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走进现代市场,必须要培养年轻群体,他们是文化产品消费的主力军”“线上传播方式、沉浸式体验、技术化布景是扬剧破圈、出彩的关键点”“要坚持守正创新,讲好新时代的扬州故事、江都故事”……
11月12日晚,扬剧《袁樵摆渡》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成功演出,燃爆上海滩。11月13日上午,关于江都扬剧的故事继续上演,“扬剧的创新与发展”座谈会在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精彩展开。与会领导、嘉宾聚焦扬剧创新,畅谈扬剧发展,思维的火花在此交流迸发,江都扬剧发展的路径更加明晰。
江都杰出乡贤张德松大校,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军,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顾红霞,上海京剧院创作部主任章楚吟,上海文创产业协会原秘书长任义彪,扬州市江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嵇瑾,扬州市江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志国,一级演员、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袁樵摆渡》主演李霞,一级演员、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袁樵摆渡》主演杨勇,江都区文体旅系统相关同志及江都扬剧团优秀青年演员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领导、嘉宾对扬剧《袁樵摆渡》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剧情荡气回肠、演技细腻生动,根植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此番入沪、纳入上海文化市场,提升了扬剧艺术的影响力,让更多上海人了解扬剧;同时也对服饰、舞美、技术呈现、舞台调度等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提升意见。
立足县级文艺院团,作为一种传统戏曲形式,江都扬剧团、江都扬剧如何谋求更好的发展、更实的创新、更大的突破,与会领导、嘉宾以国际化视野、专业化维度、典型化案例为江都扬剧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献智献力。
张德松大校认为,扬剧的传承创新任重道远,要推动扬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做到“三个走进”与“四个既要”:要立足走进课本教材、走进社区乡村、走进年轻人做好传承;既要依托政府发力又要寻求各方支持、既要有传统思维又要改革立新、既要运用大众手法又要多元融合、既要传统造势又要宣传立体做好创新。
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军认为,要为传统戏曲插上科技的翅膀,把数字化的应用与传统戏曲结合好,这是时代的发展道路。江都扬剧可以从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沉浸式观感、尝试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的运用、借鉴产业化的营销模式等维度谋求发展与创新。
扬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顾红霞希望,江都扬剧团要提携年轻演员,多排小戏小品;要奏响大戏在演一部、策划一部、孵化一部的“三部曲”;要不遗余力打造与传播经典唱段,培养年轻受众;要坚持守正创新,讲好新时代的扬州故事、江都故事;要惠民与市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上海京剧院创作部主任章楚吟介绍了上海京剧院在培训品牌打造、受众群体培养、剧目创新、传播方式改变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认为传统戏曲要发展,作品是立身之本,受众是发展之基,“本”与“基”结合方能活化传承。
扬剧这一传统戏曲如何走进现代市场, 上海文创产业协会原秘书长任义彪认为,要运用现代时尚表现形式吸引年轻观众,让年轻人爱上扬剧;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舞台表现力,营造宣传卖点;要整合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聚力人才培养,打造“网红角儿”。
在听取了领导、嘉宾的意见建议,并经过热烈讨论,嵇瑾局长从“培、创、炒、带”四方面展望了江都扬剧下一步发展目标。
培:一是培育土壤。加强体制化保障,使扬剧演出活动在全区城乡高密度、全覆盖开展,营造扬剧发展的浓烈氛围和深厚土壤,维护好扬剧老戏迷,使扬剧成为江都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家园。二是培养年轻受众。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在校园设置戏曲兴趣班、戏曲社团,通过机制化、系统化的传播和传授,在孩子心中种下扬剧种子,静候扬剧花开。
创:一要创新舞台呈现,提升舞美、灯光效果,更好服务剧情、吸引受众。二是创新发展载体,以小剧场扬剧吸引市民游客、营造消费场景推进扬剧传播、依托公园开展沉浸式扬剧演绎。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利用央媒省媒等各级官媒、自媒体等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宣传。
炒:导入新文旅传播与营销手段,擅于制造事件,对文旅消费产品进行炒热和传播,拓宽年轻群体市场。
带:培养打磨专业人员队伍,形成人才发展梯队。发挥好各级、各类专家大咖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专业院校的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培训,提升扬剧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主创团队见面会、扬剧巡演、座谈会……至此,江苏省艺术基金2024年资助项目扬剧《袁樵摆渡》巡演上海站系列活动圆满落幕。人民日报、文汇报、中新网、荔枝新闻等均给予深度报道,上海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亦是肯定与激励,更赋予了江都扬剧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头顶“中国扬剧之乡”国字号金字招牌,汲取领导嘉宾出谋划策的“金点子”,江都扬剧再出发!
THE END
供稿:文化艺术科
图片、视频:江苏有线江都分公司
审核:王爱萍
审签:蔡 俊
发布:徐 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