。苏联派来的专家,也确实帮助了学校顺利步入正轨。
因此陈赓一直都觉得,哈军工的发展还不错。钱学森也没有否认,哈军工能在短时间发展成这样,确实出乎了他的意料。
但让他忧心的,恰恰是这些前来帮忙的苏联专家。他问陈赓:“哈军工的发展确实很好,可以说是我见过发展最快的学校,但它里面的苏联专家太多了。”
一个国人创办的军事学校,要那么多外国专家做什么?难道外国专家能干好的事,中国人就做不到吗?
除此之外,钱学森还表示,哈军工里面的人,对苏联专家的依赖心太强了,这不好。想要国家快速发展,核心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陈赓听了这个建议并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他表示我们国家需要的,就是像钱学森这样有血性的科学家。
就像陈赓所说,钱学森身上有着军人的血性。他带着我国科研人员开辟新的领域,为国防建设添砖加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