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起食品安全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旨在震慑食品安全领域犯罪,规范市场秩序,回应群众关切,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营造安全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
近年来,普洱法院系统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审结一批具有地域代表性、普遍性和快速增长趋势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从严从重惩处不法犯罪分子,以司法力量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案例1】被告人陈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期间,被告人陈某购买假冒注册商标的飞天茅台、五粮液后,再向他人出售。其购买价格在600元至800元/件,然后以1500元/件的价格向他人销售,销售金额总共为22.8万元,获利117550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某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2万元;扣押的违法所得款予以没收,上缴国库;被告人陈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58870元。
典型意义:本案依法惩处销售假冒知名商标品牌谋取不法利益的犯罪分子,部分支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讼请求,在同一案中既追究了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又使被告人承担了惩罚性赔偿的民事责任,最终实现维权效果最优、成本最低、周期较短、震慑力最强的目标,对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案例2】被告人王某学等4人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案
2023年11月,被告人王某学、王某祥、张某文、杨某文等人到某界碑附近接外国人从境外疫区赶进中国境内的价值人民币151116元的22头活体黄牛。各被告人接到活体黄牛后准备送往墨江县,被告人王某祥于当日在运输途中被抓获,接着被告人王某学、张某文、杨某文先后被抓获。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学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走私来自境外疫区活体黄牛,4名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王某学等4人一年一个月至一年十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4000元至9000元不等罚金。
典型意义:来自境外疫区的货品没有取得合法的手续和检验检疫准入证明,将存在安全性不明、携带疫病等风险隐患,入境后不仅破坏国内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还可能对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造成威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较大风险。本案的依法判罚,充分彰显了人民法院以“零容忍”高压态势打击走私犯罪的决心和信心,对规范边民贸易活动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本报记者 谢玉鑫 通讯员 马丽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