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辽沈战役结束后,沈阳成功解放,驻守东北的国民党军官卫立煌在朋友家躲了20多天后,做出一个决定:不去台北,去香港!
然而,等他到了香港后,才想起85岁的老母亲还在老家。他随即给自己的旧友朱老总写了一封信,请求他帮忙照顾母亲。
虽然两人是旧相识,但此时的卫立煌已经上了战犯名单,朱老总不敢耽搁,连忙把事情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后,随即发现了这封信的另一层含义,于是他立即做了一个安排。
卫立煌为何没随老蒋去台北?他又为何如此信任朱老总?毛主席最终又做了什么安排?
与老蒋的恩怨
众所周知,在解放战争中,彻底改变局面的就是“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一结束,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彻底被消灭,老蒋再也无力回天,只能逃往台北。
而在这三次战役中,辽沈战役则开了一个好头,为战斗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塔山阻击战,还是黑山激战,东北野战军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战士们的鲜血洒满了东北的每一寸土地,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战斗是非常残酷的,敌人也是非常凶狠的。当时国民党在东北的最高指挥员表面上是陈诚,但实际上,真正的指挥权却在卫立煌手中。
老蒋将陈诚留在东北,美其名曰让他督战,但任谁听了这套说辞都会觉得可笑,因为和卫立煌比起来,陈诚只有“阿谀奉承”这一个“优点”。
原本在辽沈战役打响前,老蒋是打算让陈诚全权负责此次战役的,但奈何陈诚不争气,根本没有这么大能力。
他刚一到东北就损兵折将十万大军,老蒋见事态收不住,于是才临时将卫立煌找来,准备让他收拾烂摊子。
但他也并没有将陈诚调走,依然让他担任“东北行袁主任”。可以说,老蒋的心思都已经写在脸上了,他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陈诚监视卫立煌。
那么,既然老蒋不信任卫立煌,为何要将兵权交给他呢?
而且辽沈战役打得这么狠,可以说卫立煌已经对老蒋“尽忠职守”了吧?老蒋对他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但事实并非如此。辽沈战役之所以这么惨烈,并不是因为卫立煌,而全靠老蒋的“微操”。
而且可以说,若是没有卫立煌,恐怕我军的伤亡会更加惨重。
在战役开始前夕,毛主席认为,锦州作为东北的战略要地,应该首先拿下它,才能保证后续战斗顺利进行。
于是他电令东野,将辽沈战役的首战定在锦州。
当时老蒋也看出了我军的意图,于是他立即给卫立煌传递消息,让他派兵增援锦州。
但卫立煌不知怎么回事,不仅拒绝了老蒋的请求,还将东北的所有部队都集中到沈阳附近,准备固守沈阳。
而且他还特别要求,无论解放军打到哪里,也不管哪座城镇告急,请求支援,都一律不许行动。
这个决定实在奇怪,卫立煌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要迷惑我军,又或是有什么“神秘”的大计划。
但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像要放弃整个东北,迫不及待地想要引着我军解放沈阳。
卫立煌本人的解释是,解放军实力雄厚,早晚会打到沈阳,与其白白消耗兵力,还不如节省有生力量,全力备战沈阳。
这话的真假大家已经无从得知,但老蒋肯定是不信的。
因此在锦州告急,卫立煌还不为所动时,老蒋直接从南京飞到沈阳,亲自指挥作战。
他不仅将驻守沈阳的主力都调往了锦州,还将卫立煌所剩无几的兵都编入了廖耀湘部队中,并命廖耀湘打通沈锦线,以便为锦州输送补给。
这样一来,沈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老蒋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但他没想到,解放军战士们浴血奋战,以数十万伤亡的代价,守住了塔山、黑山以及大虎山等多个要点。
这一举不仅粉碎了老蒋打算支援锦州的妄想,还让国民党在东北最后的兵力消失殆尽。
老蒋的算盘
解放军兵临沈阳时,城内只剩下卫立煌与几个心腹。老蒋当时只给他发来一句“人在城在,当与沈阳共存亡”,便再也没有了消息。
卫立煌知道,老蒋这是打算彻底放弃他了。
卫立煌看了老蒋的电报后,不仅没有任何惊慌,反而还真留在了危城之中。
当时国民党内部都被他这种“大义凛然”的气节所感染,很多人请示老蒋,让他派飞机将卫立煌接回来。
老蒋一开始并不情愿,但他突然想到,东北失守这件事,还需要一个“替罪羊”。
老蒋不肯承认是自己指挥失误的问题,便将主意打到了卫立煌身上。
在东北即将解放之际,老蒋终于派了飞机将卫立煌接走。
但随着救援飞机而来的,还有一纸降罪书:卫立煌迟疑不决,错失战机,致失重镇,立即撤职查办,回南京等待处置。
卫立煌与老蒋积怨已深,他知道这次回去一定不会善了。于是趁着飞机在北平转机时,卫立煌趁人不备,躲到了旧友韩权华亲戚的家中。
他闭门不出二十天,直到老蒋抓他的人彻底离开后,他才带着家人飞往香港。
就在他要在上海转机时,不小心暴露了行踪。国民党军队立即将他控制住,准备按照老蒋的命令,将他送到南京。
卫立煌本以为自己难逃一死,结果就在前往南京的前一天,我军突然向全国发布了战犯名单,而卫立煌的名字就在第十三位。
此前,老蒋为了推卸战斗失败的责任,在国民党内部大肆宣传卫立煌是我党派来的卧底。
很多人信以为真,就连卫立煌的一些老友都不再为他说话。
