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林 风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引发舆论关注。

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部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典型问题通报点名道姓、事实清楚、有理有据,既讲明问题,也指出性质,还给出方法,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加强作风建设的决心。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要真正树立起正确权力观、政绩观,坚决杜绝“面子”思维。上千万元的景观小品、违规“打包”使用资金、高档材料豪华装修……每一个违规事实细节背后,都反映出当地在权力运用、财经纪律和监管执行上的偏差。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一些形式主义问题在被通报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介入整改的情况下,问题仍然反复发生,甚至一度“顶风作案”。这正说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还存在“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的问题。因此,必须下真功夫、硬功夫,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用心、务实、尽力尽责推进整改工作。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要抓突出问题,也要建长效机制。今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健全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事实上,类似不遮不掩、直接点名道姓的案例通报已多次出现,目的就是通过硬招实招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并教育引导各地举一反三、自查自纠,让基层减负工作动真格、见真章、求实效。

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党心民心连接的“第一线”。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到底如何,关键要看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实际问题是否解决、群众的评价是否满意。因此,各地必须对形式主义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常抓不懈、动真碰硬、务求实效,让减负工作真正落细落实,激发起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更大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