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裴雪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裴雪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内容简介

该书为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修改而成,是中国博士第62批后面上资助项目。全书共有五章,附录五种,字数23万左右,以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发展史为研究对象,关注职业昆班的人员结构及演剧活动、生存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及职业昆班与家班、曲社等不同戏曲唱演传播载体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总结演剧市场及变迁情况。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概述

第一节 昆班生存发展的地理空间

第二节 昆班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昆班生存发展的政治资源

第四节 昆班生存发展的文化传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人员构成及演剧活动

第一节 职业昆班的人员构成

第二节 职业昆班的分类及命名

第三节 职业戏班的分布与管理

第四节 戏班演员的来源与分布

第五节 职业昆班的演出剧目

第六节 职业昆班的演剧环节

第七节 职业昆班的演剧空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生存策略及演剧影响

第一节 职业昆班伶人收人

第二节 职业昆班生存压力

第三节 职业昆班与其他戏班的正面交锋

第四节 职业昆班的应对调整.

第五节 职业戏班对江南戏曲生态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与家班及曲社关系

第一节 职业昆班与家班关系

第二节 职业昆班与曲社之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演剧市场及变迁

第一书 城市演剧市场

第二节 市镇演剧市场

第三节 水路与戏路

第四节 演剧市场的变迁

本章小结

余论

附录一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统计表

附录二 清代江南昆曲演员统计表,

附录三 清代江南昆班常演折子戏剧目统计表

附录四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演剧场所统计表.

附录五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演出史编年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序一

徐永明

我在为裴雪莱《清代前中期苏州剧坛研究》所作的序中写道:“除了这本书外,雪莱博士目前还有两个题目在做。一是他的博士后工作报告《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二是他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研究》。如果说《清代前中期苏州剧坛研究》偏重于综合性的戏曲研究,那么,他的博士后工作报告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则是专题性的研究。从作家的文本创作,到演员的职业演出,然后到作家和演员的活动,三者既互相关联,又各有侧重。”

《清代前中期苏州剧坛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前中期苏州剧坛研究》

如今,凝聚裴雪莱心血的第二部著作《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出版了,可喜可贺!

雪莱的这个题目,曾成功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我的推荐意见写道:搞清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真实面貌,不仅对于江南昆曲史抑或中国戏曲史本身有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清代江南的经济、文化及社会风俗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前人作过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海内外图书馆收藏的清代文献源源不断被地影印出来(如《清代诗文集汇编》、《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清代家集丛刊》等大型古籍影印丛书),随着越来越多的古籍被全文数字化(如《续修四库全书》),我们认为,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可以挖掘和拓展的空间。

申请者自博士以来,一直关注江南昆曲演出史的研究,已在核心刊物发表多篇相关的成果。申请者之前参与多项与本课题相关的项目,参加过一些学术会议,训练有素,积累了良好的科研经验。现欲利用博士后在站的两年时间里,拟对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研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人以为这是一个切实可行,且富有意义的一个选题。

《清代诗文集汇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诗文集汇编》

申请者论文的亮点和创新点,有以下几点可以期待:

一是资料的挖掘。《清代诗文集汇编》800册,收书4000多种,《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600册,收书1362种,《清代家集丛刊》200册,收书180余种,加上海外如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影印的大型古籍丛书系列,对这些文献进行阅读研究,里面关于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新资料发现,定然可以期待。

二是对新发现的清代江南职业昆班材料的阐释上。新材料的发现,本身就是对学术的贡献。然新材料的阐释,可以让读者知道这些新材料的价值,使戏曲史上一些空白点、断缺处得到弥补贯串,一些模楜处得以明晰。”

博士后两年多的努力,雪莱完成了初稿的写作。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出站报告获得了优秀等级。出站后,雪莱一边忙于教学科研,一边又忙于书稿的补充修改,从他出站到此书正式出版,与疫情相伴,不知不觉,又过了三个春秋。翻阅雪莱这部书稿,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清代江南职业昆班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涉及职业昆班的地域背景、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发展历程、管理机制、人员构成、收入来源、演出剧目、生存策略、市场运作及与家班、曲社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职业昆班的内部问题,也有职业昆班的外部问题,涵盖面较广。

二、利用了诗文别集、笔记小说、报刊日记、竹枝词等文献,材料较为丰富。

譬如,书中述及伶人与文人的关系问题,征引了清黄均宰《金壶七墨》 、《王韬日记》等材料,显示出伶人与文人既有投合交好的一面,也有疏离交恶的一面。

《王韬日记新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韬日记新编》

又如,书中引用袁枚之孙袁祖志写的竹枝词,以证明晚晴上海昆徽班因京班冲击下式微的情景。其《沪北竹枝词》写道:“丹桂茶园金桂轩,燕歌赵舞戏新翻。人人争看齐称好,闲煞笙箫山雅园。”《续沪北竹枝词》写道:“自有京班百不如,昆徽杂剧概删除。门前招贴人争看,十本新排《五彩舆》。”

