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十四五岁的渔家少女,撑起长篙,纵身一跃,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小船上。

这一幕“撑杆跳”的绝技,正是由张金玲饰演的刘四姐所展现的,而这位“刘四姐”,并虚构角色,她的背后有着真实的人物原型。

她,是一位年仅14岁的渔家少女,是年龄最小的“小船工”,也正是她,在渡江战役中立了大功,扭转了局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渡江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渔女跳上了“渡江第一船”

“家里以打鱼为生,打到的大鱼被渔霸抢去,剩下的小的也卖不上钱,出去讨饭,还被狗追着咬......”马三姐说。

1948年6月,解放军一举歼灭了驻长江中游地区北岸的国民党军队,无为县(今无为市)的人民终于迎来了“艳阳天”。

一转眼,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1949年2月的一天,马三姐和哥哥马胜宏在邻村玩耍时,不经意间瞥见布告栏前人头攒动。

好奇心驱使下,兄妹俩奋力挤入人群,不过马三姐大字不识一个,急忙询问哥哥布告上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说,解放军要动员咱们这些村子的船渡江去,消灭蒋匪。”哥哥回答道。

马三姐听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自从解放军解放了自己的家乡后,自己不仅有饭吃、有田种,还结束了童养媳的苦难生活。

自己虽没受过什么教育,也不识几个字,但打心眼里认为,共产党是好人,共产党的心里装着老百姓。

当年国民党溃退江南时,曾从周边的村子里掳走了大量的渔船和民工,马三姐和哥哥也被掳了过去沦为苦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让他们为其修筑工事,因此,马三姐对江南的地形等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从国民党手中偷跑回来后,正憋着一肚子气呢。

眼见解放军征用民船要打“蒋匪”,马三姐说什么也要去参加,刚一回到家,便对父母说:

“我要过江!我要打蒋介石!”

“不行!你年纪这么小,万一出了意外怎么办?不许去!”不论马三姐如何劝说,父母坚决不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连五天过去了,父母仍不松口,马三姐与哥哥对了个眼,谎称要出去做笔生意,出门后直奔邻村报名参加渡江训练去了。

马三姐与哥哥教战士们游泳、练习划船,解放军战士们则教大家急救知识及如何打枪、扔手榴弹等。

军民一心,情绪高涨,都盼望着解放军能早日将国民党赶出去,解放老百姓,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解放军召集各村的水手前去开会,马三姐刚打算同哥哥一同前往,就被拦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三姐表面上点头答应下来,哥哥前脚刚踏进会场,马三姐后脚就跟进去了。会上,解放军宣布了4月20日强渡长江的作战计划。

计划是由四只木船来担任第一突击队,当询问在场的人,谁愿意前往时,马三姐高举右手跳了出来:“我!我愿意!”

众人循声望去,看到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不由得投来赞许的目光,不过解放军战士担心她年龄太小,便没批准她的请求。

4月20日晚饭过后,大家都来到了船上,静候命令,这时,一位解放军战士发现了藏身于船上的马三姐,忙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这个小姑娘,在这干什么?”

“过江嘛!”马三姐回道。

“打仗可不是儿戏,小孩子哪里行?快回家去,你要是不回去,我就只好换个船了。”

“我虽然年纪小,但游泳、划船的技术可不比你们差……”尽管马三姐据理力争,最终还是被“请”下了船。

被“请”下船的马三姐很是委屈,她也想与大家一起战斗,这天,吹了一天的南风,到了晚上时,突然转变的风向,战士们说:

“这是毛主席派风神来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多时,船趁着夜色出发了,眼见最后一只船离开岸边,马三姐瞅准时机,撑起长篙,纵身一跃,稳稳当当地落在了船尾,并躲进了船舱里。

冒着炮火送“亲人”过江

可在这个决定性的夜晚,却发生了意外情况,原计划是8点整发动总攻,可战役却提早了半个小时左右。

在行动前半个小时时,聂凤智便敏锐地捕捉到江面上的异动:有一条船动了!要知道,在战斗中,任何一个细微的波动都有可能成为颠覆全局的关键。

聂凤智急忙派人去查明原因,原来,战士们将“头船”的指挥船下江送入江中时,不慎将其反向放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紧迫,大战在即,于是不得不紧急调整,将船只掉头,战士们听到声音后,误以为这是出船的信号,便纷纷登船驶离江岸。

因此,由于这提前的“起渡”,战役提前打响,这就导致原计划的炮火无法掌握延伸,突击船、战士们的伤亡迅速上升,船的行进速度也变得越来越慢。

在船行进至江中心时,马三姐突然跳出,拿起船桨便帮着一起划,为了加快行驶速度,由哥哥马胜宏与解放军战士们奋力划桨,马三姐则负责掌舵。

敌人的炮火不断地向船只袭来,第一突击队的两只船不幸被击沉。哥哥马胜宏见状,急切地呼喊,让她将船驶向一旁,暂停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马三姐却没有照做,高声回道:“不能停!只能前进!”

