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科技创新为产业集聚赋能

敬 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14日 第 04 版)

作为海南自贸港13个重点园区之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两大核心领域,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为主要着力点,积极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多元创新主体加速汇聚,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汇聚高端创新资源的科创高地。

构建高端科研平台 加快优质资源汇聚

近日,《南海金枪鱼类资源开发与利用》《海底管道岩土工程灾变机制、防控技术及工程应用》等7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这一系列成果得益于科技城坚持科研先行、引才培才。“我们全力构建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重大科研设施,吸引科研机构、高端人才、科研企业等加速汇聚。”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数据显示,科技城先后启动26个科研平台项目建设,汇聚21家科研院所和17个高校分支机构,落地崖州湾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和30余个省部级科创平台,科研基础不断提升。

科技城内多个重大科研平台项目跑出“加速度”——南海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技术创新平台项目已正式封顶、科大讯飞海南自由贸易港科研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三亚深海科考码头与岸基实验保障平台项目开工建设;南京农业大学大豆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中心项目……

目前,科技城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2800余人,设立省级院士创新平台10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已招收博士后人才300余人。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正不断汇聚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全力“向种图强”“向海图强”。

产学研深度融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7月,湖南科技大学三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园区全力构建科研机构、高校、高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的研学产金‘四合一’科技创新模式。”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30余家科研单位和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生态。

近年来,科技城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在位于科技城的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原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内,一排排先进的实验设备整齐排列,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显微镜,观察种子结构。

科研人员说:“现在不用在地里蹲一天,有专业的播种、田间管理、种子收获等全链条科研外包服务,提高我们的育种效率与质量。”

科技城还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初创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快速审查、快速维权、快速确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据统计,发明专利审查周期从原本的20个月压缩至最快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15日,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

聚焦特色产业培育 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让科技城内特色产业焕发生机。

海南拥有“三色一度”(温度、深度、纬度、绿色)独特优势,立足三亚“纬度”、南繁“温度”和南海“深度”,科技城聚焦深海科技、南繁种业、热带农业、海洋经济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推动深海科技创新,全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科创高地。

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试验田,一排排玉米实验材料正茁壮成长。“这是中国种子集团参与的“揭榜挂帅”项目——‘玉米抗倒伏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中国种子集团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共同发起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围绕玉米、大豆、水稻、蔬菜等作物进行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攻关。截至目前,中国种子集团已申请专利8项、受理品种权8个、已审定品种6个,为中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强大支撑。

“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园区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吸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聚链成群,形成上下游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科技城累计入驻企业11999家,其中,南繁产业企业2905家、涉海产业企业1230家,初步形成以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此外,依托深海科技城和南山港的建设,科技城还全力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集群,已汇聚“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先进科考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