但书中同时又引用《申报》的材料,来说明昆班在同治年间在个别地方还一度占上风的情景:“同治年间昆班盛行,京徽各班不能与之并驾齐驱,盖有士大夫提倡于其间也。”

三、对前人的失误或不足予以订正和补充。

譬如,关于戏班的演员在本班供职期间及是否能外出到别的戏班演唱的问题,齐如山《戏班》说:“从前无论何人成班,对于各脚,均须预先约定期限,在本班演唱。大致多以一年为期,期限之内,不许班中无故辞退,亦不许该脚另搭别班。”雪莱认为“光绪庚子后,规矩随之发生变化。戏班演员可以加入他班演戏,配脚甚至一天赶至数场。譬如大雅班昆伶名旦周凤林等。”

《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

又如吴新雷先生的《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引用陈子声《洲洲草堂集》诗文,论述清初广东地区昆班演出情况。雪莱找到原书核对,发现作者和书名均有误,应为陈子升《中洲草堂遗集》。

四、该书在理论上的探讨也有一定的创见。

一部著作,如果仅仅是提出问题,堆砌材料,没有理论的观照和挖掘,也难说是成功的。裴雪莱在每章后设置了“小结”,在总书后又有“余论”,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作了概括和阐述,从而将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譬如,关于艺术与市场的问题,作者认为职业昆班形成初始,是受文人把控的,但随着竞争的加剧,生存的需要,昆班不得不按市场的规律进行运作。“纵观清代至民国戏曲史,正是家班到职业戏班的嬗变史。从清初文人对昆班搬演的把控,到清中期对职业昆班搬演的种种不满,到随后失声,正是职业戏班逐渐脱离文人控制,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过程。”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符合实际的。

对照我当初推荐雪莱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期待,我感觉此书还是有缺憾的。这个缺憾不是本书的框架结构,而是材料的挖掘似乎远没达到竭泽而渔的地步。

当然,这不能怪作者,因为清代的文献量实在太浩大了,且大部分没有可以供全文检索的数字化文本,单靠目力是很难穷搜遍览的。因此,我希望雪莱及有志于此的读者诸君,今后继续丰富和完善此专题的研究。是为序。

徐永明于浙大紫金港

2022年5月3日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

序二

刘水云

《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即将付梓,我应作者雪莱博士之嘱,勉为小序。此前我以该书的撰著我无纤毫助力,而事成也自无居功之理为辞,但雪莱坚称其从事江南昆班、曲社研究乃得我早年指点,且此书属于我们共同承担的国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班社通史”的阶段性成果。

既然有此一段合理的解释,我也不好强力推辞,以免伤及雪莱尊老敬长之意。

雪莱自2015年7月暨南大学博士毕业后,由我引荐到浙江传媒学院工作,并以我助手的名义在我身边工作了近两年时间,直到2017我调往上海戏剧学院后,彼此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减少。

《昆剧演出史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剧演出史稿》

回首过往七年中两人的相处时光,可谓五味杂陈。记得雪莱刚入浙传时,正值我与学校主管人事、科研的校领导关系交恶,雪莱因此受到牵连,遭受了来自校方的不少刁难,也由此开启了我们以师生相称的研习生活。

我在自己的办公室摆放了两张桌子和两张小床,带着雪莱一起读书问学,直至午夜就寝还对床夜话。由于我当时盼望雪莱成才之心甚急,对他的督责也甚厉,以至连他看手机、发微信动态也常遭到我的诃斥。

我的坏脾气让雪莱受了不少委屈,但他总是默默忍受,从不跟我顶撞。我曾不止一次跟雪莱说过,我相信他此前受过所有批评加起来不及我给的多,虽然他未作回答,也算是默认了。想起那段往事,我至今心存愧疚。

基于我与雪莱的特殊关系,我也不殚直言对他的看法。就治学品质而言,雪莱的优缺点都很明显。缺点做事不够细心,常出差错。优点是执著学术,刻苦勤勉。

令我欣慰的是,雪莱粗心的缺点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主要归因于他的博士后导师徐永明教授的耐心教导,我的诃责肯定无法产生此种功效。

就我个人理解,雪莱选择清代江南职业昆班作为研究对象,大概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雪莱早年即跟随父母寓居苏州吴江,由此产生对江南文化的浓郁情感;二是博士论文的选题受我启发,选择以明清“苏州剧坛”为研究对象。

《江南戏曲文化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戏曲文化史》

本书《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可视为他博士学位论文《清代前中期苏州剧坛研究》的延续和拓展,但其学术水准已有很大的提升。本书成功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后又入选“博士后文库”,客观上证明了它的学术价值获得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

