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壳 编辑|Jaden
小鹏P7+上市发布会后的采访,何小鹏正和媒体们安安静静的坐着,工作人员突然带着一个最新消息进来:
“服务器崩了,流量是MONA上市时候的20倍。”
在8月末横空出世的MONA M03,让小鹏在9月份从榜单底部一举跃升至纯电品牌销量第一。而这次上市的P7+,3小时大定订单超过3万辆,再次打破了小鹏的所有历史记录。
然而,销量已经不是小鹏现在最想花心思讲的故事了。
前不久的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公布了在AI汽车、AI芯片、AI操作系统、AI飞行汽车和AI机器人五大领域的最新进展,坚定了全面拥抱AI技术的决心。一场终点更高,路途更远的冒险正在展开。
何小鹏说,小鹏汽车是“全球唯二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落地的车企”。而另一个就是特斯拉。
这次科技日中展现的全面布局,也让何小鹏成了中国车市里,最像马斯克的人。
01
AI正式站上主舞台
何小鹏认为,新能源汽车在下一个十年的发展,一定是汽车和 AI 的结合。因此,小鹏如今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 AI 汽车公司”。
而“AI定义汽车”和“软件定义汽车”的最大区别,在于从人规定怎么做,到AI学习、理解、主动提升、优化解决方案。
“小鹏智驾是行业T0,远远领先第一梯队。”
“一年(智驾)能力提升10倍、20倍!”
智驾毋庸置疑是AI布局中的重中之重。关于小鹏全新升级的图灵智驾AI体系。何小鹏总结,这一体系是小鹏云端、软件、硬件全栈自研,包括云端大模型、车端大模型、面向大模型开发的AI芯片、以及面向大模型开发的底层架构。
智驾对算力要求极高。何小鹏认为,只有车端模型的智驾在未来是不够的,这就像自学或者普通老师教开车,真正大幅提升体验的关键是云端大模型。目前小鹏云端大模型与Open AI训练框架同源,参数量是车端的80倍。相当于以人类80倍脑容量对云端大模型进行实时训练。
并且,小鹏汽车通过将云端大模型蒸馏到车端的形式,有效提高车端大模型的上限,从而让用户拥有平均“每2天一迭代”的智驾体验。
而关于L4自动驾驶,何小鹏透露了几个重要信息:首先,小鹏未来的L4自动驾驶车型有可能取消方向盘,从“必选”变为“可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隐藏或使用。此外,L4级别的自动驾驶将会专门研发一款Ultra车型,这款车型将面向全球市场开发,主要服务于Robotaxi业务。为了实现更高的自动驾驶精度,Ultra车型将采用线控底盘技术,以支持自动驾驶的多场景应用。
当然,车端的高算力也必不可少。为匹配这一需求,以及解决公版芯片大量通用算力被浪费的问题,小鹏汽车决定自研芯片。在此次发布会上,何小鹏揭晓了自研的小鹏图灵AI芯片最新进展:今年10月,小鹏的图灵AI芯片已跑通最新版本的智驾功能,仅用40天就完成了多达2791项功能验证。
小鹏图灵AI芯片也是全球首颗可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的芯片,为AI大模型定制,集成了2个自研的神经网络处理大脑(NPU)、2个独立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并采用面向神经网络的DSA(特定领域架构),拥有40核处理器,为大模型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撑,支持本地端运行最高30B参数的大模型。
面向L4自动驾驶,小鹏图灵AI芯片可实现主流芯片“一颗顶三颗”的效力。为适配L4级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小鹏图灵”芯片还设置独立安全岛,可实时展开全车无盲点安全检测。
底层架构方面,全新推出的沧海底座,通讯带宽提升33倍,带来更稳定的信息交互,更快的数据传输与响应。具体表现为摄像头出图速度更12倍、360影像启动速度提升10倍,为未来的AI汽车综合能力做好铺垫。
此外,还有重新定义了AI智舱交互方式的小鹏天玑AIOS。
不同于传统的座舱架构仅采用单颗座舱芯片,小鹏天玑AIOS将基于自研的图灵AI芯片,由2颗芯片同时驱动,重新定义智舱系统架构。基于此,AI算力相比传统智能座舱提升了20倍,CPU算力也提升了20倍。为了实现类GPT-4o大模型上车的目标,小鹏天玑AIOS还将百亿参数大模型部署在本地,实现更自然、无感的人机交互。
小鹏天玑AIOS可以自动实时感知车主语音和行为以及周边环境,自主思考判断车主需要提供何种座舱服务,不断进化成长,持续学习车主的使用和生活习惯。何小鹏表示,小鹏天玑AIOS将面向全球用户做适配,可支持多语种实时对话,让更多人享受颠覆性的交互体验。
硬件更新的滞后性是许多用户的担忧,小鹏直面了这一点,宣布小鹏汽车将对老用户开启芯片焕新众筹计划,对智驾和智舱芯片进行升级,掌声经久不息。
02
做不一样的增程
而短期影响最明确的是,小鹏入局增程赛道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再做一个普通增程车没有什么意义,并将小鹏汽车的增程系统命名为“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该体系基于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搭载了5C超充AI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静音增程器(运行噪音仅为1dB),以及AI电池医生和AI动力功能。
其中,5C超充AI电池可实现“1秒充电1公里”,仅需12分钟即可充满80%,为用户带来媲美甚至超越手机的充电体验。
为延缓电池性能衰减,小鹏还为每块电池配备了专属的“电池管理芯片”。借助这一“AI电池医生”,可将电池寿命有效提升30%,让电池更安全、耐用。
此外,在AI赋能下,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可实现“一车双能”,做到纯电、增程丝滑切换。针对相对平滑的铺装路面,车辆将更多使用电能,减少能耗;针对爬坡、泥泞、雪地等场景,发动机会提前介入避免电量过低导致动力不足。
综合来看,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纯电续航达430km,综合续航里程超1400km,并通过搭载全新同轴混合碳化硅电驱,实现高达93.5%的CLTC效率,稳居行业第一。
