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队,作为维护香港治安的重要力量,其历史可追溯至178年前。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一支特殊的警察队伍——威海卫警察(俗称“鲁警”),为香港警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威海卫,这座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城市,与香港警察的历史渊源始于19世纪末。1898年,威海卫与新界一同成为英国的租借地。随着香港人口的剧增,港英政府急需扩充警队编制,以维护社会稳定。于是,在1922年,港英政府决定以山东威海卫为基地,招募警察。
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港英政府警察总监胡乐甫深知山东人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素质,认为他们非常适合担任警察这一职业。于是,他亲自前往威海卫,开启了招募之旅。在威海卫当地殖民当局的支持下,招募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应聘者需满足严格的条件,如身高至少达到五尺六寸(约合1.68米),年龄限于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且身体素质和年龄是主要的考量标准,文化程度则相对次要。
1923年3月20日,首批从威海卫招募的警察乘坐“贵州”号轮船抵达香港。他们被正式授予“威海卫警察”的番号,并很快在香港公众面前亮相,接受了港督的检阅。此后,越来越多的威海卫人奔赴香港投考警队。到1924年末,威海卫籍警察已达275人,占香港警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这些威海卫籍警察在香港警队中形成了独特的群体——D队。他们身材高大、忠诚正直、勤劳勇敢,但由于不懂英语和粤语,对香港社会了解有限,因此较少担任接触市面的巡逻任务。相反,他们更多地被安排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部门,如新界守哨所、交通指挥、冲锋队等。在二战之前,冲锋队与交通部是香港警队的两大骨干部门,其成员几乎全是山东人。此外,专责保障香港早期经济生命线的反海盗航队,也全由威海卫警察组成。
威海卫警察在香港警队中的表现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们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和严明的纪律性,深受香港殖民当局的重视。为了让他们在香港安心工作,港英政府提供了诸多福利待遇,如免费服装、住所、灯火以及医疗等。此外,警队还专门为威海卫警察开设伙房,聘请山东厨师采购和做饭,以满足他们的饮食习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警队的政策逐渐调整。1956年,香港警队将所有华籍警察混合编队,曾经单列的威海卫警察渐渐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却代代相传,成为香港警队宝贵的财富。
如今,威海卫警察的后代仍在香港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他们继承了祖辈的勤劳、勇敢和忠诚,继续为香港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不乏像前任香港特首梁振英这样的杰出人物,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威海卫警察。
威海卫与香港警察的历史渊源深厚而独特。威海卫警察以其勤劳、勇敢、忠厚和侠义等品质,成为守卫香港的警界中坚力量。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香港警队的历史长河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