泛览书稿,本人觉得全书脉络清晰、结构整饬,涉及清代职业昆班的诸多方面,具有较大的开拓意义。其优长主要体现在作者能够充分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凝神运思,潜心结撰。

全书立意高远,精彩迭见,如第五章《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的演剧市场及变迁》第三节《水路与戏路》称:

明清以来的戏剧史上,职业昆班一直是昆剧传播的重要力量,而水路是江南职业昆班演出传播的主要凭借和基本特征。凭借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的长江水系、浸润吴越的太湖水系,以及江南区域内部太浦河、吴淞江、钱塘江、西湖等体量不一的水系,甚至晚清民国后活跃起来的海运,共同构成江南昆班伶人戏剧演出的传播图景,彰显江南职业昆班的市场盛衰和职业坚守。

这段论述点明了职业昆班对于明清戏曲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对江南地区水路交通体系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反映了作者对于江南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是我见过的对于江南地区戏曲水路传播的最好论述,由此可见雪莱的学术研究的进阶。

《江南戏曲文化史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戏曲文化史论》

在肯定《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一书的学术价值的同时,我也不想讳言其所存在的缺陷,正如徐永明在推荐其参加“博士后文库”评审的《推荐书》中所说:“毋庸讳言的是,该书稿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关于清代江南职业戏班的文献收集尚需进一步完善,部分章节引用文献较为单一,文献来源尚需进一步多元化和深化;其次,部分问题尚可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譬如,关于戏班的演出与创作之间、戏班与家班曲社之间均可进一步细致化处理。”

本人深是永明兄之言,但也理解雪莱勇于为文的苦衷。若以老年学者的标准去要求年轻人,势必挫伤他们的治学锐气。且学问乃千秋事业,期必通晓而后著文,则世上鲜有文章矣。只能是各持其衡,各安其命。

众所周知,从事清代戏曲研究最大的难处在于史料的搜集、整理。清代史料的浩翰足以令人望而生畏,纸质文献之外,尚有大量的文物、影像、口述史料。仅就晚清报刊戏曲史料一宗而言,若要尽行收集,已非易事,更遑论数量庞大的清人别集、总集、方志、谱牒等诸宗文献,即此可见为学之难。

本人也曾致力于明清演剧史料的搜集有年,虽也有所收获,但离穷尽史料的目标相去霄壤,由此也导致了本人草撰的“中国家乐史”、“明清传奇演出史稿”、“明清演剧史料汇辑”等数种书稿至今仍断烂箧中,不敢以面目示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仅缀以上数言与雪莱共勉。

刘水云

2022年10月21日于沪上

《明清家乐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家乐研究》

后 记

2017年4月,我有幸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进修,合作导师是徐永明教授。

徐师温文尔雅、平易和善。他不仅文献功力深厚,相关文献的收藏也异常丰富,而且对于新方法新技术的把握和使用令人赞叹。CHGIS、ARGIS、CBDB以及Pyhton语言等,对于研究视野和方法的双重拓展均大有裨益。由他负责的“浙江大学数字人文数据库”“智慧古籍数据库”等均已上线,反响热烈。

我还有幸旁听胡可先老师关于唐代墓志铭、周明初老师关于明清文学考辨、汪超红老师关于明清曲家考证、楼含松老师关于古代小说文献和叶晔老师关于明清文学论辨等高品质课程,对于我的学习思路、思维和思想等方面均有重要启发。

《晚明曲家及文献辑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明曲家及文献辑考》

浙大博士后教师公寓在求是村。与南面的西子湖只隔着宝石山,曙光路梧桐深碧,无论冬夏,凉爽如故。每天共享单车路过浙江省图书馆门口,每次进去都入宝藏,但自己始终没能实现连续一天不出来的想法。

浙大朱则杰老师与我的博士导师魏老师同门,于西溪打印店偶遇之。因同住求是村之故,向他请教甚为方便。朱老师智慧豁达,视野眼光及人生感悟无不启迪后学。有机会晚饭后一起散步,植物园山气清爽,茅家埠月华朦胧。

同门毋丹、董雪莲、娄欣星、唐云芝、黄鹏程、钱礼翔、林施望、张利伟、韩玉凤、吴思慧等人友爱团结,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当时西溪校区尚未搬至紫金港,人文学院535办公室的黄成蔚、项鸿强、李凯、汪妍清、黄一玫、徐新武、何玛丽、胡凌燕、黄淑仪等博士均为聪慧之士,还有彭志、吴志刚、程天星以及牛津大学赵永正(时在徐师处访学)等博士也留下了友谊。人文学院博士后李碧、赵铁锌、金镛焕、王连旺等同侪也有交流。

书稿最早的构思是在2016年国家社科项目申报时,后来2017年国家社科艺术类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研究”有幸通过立项,“清代至民国江南职业昆班研究”的想法则用来申报2017年的第62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所幸也通过了。

