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纪以来,美国在本世纪头十年和10年代早期的军事资源都集中在中东和阿富汗战场,对于亚太地区出现了疏漏。
外媒认为,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得到了大幅度进步,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军力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这其中,中国的海空实力提升尤为明显,以往中国没有航母,但在2012年以后,中国实现了航母从无到有。
以往中国海军没有能媲美美国宙斯盾战舰的水面防空舰,后来也出现了052C,052D这种拥有中华神盾的驱逐舰。
以往中国空军没有大量的四代机和五代机,而在此期间中国有了歼-11,歼-16和歼-20战机。
再加上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东南亚国家,日韩等国贸易合作越来越深入,因此,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大大提升。
以至于整个亚太地区中,除开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四国之外,大部分美国的盟邦都形成了“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的格局。
因此,从2012年开始,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到了亚太地区,把中国当做了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美国通过所谓“维护自由航行”的借口派遣军舰,军机在南海,台海地区部署,并因此和中国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摩擦。
美国还加强了对台湾当局的军售力度,和菲律宾,日本等国重申军事同盟,也让该地区的形势进一步紧张化。
而无论是台海还是南海,都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关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难以忍让。
正因为如此,全世界都高度关注南海和台海形势,担忧中美两国会不会在这里冲突升级。
但其实,中美终战之地,既非台海也非南海,除了这两个地方以外,印度洋海域才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角力区,也是直接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地带。
1,印度洋有多重要
中国虽然不在印度洋沿岸,但却在印度洋海域存在切实的利益需求。
中国本身是一个大宗商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无论是粮食,能源还是矿产都高度依赖海外进口。
在粮食方面,印度洋沿岸的澳大利亚是中国的小麦来源地之一,如果说澳大利亚的这方面作用可以被替代,那么在能源方面,中国几乎不可能离开印度洋沿岸的支撑。
从商务部的数据来看,中国在2023年进口了5.6亿吨石油,这其中有5.1亿吨通过商船海运到中国沿海港口,然后再输送到内陆各大城市。
而这些海运石油中,来自印度洋沿岸的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原油占比达到46.31%,印度洋西岸的非洲国家,如安哥拉,苏丹,南苏丹等国也占到了9%的产量。
而中国同一年的石油消耗量是7.56亿吨,可见印度洋沿岸国家对中国石油的供应影响有多强大。
而在天然气方面,海湾国家,非洲国家和澳大利亚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进口天然气来源。
这其中,澳大利亚和卡塔尔还是中国第一大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
此外,非洲国家的铁,铜矿,澳洲西部的铁矿,印尼的煤矿也是中国需要的自然资源,缺少以上这些自然资源,中国的国计民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中最重要的就是外贸。
中国对外输出的商品,也是需要在印度洋沿岸进行活动的,输入到欧洲的商品也要途经印度洋海域。
而无论是出口贸易还是对内进口大宗商品,印度洋所在的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域,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海域,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基本都不在中国海空力量的辐射下,甚至其中很多海上通道直接掌握在美国及美国的盟友手中。
而且,印度洋沿岸的许多国家,如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沙特,马达加斯加,伊朗,肯尼亚等也是中国推行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要参与者。
而一带一路,是中国当下解决市场消费力不足,拓展新市场的重要战略规划,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引擎。
不得不承认的是,美国在印度洋沿岸的地缘环境要比中国好得多。
印度洋沿岸中虽然有伊朗,也门胡塞武装等反美势力,但沿岸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埃及,澳大利亚等国都是美国的军事同盟。
美国已经通过在中东的多年经营在这一区域获得了极为强大的影响力。
而且,美国的盟友法国和英国也在印度洋西岸的非洲大陆上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相比中国,美国在印度洋沿岸还直接存在大量的军事基地。
负责该地区安全事务的美国中央司令部在地面上拥有1个海军陆战队远征队以及至少2万名陆军官兵。
在海上,负责该地区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麾下也常常维持着拥有1个航母战斗群的配置。
在空中,美军在这里的力量主要是第9航空队,美军航空队的编制相当于中国一个战区级的空军力量。
第9航空队麾下拥有5个远征航空联队,装备了包括B-1,B-52战略轰炸机和大量F-15,F-16,F-35在内的至少三百架战机,此外还有大量的运输机进行远程投送。
美军通过吉布提的莱蒙尼尔基地,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在沙特的苏丹王子基地,在巴林的麦纳麦基地,在阿联酋的阿尔哈夫拉空军基地,在科威特的萨利姆和贾比尔基地,在塞舌尔群岛的海军基地和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以及其它分布于伊拉克,阿曼,肯尼亚等国的部队,可以说已经把西印度洋地区变成了其坚固的堡垒。
不仅如此,美国近年来还将其“亚太安全体系”扩张成“印太”,试图拉拢印度也加入遏制中国的序列中。
那么,中国在印度洋方向有什么样的准备,中国需要做什么维护自己在印度洋的国家利益呢?
2,有何准备?
在经济上,中国需要在印度洋沿岸一边推动一带一路计划,一边同沿岸国家深化外交关系。
印度洋沿岸国家中,除开印度,大部分对中国都没有什么历史宿怨和地缘冲突。中国和这些国家有较好的合作基础,而且,这些国家在许多涉及中国的关键性事务上其实还都比较偏向中国。
而一带一路政策正是要通过中国帮助这些国家提升基建和经济水平,使之消费能力得到提升,中国商品也能找到新的输出地,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这样可以也可以从侧面让印度洋沿岸国家越来越离不开中国,让中国在整个印度洋沿岸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扩大。
在军事上,中国此前已经通过参加索马里海域护航活动,第一次将海军派遣到印度洋地区执行任务,证明了中国海军在和平时期是有能力进入印度洋海域活动的。
2017年,解放军又在非洲之角建立了吉布提保障基地,更加方便了解放军日后在这一海域活动,让舰队在印度洋活动有了补给点。
但这些其实都远远达不到出击印度洋,保障战时印度洋海上生命线安全的要求。
毕竟,即便是吉布提基地,一次能停泊的船也就只有那么多,而且它附近就是美国,法国,日本的海外基地。相比美国在西印度洋沿岸密密麻麻的军事基地,中国的着力点确实不够用。
要想在印度洋沿岸获得更好的保障,中国完全可以从美国力量相对少关注的东印度洋地区着手,以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缅甸可可群岛为中心进行经营。
当然,加强远洋作战力量和战略投送能力是最关键的手段。
发展远洋作战力量,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攻击型核潜艇,航母这些大型远洋作战平台。
这其中,航母的作用非常大,是远洋作战的主要攻守平台。
中国海军目前只有2艘已服役的航母,在性能和数量上都不足以和美国海军相提并论,即便是福建舰,也因为是常规动力航母,难以长时间在海外部署,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补给燃料。
因此,中国要想保障印度洋航路,就必须建造动力更充足,更适合长期部署的核动力航母,而且航母的阵容还必须扩大,最好能满足在印度洋海域能常态化拥有1个航母战斗群的规模。而中国的攻击型核潜艇也必须取得技术性突破,与航母,防空驱逐舰,补给舰这些跟上脚步。
当然,空中投送能力也非常重要,中国目前虽然已经研制了运-20战略运输机,但它的运力和航程和美国的C-5,C-17还有差距,而且数量还不多。
中国未来还应该制造更多的运-20并研制出运力达到C-17水平的战略运输机。
总而言之,决定中美博弈胜负的方向并不在台海和南海,广阔的印度洋海域需要得到中国的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