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发表了一个“有条件啃老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建议大学毕业生先别急着就业,先啃几年老再说。

梁教授的观点有这么几个意思:

1.大学生毕业后,无须急于找工作,可以考虑先啃老几年。

2.在啃老这几年中,去挖掘兴趣,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立更宽广的人生观。

3.父母是港湾,为子女提供疗伤安歇的场所,帮助他们应对人生的风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教授大概的意思,就是大学生毕业后别忙着找工作,先啃老几年再说。在啃老中探索,在啃老中思考,看看自己到底适合哪种生活方式。

我看来看去,仍然看不出所以然,只看出了5个字:“何不食肉糜?”

如今,社会的舆论,大都反对年轻人啃老,然而梁教授却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大学毕业生先啃老,再就业。

梁教授的“有条件啃老”,他的条件是什么呢?

1.父母有经济条件让子女啃老。

2.父母为啃老者提供场所和金钱。

3.父母帮助子女确定目标和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论上是这样,然而我觉得这种“有条件啃老论”在实践中行不通。

第一,大学生毕业后应该立马找工作,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君不见,如今很多用人单位招聘,门槛就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生就靠边站了。如果按梁教授的理论,大学毕业后,有工作也不去找,先啃老几年再说,生生把应届生拖成了往届生,从主动变成了被动,等啃老几年后,再去找工作发现“黄瓜菜都凉了”。

第二,人性里面都有懒惰和依赖,如果大学毕业生在父母营造的港湾里,每天一觉睡到“日西下”,将啃老视为理所当然,从此躺平了,再也不愿意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了,那岂不是废了?

第三,梁教授的“有条件啃老论”我懂,啃老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父母有钱,即使子女啃一辈子老也花不完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绝大多数的家庭,不具备这种条件,父母是工人,每月养老金1000多、2000多,他上哪里啃老?家是农村的,父母偌大的年纪仍然面朝黄土背朝天劳动,他怎么啃老?

梁教授说的是极少数现象,没有代表性。

第四,梁教授将啃老美化了,实际上是给未就业毕业生一个就坡下驴的机会,让他们能更加心安理得啃老。

第五,梁教授的“有条件啃老论”,只适合“公子哥”“某二代”,梁教授是在自己的书斋里拍脑袋研究出来的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两个活生生的案例。

第一个是有个40岁的博士,在家啃老。

我住在郑州北四环附近,前几天在遛弯散步时,遇见一个老哥,六十多岁,说起来他儿子就长吁短叹。

他说,他们就这么一个儿子,上学时儿子一直是他们的骄傲,因为儿子小学学霸,初中学霸,高中学霸,到大学还是学霸,一路学霸到底,读到了博士。

博士毕业后,儿子被北京一所企业所招聘,三个月后,他辞职了,儿子觉得在那里大材小用,根本没有把他当一个博士用。

后来儿子到了上海,去了一家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了不到半年,儿子又辞职了,儿子不适应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

后来又跑到南京,仍然不行,总之,不是这不行,就是那不行,反正各种工作他都不适应,儿子有点抑郁了。

于是儿子回到了郑州,每天也不出去找工作,就一个人闷在屋里打游戏。

后来,我们给他找了个媳妇,想着结婚后,儿子会振作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知道,儿子一如既往在家里打游戏,媳妇受不了啦,结婚不到一年便提出给儿子离婚。

儿子离婚后,更加萎靡不振,有时候我们劝儿子,爹妈死了你怎么办?儿子说,只要你们不死,我就有饭吃,即使你们死了,还有存款和房子我来继承,存款花完了就卖房子,房子吃完了,爱咋咋地!

你说,这不是愁死人吗?

第二个是卖牛肉饼的小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小区外边,晚上有一个卖牛肉饼的小伙子,自己一个食品车,没人帮忙,一边做牛肉饼,一边卖,生意很好。

小伙子有二十四五岁,我曾经问他,你这么年轻,白天在哪里上班?

小伙子说,我去年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在郑州飘着。自己租了个小房子,白天送外卖,晚上卖牛肉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如今送外卖一单只有几块钱,赚的钱很少。所以我就晚上出摊卖牛肉饼。我的牛肉饼大,且肉馅多,生意很好,刚才一个人买了10个,我送他2个。

小伙子说,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郑州买房子,娶媳妇,找不到工作就做点这种小生意吧。

我从这个小伙子身上,看到了他积极向上的一面,小伙子家是农村的,无老可啃,但是他有一种积极拼搏向上的精神,相信他总会有好运的。

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建议大学生毕业后别急着就业,先啃老几年,根本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我建议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先就业,没有条件自己打工创业,千万别去啃老,老人把子女养大,够不容易的了,如果再去啃老,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