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1年建党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建立新中国的梦想不懈努力,倒在了开国大典之前。可以说,如果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活到了1955年授勋,今天我们看到的上将、大将乃至元帅名单就会大不一样。令人心痛的是,在这些提前倒下的英雄才俊中,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并不是死于战争、疾病或意外事件,而是在胜利来临之际,死于所谓的军事盟友苏联士兵之手,凶手却下落不明。著名军事将领卢冬生就是这样的例子。

大将陈赓家的放牛娃,并肩参加革命

1908年,卢冬生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史家坳,而开国大将陈赓是湖南省湘乡县人,两者的家相距仅四十多里地。与家境贫寒的卢冬生相比,少年时期的陈赓家境要好得多,他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由于家里吃不上饭,7岁时的卢冬生被送到陈赓家做放牛娃,陈赓比卢冬生大5岁。虽然家境差距有点大,但陈赓从来没有将小冬生当作仆人,陈赓对卢冬生非常好,两人间无话不谈,经常一起上山打鸟,下河摸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深受革命影响的14岁陈赓选择离家,弃笔从戎,离家参加了湘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陈赓走后的第二年,卢冬生也离开陈家,前往湘潭一家工厂当学徒。在工厂期间,年幼的卢冬生饱受欺辱,亲身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5年,17岁的卢冬生入伍参加了湘军,并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卢冬生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随军攻占了武汉,正是在这里,卢冬生重新遇到了陈赓。相隔十年之后,此时的陈赓,已是黄埔毕业的高材生,正担任北伐军特务营营长,见到卢冬生后,非常高兴,立刻申请把他调到了自己的身边,担任副官。在共产党员陈赓的引导下,卢冬生决心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舍命救助陈赓,迅速成为独当一面的红军高级将领

在北伐成功之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事变,大革命迅速失败,这促使中国共产党要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南昌起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此时的卢冬生跟随陈赓到了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8月5日,起义部队按计划放弃南昌,南下会昌。8月20日,在会昌城外担任先头部队的第三师和钱大钧部队意外遭遇。陈赓率一营掩护第三师后撤,激战中,不幸腿部中弹,无法行动。卢冬生背着陈赓历经艰难险突围而出,一路南下,期间遭遇多次敌人围追堵截,陈赓担心自己连累卢冬生,多次要求卢冬生自己逃命,但都遭到了坚决拒绝,在卢冬生心目中,于公于私,自己都不能抛下陈赓不管,最终卢冬生背着陈赓经福建、广东最终抵达香港,又在香港辗转回到上海,陈赓才得以养伤。

正是看到卢冬生经受了这样严峻的考验,1927年12月7日,经陈赓、王根英介绍,卢冬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留在中央特科工作。1928年,党中央决定派贺龙到湘西发展革命,看到卢冬生熟悉当地情况,就打算派他作为警卫员陪同前往。陈赓觉得这是卢冬生革命生涯的重要机会,劝说他接受这一任命,从此之后,卢冬生被深深地打上了贺龙部将的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

1928年3月,卢冬生随贺龙、周逸群参加桑植起义,不久担任交通员,负责与中共中央的联络。在自身的努力下,卢冬生在战斗中迅速成长。1932年7月,卢冬生出任湘鄂西独立师政委,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1月,卢冬生率部与红三军主力在鹤峰会师,不久升任红七师师长。1934年10月,卢冬生出任红二军团第4师师长。1935年11月,卢冬生率部参加长征。次年4月,他指挥部队在石鼓镇扎木排抢渡金沙江,保证了红二六军团顺利过江。在陕北,他见到了自己的老大哥陈赓,此时两人的职务已经相当。

受委屈选择离开部队学习,错失在抗日战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二方面军和红28军在陕西富平进行改编,其中红二方面军改编为120师,下辖的红二军团改编为358旅,358旅是八路军改编之初的6个主力旅之一。在当时公布的358旅旅长名单时,作为红二军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卢冬被任命为358旅的旅长,后来的旅长张宗逊是副旅长。但是,卢冬生并没有实际到任。贺龙在120师誓师大会上宣布的旅长,是张宗逊而不是卢冬生。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发生了“三王反贺”事件(三王:王震、王首道、王恩茂),卢冬生是贺龙的心腹爱将,被人指责有军阀作风,扣上了军阀的帽子。卢冬生很生气,就闹起了情绪,不去358旅赴任,而是申请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此后,因为身体原因,他又与刘亚楼一起前往苏联治病。1939年,他进入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卢冬生从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此时的中国抗日战争已进入僵持阶段,卢冬生如果返回国内参加抗日战争,他的军事生涯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他在军中的地位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很可惜的是,1941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卢冬生回国的计划被迫中止,因精通俄语,他被派往远东地区担任东北抗联教导旅的军事教官。这里指的东北抗联教导旅是原来东北抗日联军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由于遭到日军的残酷围剿,在杨靖宇牺牲后,东北抗联军的残部被迫越过边界到苏联境内避难,苏联军队为了充分利用抗日力量,将其改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由苏联军队提供补给和装备。

