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宣讲故事
——理论宣讲 亮出青年范儿
我叫张佳丽,是天津市静海区司法局的一名选调生,也是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扎根基层已满一年,我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精彩蝶变,也看到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开花。将基层治理的好做法、为民服务的好方法讲给更多人听,是我们选调生、更是基层工作者忠诚履职、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
声入人心 要蹚出泥土印儿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论宣讲不能坐而论道,主动下沉一线躬耕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掌握真问题、新素材,才能推动理论宣讲提质增效。从学生到基层工作者,再到一名宣讲员,“一头汗,两腿泥”,宣讲才会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
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我不放弃每一次日常走访、定期调研等机会,了解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知识盲区,关注个体经营户、农民生产营收的认知偏差,努力让党的好政策传下去、将群众的真意见收上来。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一条又一条“创新亮点”“民情民意”“待办事项”。这是开展基层工作的常态,也是我策划宣讲的灵感来源。瞄准基层这篇广袤土地,回应群众的思想困惑、现实关切,我努力将理论的实践伟力融入在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中。
群众想听到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带着对自己这样的要求,无论是在宣讲结束后还是在撰写宣讲稿前,我始终保持与群众心连心的热忱和激情,不断探索研究,积累宣讲素材,从而总结经验、提炼亮点,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做联系群众的“播音员”“传声筒”,用宣讲的力量传递基层的爱与温暖。
声入人心 要亮出青年范儿
理论宣讲并非曲高和寡,变革创新才能吸粉破圈。在担任北二堡民主法治宣讲员期间,我尝试在集市中、展厅前营造“零距离”“面对面”的亲切氛围,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到基层一线。立足实际,将村庄发展的真情实况与广大村民的期盼愿景相融合,用乡言俗语、引经据典等沁润心田的方式,促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好做法深入群众心中,推动“我想讲”与村民“我要听”同频共振。灵活调整,根据群众的年龄阶段、知识水平动态调整宣讲内容,把反诈、基层治理、新质生产力等党的各种理论政策讲好讲实。
只要心怀初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成为理论宣讲的舞台。2024年9月,我有幸成为宫家屯烈士陵园暨烈士纪念馆的一名宣讲员,为建设全国红色美丽村庄传递“青春之声”。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讲透讲活,讲出新意,讲得拨动人心,才能引人入胜。我坚持向老村民求教、向乡贤学习,深入研究史实资料,挖掘每一个烈士背后的故事。通过讲述烈士们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帮助听众更好地体会先辈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进入数字时代,群众对宣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说教式”宣讲已经很难被人们接受。在讲解中,我尝试探索更加生动有趣的宣讲方式。例如,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结合多媒体技术,带领大家“穿梭时空”去到烈士身边。讲述中,我坚持以情动人,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增强听众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鼓励听众提问和分享感受,亲身参与一些纪念活动与志愿服务项目,从而更好地调整讲解内容和方式。我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传承精神,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和力量。
声入人心 要悟出使命感
相较于轰轰烈烈的瞬间,基层工作更多的是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当然也要我们时刻坚持学习、勇于突破自己、善于总结经验,在宣讲之路上深耕不缀。这一年,我参与策划并开展村级法治宣讲20余次,接待参观20余次,面向广大村民发放宣传页册、答疑解惑超200余次。2024年8月,我在天津市“时代新人”演讲大赛及静海区青年干警善作善成主题演讲比赛中,分享了北二堡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法治保障乡村振兴的实干成效,阐述了村民群众感受法治力量与温情的典型事迹,感召、激励更多青年干警牢记嘱托、担当奋进。同时,我加入了“时代静海”宣讲团,在基层传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宣讲水平,在充满激情的岁月里与党的声音同行。
讲好乡村振兴的展翅腾飞,讲好先辈奋斗的初心理想,理论宣讲从来不是高高在上。每一次宣讲都有新感受,每一次学习都有新收获,当分享的故事或观点引起大家的共鸣,看到他们点头、微笑或者若有所思的表情,我能真切感受到彼此间思想的碰撞,这种跨越场域、空间的情感交流格外珍贵,也激励着我鼓足干劲、奋进向前。接下来,我会继续倾听好声音、沉淀好故事、宣讲好理论,让青春之声与时代洪流同频共振,向着成为一名更好的理论宣讲员不断迈进。
由区委宣传部供稿
一键关注
热门跟贴