对于计划在未来深度布局全球的小鹏,在一些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如东南亚、中东等),增程路线有较强的市场潜力,这对小鹏的全球市场拓展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并且,增程路线在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充当了重要的增长引擎。小鹏此时拿出在增程技术方面的突破性成果,能够在不改变现有产品基因的情况下,获得全新的竞争力,以此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结合飞行汽车等 远景 ( 参数 丨 图片 )布局,入局增程有助于小鹏建立和打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的用户心智。
03
枪口抬高,瞄准特斯拉
而飞行汽车和AI机器人领域的探索,更多展示了小鹏在未来出行和人工智能远景上的雄心。
首先是飞行汽车迎来收获期。小鹏汇天研发的全球首款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将在2024年11月中国航展全球公开首飞,并于12月正式启动预售。这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产品,通过单杆操纵系统简化飞行操作,号称让普通人“5分钟就能轻松上手,3个小时成为高手”。
此外,小鹏汇天还计划推出一体式飞行汽车“小鹏汇天高速长航程飞行器”,该飞行器设计了6座飞行座舱,也将会搭载全新发布的鲲鹏增程系统,最长空中续航可达到500公里,实现360km/h的航速。
为了向大家证明飞行器的安全性,何小鹏要求小鹏汇天高管团队在交付之前累计飞行里程必须超过5000公里,且自己也会亲自上阵飞行。
而AI机器人在何小鹏看来,将会是第一个有自主能力的交通工具,是未来出行探索的重要一环。
据何小鹏介绍,小鹏AI机器人Iron以1:1类真人的姿态展现——身高 178cm,体重70kg,最大程度减轻人们对机器人的陌生感。
具体来看,Iron拥有超60个关节,可模拟人类站立、躺卧、坐。值得一提的是,小鹏AI机器人所采用的多项技术与AI汽车同源。小鹏图灵AI芯片为其提供了一个聪明的大脑,拥有自主思考甚至推理的能力;端到端大模型让其具备行走能力、手指可完成抓、拿、放等精巧的任务;小鹏天玑AIOS则赋予了其更流畅的对话能力。
目前,Iron已经进入小鹏广州工厂,负责P7+的部分生产工作。它还将出现在小鹏门店,和用户更加近距离的接触。
但是在这次发布会上,这款机器人暂时还没有跟大家见面。何小鹏说,目前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不够好,正式亮相的时间预计会在明年,到那时,它的整体能力会更加成熟。
飞行汽车业务和机器人业务的愿景确实美丽,难度也不容小觑。何小鹏在发布会上直言:“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
必须承认的是,飞行汽车是一项技术和政策高度复杂的项目,包括操作安全、飞行管控、法律法规等各方面要求。即便技术可行,飞行汽车的使用场景也主要限于城市高层建筑之间的“跨区域”出行,短期内难以作为日常通勤工具。
其次,如果投入巨资进行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研发,在技术推进缓慢或市场接受度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让这些创新项目成为高昂的沉没成本。小鹏在未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市场培养,但如果投入与回报长期无法匹配,对智能电动车核心产品线的创新资源也是一种挑战。
合理设定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节奏,逐步推进前沿技术的市场适应能力,建立有效的用户体验验证机制,并在合理的商业化周期内实现创新型业务的盈利——这些是小鹏在未来十年必须要跨过的一系列挑战。
车云小结
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他们对笔者说,每个学院都有一些可以来到活动现场参观的名额,但是特别难抢,想来的人特别多。
“帮我问问何小鹏,今年能不能多招点人。我去过别的车企实习了,还是想进小鹏。”
作为国内的顶级学府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对小鹏这次活动也是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在活动结束的第一时间更是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小鹏回来了!》的文章。
小鹏的确回来了,无论是从销量层面,还是品牌号召力层面。现场此起彼伏的尖叫和欢呼声,甚至快要淹没了音响里何小鹏自己的声音。产品层面,小鹏产品战略2.0不再追求大而全,做更加精准的定义,成了小鹏的爆款方法论。
而且,这场发布会是首次全球直播,请到了一些海外媒体。在发布会现场,何小鹏称,根据统计,小鹏在丹麦高端车型中销量第二,以色列所有新车排名第八。他宣布:“小鹏汽车将从欧洲起步,以科技为导向,将中国的智能化带往全球。”与此同时,2025年小鹏汽车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将范围扩大至60个国家和地区。
胜仗为小鹏备齐粮草,眼前的硬仗还在继续。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把技术分为颠覆性和延续性两种,大部分成熟的企业更专注于开展延续性技术,在增加大规模、挖掘存量,或者在纵向找长链条、拓展增量,从而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与此相对,颠覆性的技术往往在一开始市场规模非常小,并没有给成熟企业带来多大的危机。
然而,颠覆成熟企业、改变整个行业的主流格局的从来不是延续性创新,而是破坏性创新。这也是AI汽车、飞行汽车和机器人带给小鹏的机遇。
而小鹏的自我挑战,在于平衡技术突破和用户需求,这也是其品牌发展的关键——在科技与市场应用之间找到“适合”的节奏。在未来市场整合加剧的情况下,小鹏能否平衡创新投入与财务健康度,将会是小鹏能否实现进一步跃升的关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