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睿杰 王静 宋琪麟 人力资源报记者 孙磊攀枝花市人社局供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攀枝花市人社系统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提质效、强效能、优服务、惠民生,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翼、以就业创业服务为本,积极探索出共富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展翼——人力资源服务业进一步壮大,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口径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值突破38 亿元,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全市人才总量达26万人;

另一方面,就业创业实现固本强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超7万人,全市劳务收入突破32亿元,年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2亿元,累计扶持创业实体2.5万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

实施“三大工程”

人力资源服务提质效

产业对接工程 赋能重点产业

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与先进钒钛钢铁材料和清洁能源产业深度对接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编制发布《2024年重点产业(项目)人才智力需求清单》《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清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先进钒钛钢铁材料和清洁能源产业对接协同发展,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通过后台审核、数据比对、“免申即享”,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留工用工,助力企业发展。2023年,为2131家企业兑现稳岗返还补贴2105万元,为269家企业兑现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787万元,为18家企业新增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389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行服务专员“一对一”包企服务、“一企一策”专项服务。建立企业缺工、人力资源供给、惠企政策“三张清单”,抓好服务专员、用工招聘、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兑现政策“五个落实”,完善企业常态化用工保障机制,保障重点企业(项目)规模性用工。70名人社服务专员结对全市321家重点企业,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平台建设工程 构建发展格局

通过“一园三区”“园区+基地”模式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授牌“四川攀枝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共享站”等多种渠道,攀枝花市依托攀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核心园区,在东区、仁和区、米易县建成3个特色分园,与攀枝花技师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2个产教联盟基地,创新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格局。2022年以来,各平台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44场,提供招聘岗位8.67万个次,服务企业3915家,保障规模性用工企业418家,促进城镇新增就业超过5.27万人。

今年6月,市人社局联合钒钛高新区开展“攀枝花市2024年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暨攀枝花市钒钛高新区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130家企业提供3000余个招聘岗位,4000余人参加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今年9月,市人社局组织8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进钒钛高新区,与20家先进钒钛钢铁材料、清洁能源企业面对面看需求、谈合作,双方签订服务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了业务对接,实现了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企业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企合作工程 推动产教融合

攀枝花市鼓励企业参与教学课程设置,开展校企供需对接,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工程。定期组织先进制造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等课程设置,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设置紧贴企业需求。攀枝花技师学院与十九冶集团联合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岗位能力及职业素养,开发教材5本、编制实训课程10门。

市人社局联合市委组织部、教体局、发改委、经信局等部门,实地走访企业6家,书面调研企业20家,调研技工院校3所,对全市重点企业人才结构、用工需求、技能人才培养状况等内容开展全方位调研并形成报告,收集企业关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意见建议80余条,为全市继续深挖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信息数据支撑。

作为全市最大的民营企业以及钒钛钢铁、清洁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钢城集团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一直较大。市人社局组织钢城集团与市内高职院校对接,开设“定制班”“订单班”,2023年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40余名。2021年以来,市人社局组织近20家市内重点企业与攀枝花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等合作,开设“定制班”“订单班”近20个,定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780余人,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2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

提供“五化服务”

就业创业创新促增收

创业帮扶“精准化”

帮扶要精准,数据需先行。2022年,攀枝花市创新提出“政策找人”基本思路,在摸清全市创业人员基本情况下,找准创业服务对象,借助就业信息系统、政务信息共享等大数据手段,通过数据比对、测试、验证,按照创业者身份、行业分类、规模大小、带动就业等情况,为创业者精准画像,建立起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重点群体创业信息数据库5个,涉及创业者5万余人。按照群体类别分批次精准推送创业补贴等创业帮扶政策20万余条次。

2021—2023年,全市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分别为73万元、282万元、300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分别为24061万元、29851万元、32292万元,逐年上升。2023年,攀枝花市“创业惠民政策精准对接服务对象”入选全省就业创业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并全省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孵化服务“多元化”

创业有根基,孵化来兜底。攀枝花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民间资本盘活现有资产,新建或改扩建创业载体,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层级递进”的创业孵化体系。2021年,攀枝花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攀枝花钒钛科技孵化器和启迪之星(攀枝花)孵化器相继升格为省级孵化基地。

先行先试,探索实施“家门口”创业服务新模式,攀枝花市“微创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东区银江镇恒德社区依托紧邻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和在建花海小学的优势,逐步建成“恒德妇幼特色一条街”。社区因势利导,建立微创园,推进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和零工驿站等就业创业载体综合建设,促进辖区就业困难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今年,全市建成恒德微创园、渡口社区微创园等首批20家各具特色的“花城微创园”。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综合创业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县(区)级创业孵化基地5个、“花城微创园”20个。全市目前在孵创业实体(项目)485个,直接扶持创业595人,带动吸纳就业1609人。3年来,共为入驻创业实体(项目)减免场地租金、物业费等700余万元,新增产值6.3亿元。20家“微创园”累计扶持重点群体创业125人,带动吸纳就业65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融扶持“一体化”

创业要持久,资金不掉线。为最大限度方便创业者获取创业担保贷款金融支持,攀枝花市不断探索,实施“人社牵头、四方联动、信息共享、协调配合、风险共担”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人社指导、财政监管、机构经办的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体系。

攀枝花市充分发挥银行网点布局多的优势,将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前移至银行基层网点,资格审核、基金担保、财政贴息等全部转由后台运行,实现贷款申请“最多只跑一次”。目前,全市4家合作银行130余个营业网点均可线下受理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创业者就近申请就能享受创业贷款和贴息政策。2021—2023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分别为24061万元、29851万元、32292.1万元。攀枝花市每万人获得创业担保贷款比例居全省前列。

技能提升“现代化”

技能要提升,培训得创新。为顺应新形势下创业者培训需求,攀枝花市大力开展网络创业培训,将互联网知识与创业技能紧密结合,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同时,配备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为参训学员创业保驾护航。

攀枝花学院优秀大学生汪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网络创业培训,不仅掌握了创业流程相关知识,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他和几个小伙伴成立了“山货鲜生”团队,注册了公司,建立山货鲜生优质生态食材扶贫体验店。经过近3年的摸索,公司年平均销售额突破100万元,直接帮扶农户1000余人。

3年来,全市共开设网络创业培训135个班次,培训学员4004人,培训合格率95.6%,300余名学员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000余人,成功将芒果、石榴、枇杷等攀西特色农产品销往外地市场,为全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助农增收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活动“经常化”

创业要支持,氛围不可少。攀枝花市成立创业导师服务团,开展“创享花城”创业指导基层行、创业课堂、创业大赛以及“源来好创业”等一系列创业活动,搭建创业交流平台、分享创业经验,培养出一大批创业典型。3年来,共组织“创享花城”主题活动、创业指导基层行、“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花城创业直播汇、创业政策进社区等系列活动150余场,累计参加人数4.2万人次,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路演、天天有人气”,吸引了更多创业群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