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支教并“设为星标 ★ ”一起探寻适合儿童的教育!
最近开始修身养性,很多事情都不能再引起我任何波澜。包括让很多人乳腺结节的麦琳熏鸡门,也不过是人性的某种变异罢了——因为淋过雨,所以一有机会就要拎起龙头往别人头上浇。
和复旦教授比起来,麦琳的行为简直不值一提。对于砖家叫兽不合时宜的叫嚣,我向来零容忍。不过之前所有专家千奇百怪的观点加起来,和这位相比,危害性都要小多了。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公开发言,说:年轻人有条件的话别急着找工作,可以先啃几年老。
他说毕业后几年是年轻人探索自我,理解世界的关键时期。虽然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许多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与其在迷茫中仓促就业,不如给自己一段缓冲时期,去思考人生方向,探索个人价值。年轻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挖掘兴趣,体验不同生活方式。
我为啥说他这话危害性大。之前有专家说过低收入者可以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私家车拿来跑滴滴。这种鬼话虽然也很扯,但大家笑笑也就过了。穷人就没有空房子和私家车,想照做都不行。家里压根没肉糜,专家讲话也就当放气了。
梁永安可不一样,老百姓家里是真有毕业了不好找工作的娃!要按他说的,全都搁家里啃老了。父母要反对,孩子还振振有词:复旦的教授都支持啃老,别人啃得,我啃不得吗?
是,当前就业环境,大家都懂的。应届生就业率,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尽管如此,年轻人还是在积极找工作,即便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也在想办法找出路——考公考研甚至送外卖跑滴滴。
大环境还没到公然鼓励年轻人啃老的地步。咱中华民族,也一直以勤劳为美德,再怎么也不至于跟隔壁小日子看齐,年轻人啃老成了理所当然。
梁教授这番言论,却如同一个号角,发了个非常负面的信号——鼓励啃老,且年轻人不必以啃老为耻。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是对整个社会观念的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看看小日子的御宅族,就知道我们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梁教授可能会狡辩——我没有鼓励年轻人宅家,我鼓励他们出去看看、走走、增加社会阅历,找到自身兴趣和目标呀!
这种观点引自国外的gap year。可问题是这玩意水土不服啊!首先,国外是个什么就业环境?
是无论干什么都不丢人,是整个社会都能充分理解gap year的意义,是走错路还能再走回来,是就业环境相对宽容,没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歧视。
《老友记》里瑞秋一毕业决定不接受被安排的人生,和有钱的老爸脱离关系,剪掉信用卡去咖啡馆端盘子。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为她鼓掌,后来她也找到了职业路线,成了社会精英。
这要搁咱们这,一个人的履历里毕业第一份工作是服务员、快递员,还能找到啥像样的工作?
且不说干过服务员,现在整体就业情况就是只能“向下兼容”,大厂、外企都不找私企干过的,除了应届生,各大企业都只招同等级友商跳槽出来的员工。鄙视链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HR打开简历一看,中间一大段空白,你给人家解释gap year?找寻自我?你就看HR给不给面试机会吧!
再说人也不一样。不是我唱衰大学生。咱们的孩子从小应试教育一路过来,心气神还剩多少家长都有数的。初中的时候骗人家考上高中就好了,高中的时候骗人家考上大学就好,大学的时候骗人家找到工作就好。孩子们就像前面吊着胡萝卜的驴,全靠吊着一口气,才不至于停下脚步。
大学毕业突然说可以啃老,大多数年轻人才不会去找什么自我,而是先刷着手机在床上窝着。家长看他们放暑假寒假啥德行就知道了。
咱们的教育环境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一路push孩子向前。跑过长跑的都知道,如果不一口气跑到终点,中间泄了那口气,就很难坚持到底了。
亚洲文化酱出来的年轻人都一个味道,小日子养出一大批宅男宅女,咱们也好不到哪去。啃老合理化的结果只能让大批年轻人躺家里刷抖音。
小日子那些父母,当年也没想过要让孩子啃一辈子,啃到白发苍苍,啃到鹤发鸡皮。以为年轻人啃几年就会好,结果啃成习惯性社交障碍,20岁啃到40岁,40岁啃到60岁,啃到老爹老娘都见了上帝,还不能安心入土,S体得藏冰箱里,好叫“老小孩”继续啃爹妈的退休金。
最后,梁教授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啃老。那啥是有条件?像梁教授那样退休金一个月2万的专家,当然有条件可以让孩子随便啃,想啃多久啃多久。其它父母怎么办?
有的父母,退休金五六千,觉得也可以让孩子啃一啃。可是过几年孩子还在啃老,通货膨胀,父母的医疗费用又增加了,啃不了咋办?
还有的虽然爹妈觉得没条件啃,儿女觉得有条件啃怎么办?爹妈琢磨着存钱给孩子结婚生子,子女觉得别想那么多,孙子还很遥远,先考虑儿子。他可以一辈子不婚不育,光棍啃到老,啃成老光棍。又怎么办?
最关键的是,养儿不防老也就算了,还得让孩子啃老,一不小心啃一辈子,谁还敢生孩子啊!生孩子的意义到底在哪?担心自己钱太多,没人帮着花吗?
亦君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退休金2万的砖家肯定不怕啃老,可普通人还是怕的。要不砖家叫兽多出点力,每个月资助几个年轻人啃老吧!
来源:另类妈妈
儿童的未来在教育
如果你曾梦想:
有一天能站在儿时向往的讲台,
去收获一群山村熊孩子的爱,
让生命拥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也曾希望:
参与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
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意义
我们在这里等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