《明清的戏曲:江南宗族社会的表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的戏曲:江南宗族社会的表象》

浙江大学博士后在站的一年半时间用来收集材料了,而该书稿最初以出站报告形式的撰写完成于2019年8月的香港中文大学钱穆图书馆。浙江大学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底蕴沉潜的学术氛围,香港中文大学山海交错的空间视野、丰富全面的图书馆收藏,以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徐永明先生宽厚仁和的循循善诱,访问导师华玮教授乐观开朗的精神鼓舞,均成为书稿写作过程中的精神食粮。

华老师门下陈亮亮、胡光明、吕识途、章雪晴、李颍瑜、胡梓颖、刘美宜等博士,以及李慧、陈雅新等其他访问老师均见识颇丰,令我自愧不如。我还有幸于中国文化研究所参加了华老师高足陈春苗老师的昆曲清唱班课程。所幸通过网络定期展开的交流讨论传统覆盖至书稿写作修改全过程。

最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燕鹏先生的鼓励下,该书稿于2020年有幸通过第十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书稿修改过程中吸取了徐永明老师、汪超红老师、周明初老师和胡可先老师等博后出站答辩专家们的宝贵意见。

《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

譬如根据意见,把清代和民国两个阶段分开来做,把初稿中侧重苏州及上海地区的昆班,尽量扩展到南京、宁波和绍兴等更多的空间中去。虽然最后侥幸以“优秀”作为出站考评,但仍有很多地方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和期待。

鉴于合同交稿时间逼近,另有国家社科艺术类青年项目结项期限将至,不得已留下两大遗憾:

一是初稿时最后一章为“名班名伶”个案研究,有不少是时间上横跨清代、民国以及建国后的材料,他们对昆剧乃至其他剧种声腔的演出传播史均有深远影响,但限于交稿期限以及后续研究计划,修改过程中把这章内容并入附录里面了,期待能够在后续研究中展开。这样的例子在全福班等晚清苏州四大昆班和陆寿卿、沈月泉等晚清民国以来舞台生命力较长的演员身上最为典型;一是最后一章中的“名伶家族”部分内容,对昆曲史乃至戏曲史均有深远影响,但因与附录所列昆曲演员有重合之处,为避免杂乱,也只能拿掉,待后续研究展开了。

书稿的写作,伴随我在浙江大学博士后两年半时间,曾得到时任浙江传媒学院戏剧戏曲学负责人(现上海戏剧学院)刘水云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后来伏涤修教授接任刘老师,同样对我们研究院的年轻老师们关照颇多。

衷心感谢浙江传媒学院提供的优良环境。自2019年10月出站后,一直到2023年6月份,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归国,都是修改期。这个过程见证2019年9月爱子的出生,遭遇2019年底疫情的爆发,惊悉2020年8月外公的离世,完成中国人民大学的访学。人大访问导师朱万曙教授的风度、气度和眼光令我赞叹不已。

《昆曲与江南社会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曲与江南社会生活》

此外,我还完成了徐永明老师“浙江人物知识图谱”中“龚自珍”词条的撰写,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王宁老师负责的“昆曲剧目”部分词条的撰写。

感谢老师们的春风化雨和有教无类。

博士后流动站学习过程,成为我的人生成长、学术前进的重要里程碑。在站两年多时间,共发表南大核心刊物5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2017年成功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项目,以及2019年10月出站时考核为“优”,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在此次第十批博士后文库申报过程中,还要感谢徐永明老师和汪超红老师的重要推荐,感谢中国戏曲学院裴喆老师对于部分章节的提问与建议,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审宋燕鹏先生的不断鼓励。值得欣慰的是2020年9月出版第一本著述,2020年底完成副研究员职称,这些都是不断前行中的脚步和告慰。

书稿的修改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期间,异国他乡的文化冲击让我更加全面回望江南及江南的戏曲文化。

在此由衷感谢早稻田大学岡崎由美教授帮助我完成宝贵的访学任务。夜阑人静,回想杭州新春灵隐寺香雾缭绕,盛夏断桥边风荷蹁跹,秋后满陇桂醉人心脾,校园里银杏灿烂欲燃,临冬满城梅香雪润,回想父母及亲友所在的苏州,小桥流水、园林亭台,曲声笛声,均是我对江南最深的记忆。

2019年8月7日,七夕初稿于

香港中文大学钱穆图书馆

2022年7月23,土曜日,大暑修改于

日本早稻田大学奉仕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戏曲消费与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戏曲消费与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裴雪莱,男,文学博士、博士后,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招聘研究员(2023年3月至今),研究领域为江南戏曲史、中国戏曲演出传播等。曾在《戏剧艺术》《戏曲艺术》《戏剧》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篇,2023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第六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