但见到我军发布的战犯名单后,他们立即改变了想法,纷纷请求老蒋释放卫立煌。
而一直想窃位的李宗仁也在此时站出来,指责老蒋信口雌黄,不断给他施加压力。
随着舆论的发酵,老蒋不得不撤掉监视卫立煌的警卫,恢复了他的自由。
就这样,卫立煌才得以飞到香港,暂时安全下来。
那么老蒋究竟为何如此不信任卫立煌?卫立煌与我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被老蒋猜忌
卫立煌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因为家庭条件艰苦,卫立煌上不起学,只能跟随父母到处做活。
后来战乱四起,到处有军队招兵,卫立煌为了吃饱饭,挣军饷,打算参军。
结果因为他长得太矮,又患有疥疮,很多军队不愿意收他。
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广州投靠表哥。表哥正好在粤军中工作,与吴忠信相熟。
吴忠信此时正在给孙中山先生挑选警卫人员,他见卫立煌虽然其貌不扬,却非常忠厚老实,当即觉得他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于是他便将卫立煌调到大元帅府,让他担任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员。
卫立煌尽忠职守、诚实守信的性格,非常得孙中山先生夫人赏识。在外出作战时,卫立煌多次以身犯险,为孙中山挡子弹。
他虽然身材矮小,力气却非常大。有一次部队遭到偷袭,敌人有一个营的骑兵,而孙中山先生身边只有卫立煌一人。
此时的孙中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岂料卫立煌直接以一敌百,成功护送孙中山先生突围出去。
两人逃出来后,卫立煌已经满身鲜血。从此,孙中山先生便开始重用、信任卫立煌。
此时的老蒋在国民党中还只是一个小人物,他在面见孙中山先生时,甚至要请示卫立煌。
那时的老将对卫立煌尊敬有加。
但这也就导致老蒋非常了解卫立煌,毕竟卫立煌在国民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因此,老蒋在上位后便一直想将卫立煌拉下去。但卫立煌会打仗,在一众国民党高层中也具有着较高的威望,是不能随随便便对他采取行动的。
老蒋便想出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削弱卫立煌的兵权。
他不仅开始大量培养自己的心腹,例如陈诚、汤恩伯等人,还将自己的眼线安插到卫立煌部队中,不断给他制造麻烦。
在北伐期间,卫立煌立下的军功是最多的,但却是最不受待见的那个。
有一次,卫立煌临危受命,与孙传芳部队激战数日,成功保卫了南京政府的安全。
但战斗结束后,老蒋却将军功都算在了毫无贡献的刘峙头上,将他提升为军长,而卫立煌只得了个副军长。
卫立煌虽有不满,却并未表现出来。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惹恼了他。
在与红军作战时,老蒋安插在卫立煌部队里的亲信蒋伏生,每到一个地区就大肆抓捕红军的家属,威胁百姓不许与我军来往。
这件事引起了民愤,卫立煌非常生气。他虽然一直与红军交手,但也明白他们的家人是无辜的,从来没想过伤害他们。
他只想在战场上与红军一决高下,蒋伏生的做法让他非常不齿。
之后他便寻了个由头,将蒋伏生调出了军队。老蒋便以此为借口,撤了他的职。
但后来老蒋又不得不将他调回来,让他护送自己到西安,劝说张学良放弃“统一抗日”的想法。
西安事变后,卫立煌也被控制了起来,他本以为我军会趁此机会消灭他,消灭老蒋。
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军不仅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周总理还亲自过来与他谈话,团结他抗日。
卫立煌自然对日军恨之入骨,但他在国军中处处受掣肘,根本没有话语权。
在周总理的劝说下,卫立煌终于想通,决定以抗日为重。
后来在与我党的相处中,卫立煌多次对我党表示好感。在大多数国民党军官制造摩擦事件时,卫立煌不仅没有理会老蒋的暗示,反而一直帮助我党。
有一次他率部经过延安,还特意去拜访了毛主席与朱老总。见我军条件艰苦,他当即调来了大量物资。
后来在忻口战役中,太原告急,卫立煌向老蒋请求增援,但老蒋为了削弱他的兵力,并未理会他的求助。
最后还是朱老总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派兵支援了他,才救了他一命。
从那以后,他便一直与我军保持着密切联系。
而他与我军这样亲密的关系,再一次引起了老蒋的猜忌,他多次无缘无故地对卫立煌降职、撤职。
我党也一直对卫立煌保持着关注,得知他在上海被扣押后,我军便发布了战犯名单,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从国民党手中救下卫立煌。
卫立煌到了香港后,没有一刻不想回家,左思右想后,他便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表面上是想托付朱老总照顾自己的母亲,实际上是想试探我军的态度。
毛主席看出了他的意思,随即回复让他安心,我军一切都会安排好,让他尽早回国。卫立煌这才放下心来。
1955年,在摆脱了老蒋派来盯梢的人后,卫立煌在一个夜晚,搭着一个小船回到了大陆。周总理亲自派了人去接。
后来,卫立煌被推选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从此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