这时,意外发生了,马三姐的胳膊不幸被炮弹打伤,她紧咬牙关,极力克制着从伤口传来的剧痛,继续前行。

半个多小时后,船终于抵达了岸边,敌人却凭借着坚固的碉堡工事对解放军战士们展开了猛烈的火力压制。

冒然上前只能是白白送死,就在这时,马三姐对大家说:“跟我来!这里的情况我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三姐带着两名爆破手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就在他们即将绕过雷区,接近碉堡的那一刻,敌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向这边扫射过来。

其中一名战士不幸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马三姐眼疾手快,从腰间掏出手榴弹,向敌人投掷而去,趁着烟雾的掩护,他们迅速接近了碉堡。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得粉碎,后续的登岸部队趁势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马三姐的战斗之心被彻底点燃,她紧跟着战士们的步伐,准备往前冲,此时哥哥马胜宏却出现了,他提醒她:“我还得回去接更多的解放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马三姐与哥哥一同返回,那一夜,他们兄妹俩往返长江六次,争分夺秒地运送着战士们。

在回渡的途中,还救起了许多落水的解放军战士和民工。战斗结束后,哥哥马胜宏荣立二等功,马三姐荣立一等功,她也是渡江战役中,年纪最小的功臣。

在庆功大会上,马三姐胸前佩戴着大红花,站在台上的她,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以至于一时间竟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从此,无为县的人们都知道,这里出了一位英勇无畏的“渡江小英雄”——马三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姓马,我姓毛,你就叫马毛姐吧”

“渡江小英雄”马三姐的事迹很快传到了北京,在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曾邀请她来京参加。

由于路途遥远,加之马三姐尚且年幼,她的家人出于安全的考虑,便没有同意她前往,直到1951年,毛主席再次相邀,家人才终于点头应允。

周总理指着马三姐对毛主席说:“主席,这位就是您两次邀请的‘渡江小英雄’。”

毛主席闻言,立刻拉着她的手,眼中满是亲切与关怀,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马三姐激动不已,回道:

“我……我没有正式的名字,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家都叫我马三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听后,转头对周总理说:“这么伟大的英雄怎么能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呢?”

第二天,毛主席将马三姐接到了家中款待,并向女儿李敏、李讷介绍了这位“渡江小英雄”, 介绍完毕后,毛主席沉思片刻,说道:

“对了,小英雄还没有名字呢,那我就给你取个名字吧,你姓马,我姓毛,你名字的第一个字跟我姓,叫‘马毛姐’,好不好?”

“好!我以后就叫‘马毛姐’了!”马毛姐激动地回应道,随后深深地向毛主席鞠了一躬。就这样,她拥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马毛姐。

席间,毛主席不停地为马毛姐夹菜,询问她的学习情况,以及是否愿意来北京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毛姐笑着回答,自己已经在学校读书了,认识了不少字。毛主席听后连声称赞,鼓励她:

“好!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完,毛主席还在一个笔记本的扉页上亲笔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寄语,并将其赠予了马毛姐。

从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成为了勉励青少年们的名言,而这句话,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1954年,18岁的马毛姐加入了共产党,她曾说:“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都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学校毕业后,马毛姐先后在多个工厂工作,无论是作为普通工人还是车间主任,她都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即使后来多次受到领导的接见,她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离休后的她,也常常去学校、工厂等地开展革命宣传教育。

结语

面对战争的残酷与危险,年仅十四岁的马毛姐毅然选择加入到战斗之中,即使多次被劝阻,也未能阻挡她为国效力的决心。

在战斗中,马毛姐的胳膊被炮弹打伤,但她强忍剧痛,继续前行,将解放军战士们送上岸。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自我牺牲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马三姐在渡江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她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

离休后,她依然活跃在革命宣传教育的第一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新一代的年轻人。

马毛姐的事迹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一等渡江功臣,毛主席曾为她题词.人民政协网
“你姓马,我姓毛,你就叫马毛姐吧”.合肥市共青团
“渡江英雄”马毛姐:14岁冒着炮火送“亲人”过江.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