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高位推进、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有效改善,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2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8%。

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规划污水处理方式。

(一)推动污水管网接户。对距离乡、镇主镇区或城区较近且具备条件的村庄,采取污水管网接户的方式,将生活污水排入乡镇污水处理厂或市政污水管网处理。2017年以来,襄城区分两期实施了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一期建设欧庙法龙、卧龙新集两个居民集中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二期建设欧庙镇、卧龙镇、尹集乡集镇区污水管网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观音阁和余家湖污水处理厂。形成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乡镇污水治理体系,共解决两镇一乡主镇区周边32个村共15000余户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二)推动处理设施建设。对于城镇污水管网无法覆盖且居民较为集中的行政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近年来,襄城区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多措并举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分三期建设,共投资4000万元,其中三期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1020万元。共建设污水处理站点36个。全部建成后,将解决29个行政村居民生活污水问题。

(三)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对于污水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无法覆盖的村庄,在前期开展厕所革命的基础上,指导农户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2018年以来,全区厕所革命共覆盖115个行政村45912户,截至目前,建成卫生厕所42190座,卫生普及率达到91.89%,建成无害化厕所24662座,无害化普及率达到53.72%。在厕所革命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了“两户联建”“多户联建”“大三格+湿地+种养殖结合”等建改模式,以三格式化污为重点,解决农村粪污污水横流问题,促进塘沟水质无害化。鼓励村民将三格式处理的粪污用作肥料,并通过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等实行就地回用,在治理生活污水的同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坚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治理质效。

在农村生活污水项目推进过程中,襄城区通过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做法,统筹考虑当地水质水量特点和水环境改善需求,合理选择处理技术和技术组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广运用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尹集乡姚庵村于2023年实施了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采取“高效预处理系统+高效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组合叠加处理,在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从而提升污水处理质效,最终经由自然沟渠达标排放。

襄城区第三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采用适合农村地区水质特点的循环生物滤池工艺,配置故障信息远程传输设备,具有抗负荷冲击能力强、操作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出水效果极佳等特点。

三、坚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鼓励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襄城区坚持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始终,不断提炼总结运用共同缔造方法,调动群众力量,积极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言献策、出工出力。

尹集乡木桥村集中开展了《农村三格式户厕建改技术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指南》专题培训,累计培育工匠和运维管理员82人;将改厕要点编成18句顺口溜,方便群众掌握。该村村两委通过屋场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积极发扬民主,广泛收集民意,确定整治内容。截至目前,该村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3处,铺设管网1万多米,治理堰塘30余口,疏通沟渠2万多米,开展无害化厕所改造600户。

欧庙镇王岗村村两委通过走访调研、群众座谈、板凳会、小组会、意见箱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诉求,形成问题清单。在村中2组和3组,以省水利厅300万元美丽家园项目和区水利局70万元移民扶持项目建设为抓手,召开群众议事会和党员群众代表大会,统一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立和完善“党建引领、支部主导、群众主体”的共同缔造常态化管理机制。目前,该村已建成了近40平方米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惠及42户170人,完成了全村2公里渠系综合整治。

下一步,襄城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三年行动方案》,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分区、分类、分级、分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实现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的“三基本”治理目标,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