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记者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为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批供地质效不断提高,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6.93万亩,位居中部地区第1。未来,有望将探索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今年以来,全省批供地质效不断提升,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
前三季度,全省批准各类建设用地12.69万亩,位居全国第12、长三角地区第2、中部地区第2;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6.93万亩,位居全国第9、长三角地区第3、中部地区第1,支撑全省经济GDP5.4%的增长。
耕地保护成效稳步提升。在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中获“优秀”等次。全省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连续24年实现占补平衡。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人防+技防”措施,运用日常调查监测成果开展监管执法。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构建产业项目“用地一件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创新“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和产业园区“健康体检+土地管家”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制定建设项目临时用地规模核定指南,打造了一批节约集约用地“安徽模式”。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安徽是全国首个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省,那么接下来综合改革试点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探索呢?据了解,全省将准确把握中央及省委改革部署,聚焦综合改革试点目标,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
比如,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集成创新,修订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出台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标准指引、工业用地混合复合利用等政策,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
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结合“十五五”规划,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评估调整,满足优势地区发展空间需求。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异化管理,用地计划向优势地区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倾斜,引导土地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探索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提高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效率和精准性。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招拍挂制度,强化一二级土地市场联动,支持产业项目土地混合复合利用。持续开展存量土地盘活。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范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政策。构建产业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悦企·土地汇”,从项目选址、土地供应、规划许可、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登记发证、项目达产等阶段,强化供后监管提升服务效能。
此外,建立省辖市—县(区)—开发区分级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客观全面评估各地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地区,给予用地计划、资金等奖励;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下、违法违规用地情形严重的地区,通过约谈等方式给予惩戒。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