东北抗联教导旅名义上被称为一个旅,实际上只有1000多人。旅长周保中才是少校,后来才晋升为中校,而卢冬生被任命为少校,已经是不低了。但是,这与卢冬生出国前的358旅旅长相比,却是低了不少。要知道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各个旅的旅长最低是少将军衔。更让一名军人感到悲哀的是,当国内将士浴血奋战,建功立业,军队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之际,偏居在苏联远东地区的东北抗联教导旅虽然时不时地越境打击关东军,但是始终是小打小闹,就这样度过了4年时间,卢冬生也错失了在抗日战场大显身手的机会。

抗战胜利后,卢冬生被担心抢劫事情败露的苏军士兵枪杀

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骄横的日本关东军。日本投降后,东北地区处于苏联红军占领之下。此时的东北地区处于国民党统治的真空区,国民党的党政官员和军队大都在西南地区,难以迅速接收遥远的东北地区,这就给了更靠近东北地区的共产党军队控制东北地区的良机。东北抗联教导旅顺势返回东北开展工作,已是苏联少校军衔的卢冬生回到祖国后,先是被调到长春帮助陈云工作,负责和苏联红军联络,之后又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司令。此时的东北还处于苏联军队占领时期,许多苏军官兵军纪败坏,四处大肆强掠行人居民,甚至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卢冬生的悲剧就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哈尔滨的苏军士兵

1945年11月16日晚,刘达和陈云等东北局主要领导先后由长春来到哈尔滨,在东大直街178号(解放初期为26号)开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陈云任书记。

会议即将结束时,有人想起陈云的行李还在附近的原中共滨江工委机关(现道外桃花巷保障小学)里,需要有人去取过来。刘达当时是陈云的秘书,要动身去取。卢冬生会说俄语,便要替刘达去取。正在二人争执之际,有人说:“还是冬生同志去吧,我这里有一支手枪,你带上吧。”刘达便未再坚持。这样,卢冬生就和陈云的一名警卫员一起走了。

在取了行李返回的途中,卢冬生二人就遇到了两个出来抢劫的苏军士兵,他们看到带着行李的卢冬生两人,便要求把行李交出来,不然就开枪。这样败坏军纪的行为在当时处于几乎无政府状态的东北地区屡见不鲜。

卢冬生立即用一口熟练的俄语询问那几个士兵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那几个苏军士兵吓得低头躲在一旁。然而就在卢冬生走出几步之时,那几个苏军士兵怕告发被枪毙,突然从背后开枪,子弹射中了卢冬生的太阳穴。警卫员及时卧倒顺坡滚了下去,方幸免于难。当时陈云十分悲痛。刘达更是悲痛万分。

事情发生后,中共东北局领导陈云等人悲痛万分。刘达更是捶胸顿足,口中喃喃道:“都怪我,如果我坚持着回去取行李,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卢冬生的棺木先是停放在极乐寺,后来安葬在农学院的林场中,墓碑上刻着7个大字:“卢冬生烈士之墓”。苏军领导人得知消息,大为震惊,下令搜查找出开枪的苏军士兵,但最终没有找到,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如果卢冬生活到首次授勋,至少授上将

在1955年授勋时,在考虑授予大将军衔的人选时,除了考虑战功和资历之外,平衡红军创建时期各个方面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来自红二方面军的许光达无疑是基于山头平衡考虑的妥协产物。因为在十位大将中,唯独许光达的资历最浅,萧克、王震,和接替卢冬生担任358旅长的张宗逊,都比许光达更有战功和资历。但由于红二军团的高级将领几乎损失殆尽,以至于只有资历较浅的许光达可以成为代表。许光达本人也深知这一点,多次向党中央请求降低军衔级别,授予上将即可,但中央考虑到人丁不多的红二方面军也需要在大将序列有代表人物,没有答应许光达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预想的是,如果卢冬生活到1955年授勋时,作为红二方面军资历很深的红军将领,卢冬生很可能取代许光达成为大将,可以与自己的铁哥们陈赓一起并列,再退一步讲,连昔日他的副职张宗逊都成为上将,上将军衔应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